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火墙”

作者: 王红峰

近年来,大学、中学校园频发因心理障碍引发的悲剧。如何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的各环节,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火墙”,成为教育者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

要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明确中小学校及中等职业学校、高校等要结合相关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将改变有些学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付检查而出现“水过地皮湿”的现象。各学校应大力招聘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充实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每年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并对班主任进行一次以“班级心理辅导”为主题的轮训。

要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检测。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各学校务必抓好落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受抑郁症困扰,有的因早发现,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危机干预与治疗而得以康复;有的则由于缺乏对抑郁症的科学认知,没有及时寻求救助、救治而产生悲剧性后果。

要建好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能帮助高等院校辅导员、中学老师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能直接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学生的心理状况,包括能力差异、个性特点、心理欲求、学习心理等,使学生管理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当然,建档时须注意保护好学生隐私,严防个人信息泄露。

要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当学生有心理障碍时,随时可以找专家咨询求助。为此,没有建立心理辅导(咨询)室的学校应尽快建立,有心理辅导(咨询)室的学校也要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

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付出更多的努力。要将学生心理健康纳入全面健康管理的重要一环,建立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心理健康维护机制。而开办“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建好用好师生在线心理咨询服务平台、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热线等等,都不失为预防“精神感冒”行之有效的办法。同时,更应在全社会普及“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等科学教育理念,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