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
作者: 叶祥元 董银林 郭小丫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以“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武威市凉州区坚持下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先手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做好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教育系统从上到下都在进行实干当先、奋勇争先的“加速跑”。凉州区教育工作者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多措并举、全力以赴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严格落实党建责任,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提升乡村教师待遇,提升教师的幸福感、获得感,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坚持常态化开展教学视导工作,促使全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交出了令当地百姓满意的教育“成绩单”。
如今,凉州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教育工作者通过不懈努力,让这片教育“沃土”升腾起新的希望。展望未来,在这片教育“沃土”上,将结出更多教育“硕果”。
突出党建引领打造作风优良师资队伍
“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工作部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见实效。”5月7日,凉州区教育系统2023年度党建重点工作推进会议在凉州区职业中专召开,凉州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万栋如是说。
三尺讲台,攸关未来。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力以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基于此,凉州区教育系统通过全力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建立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责任清单,推动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增强教育系统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并以“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凉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抓过程,抓落实,统筹推进全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组织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教书育人的良好教风学风。

“我们严把政治关、素质关和前置沟通关,通过分期分批专题培训、集中轮训、观摩学习、交流经验、互学互评等方式,加强对中小学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的培训,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干部队伍,以保障中小学党建工作高质量开展,从而不断提高中小学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张万栋说。
截至目前,凉州区中小学校有党组织212个,其中党委2个、党总支15个、党支部195个。“为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我们在党员100人以上的学校设立党委,分设党委书记、校长岗位;党员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学校设立党总支,分设党总支书记、校长岗位;党员50人以下的学校设立党支部,党支部书记、校长‘一肩挑’,并在设立支委会的党支部配备专职副书记。”张万栋说。
不仅如此,凉州区教育系统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始终。“我们以正风肃纪,廉政勤政,警示教育和师德师风专项整治为重点,深入推进转变作风专项行动,全面提升教育系统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深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党建工作重实效已在凉州区教育系统蔚然成风。”凉州区教育局监察审计股蔺建德股长说。
抓好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凉州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严格落实武威市委“三个留足”“三个让路”“三个不能开发”的要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全区累计投资21亿元,划拨教育用地1255亩,新建、改扩建城区中小学、幼儿园25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18940个、园位3735个,‘学位园位不足’‘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张万栋说,凉州区在项目建设中统筹谋划节能减排工作,有序推进现有燃煤锅炉改造,着力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全力抓好绿色校园建设工作,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近日,武威第二十一中学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建筑工人们在各岗位上高效协作,有序推进工期。凉州区教育局项目办主任安兴说:“今年实施的教育基础设施项目,除了续建武威第二十一中学,主要还有新建学府路小学、凉州区第十三幼儿园,改建武威第十九中学,租赁6所小区配建幼儿园,全区年内可新增园位2000个、学位2000个。”
“近年来,我们持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2022年实施了29所学校食堂建设项目、10所学校厕所改造项目、7所学校塑胶运动场项目、6所学校雨水收集池项目。”安兴说,以“三抓三促”行动为契机,2023年,凉州区教育系统进一步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扩建农村中小学食堂、厕所等,加大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资金投入,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在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基础上,凉州区中小学不断深化绿色环保理念,着力打造绿色校园。“近两年,武威六中搬迁至新校区,享受到集中供暖;凉州区职业中专完成集中并网改造,武威三中、武威十一中完成电暖供暖改造,清洁能源供暖面积新增20.35万平方米。目前,祁连路小学、武威二十五中等新建成的学校全部实现集中供暖或电供暖。”凉州区教育局计财股股长黄银山说。
凉州区教育系统在确保所有新建校舍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暖的同时,注重将校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加强雨水收集池建设。“在祁连路小学、武威二十五中等学校建好雨水收集池的基础上,2023年,我们将进一步规划在学府路小学、第二幼儿园等学校和幼儿园建成雨水收集池13个,有效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打造绿色生态校园。”黄银山说。
聚焦乡村教育补齐发展短板
“乡村教育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发展乡村教育,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张万栋说。近年来,凉州区教育系统通过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特岗教师招聘、“三支一扶”服务人员选拔等举措,充实乡村学校师资力量。截至2022年底,武威市凉州区有乡村学校300所,4.3万名学生,教职工人数达5052人。
与此同时,凉州区教育系统在培养培训、职称评聘、评优选先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从优化队伍结构、加强师资培训、依法保障各项待遇等方面入手,促进乡村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极大地激发了乡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为了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凉州区教育系统从提升乡村教师工资待遇入手,严格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我们为乡村教师落实乡镇工作补贴人均每月200至600元,生活补助人均每月400元,班主任津贴人均每月300元,有效增强了乡村教师的获得感;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坚持职称评聘向基层一线倾斜,将基层中小学教师中级、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总体提高5%,增强了乡村教师的成就感;投资1.09亿元,为乡村教师修建集办公住宿为一体的周转宿舍和公共租赁住房1911套,进一步改善了乡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凉州区教育局人事股副股长雷东生说,凉州区还采取集团化办学、交流支教、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方式,积极引导骨干教师向乡村薄弱学校流动,不断优化乡村学校师资配置,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补齐乡村学校师资短板。
2022年,凉州区通过引进人才、公开招录等方式,补充教师217名,公开选调160名教师到城区学校工作,选派11名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选派103名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交流学习,使教师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同时,依托“名师”工作室、“金钥匙”导师团、“金色教苑乡村教师影子培训基地”做好乡村教师培训,充分发挥“名师”“金钥匙”导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展教学研讨、专题培训、教育教学示范、观摩与专题讲座等活动,促进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

如今,凉州区教育系统通过一系列举措,不断提升乡村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极大地调动了乡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全面落实“双减”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这段日子,我们集中抓好教研活动,上午时间,优秀教师开展校级公开课集中展示,结合随机课、推门课,进行集中研讨、集中点评,每个人都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既有中肯的评价,也有激烈的讨论和细致的分析。”凉州区窑沟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范军说,下午,第二课堂活动时间一到,学校全体师生纷纷投入体育、艺术、阅读、科普、娱乐游戏、影片欣赏等活动中,“我们按照‘1+X’模式,根据学校师资、场地、设备等情况,在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凉州区统筹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学校家庭这六个维度,双向发力、综合施策,着眼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着力落实“1+X”服务模式,把课后服务作为民生工程,实实在在下功夫抓,实现教育“减负增效”,让教育更有温度。
凉州区教育局在梳理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凉州区中小学课后服务指南十二条》,为学校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提供工作指引。各学校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落实主体责任,制定相关课后服务工作方案,统筹利用各类教育资源,组织实施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目前,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比例为99.86%,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比例为99.99%,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和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张万栋说。
与此同时,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聚焦“五育并举”,在严格落实“双减”政策的前提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武威第二十三中学成立创客社团,主要依托乐高EV3核心套件,通过学生个人创意、硬件搭建以及程序编调试等,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体验做中学、玩中做的乐趣。
凉州区祁连路小学努力打造“魅力社团”,该校根据学生的喜好与特长,组建古筝、二胡、空灵鼓、印第安笛、民族舞、芭蕾舞、足球、花样跳绳等49个特色鲜明的社团,既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也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
凉州区四坝镇九年制学校组建了“凉州攻鼓子”艺术社团,并将“凉州攻鼓子”纳入课后服务课程内容,每周开设一节“攻鼓子”校本课。为了开好课后服务课程,该校邀请“非遗”传承人到校开展攻鼓子教学,使“凉州攻鼓子”这一“非遗”项目在学校得以传承,形成了学校独特的艺术文化特色。
为了有效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凉州区坚持开展“结对帮扶、赶超进位”活动,树立学习标杆和帮扶对象,促进城乡、校际间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提高,提升各学校办学质量,推进高品质学校建设。
为了进一步促进“三抓三促”行动落实,凉州区教育系统围绕“问题要解决,我该干什么”主题,针对“双减”中存在的问题,全体机关干部责任到人、包片进校,开展专题督导调研,精准了解、分析学校管理和发展现状,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指导。同步推进和强化学校常规管理和督导评价,坚持开展常态化教学视导工作,有效保障了“双减”各项政策的落实,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行稳致远,逐梦前行。面对新时期的教育发展要求,凉州区教育系统将以‘三抓三促’行动深入开展为契机,为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补齐资源短板,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奋力开创新时代凉州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张万栋说。
编辑:彭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