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均衡教育是民众所需

作者: 王瑶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其中明确指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教育等提质扩容。此番再次出台文件,是国家构建优质均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有力举措和行动,进一步细化了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基础目标和基本举措。教育无小事,是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领域。唯有把各项惠民教育政策放在心上、落到实处,才能不断纾解民众的教育焦虑,持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

以优质打头,突出均衡发展,是国家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构建的整体思考。强调优质,既是民众心之所向,也是质量强国建设的必然之需。优质的教育,是有优质办学条件、优秀师资队伍、优越经费投入、优化管理体系的教育,是能够满足民众多样化需求的教育。突出均衡,则体现了教育的普惠性、公平性,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地域发展现状等客观因素而失去享有优质、均衡教育服务的权利。

对民众而言,优质均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更应是一种直观的感受和现实的改变。例如,近几年,四川省成都市不断加强教育投入,新建、改建学校数十所,统筹改革初高中阶段公民同招政策,不断提升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比例,多措并举,极大缓解了适龄儿童上学难、上好学难的问题。以教育问题的系统性解决为契机,统筹推进相关民生问题的改善和解决,得到民众一致认可。

此外,公共教育服务均衡化、优质化,不是简单的同质化。当下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更关注个体的成长和综合素养的提升。针对学生不同的教育需求,除了在硬件、办学、师资等方面进行服务的优化升级,还需因地制宜,提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课程、特色化的活动,不断拓展学习的边界和场域,打通学校、课堂、社会资源的壁垒,全方位助力学生成人成才,方能真正让普惠、优质、均衡的教育惠及每一个孩子。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