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食俗与幼儿食育的实践研究

作者: 尹建玲

【摘要】中华传统节日食俗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精神活力,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将其纳入幼儿饮食教育课程,让幼儿在食育活动中了解其蕴含的历史人文,感受其中的道德文明,对从小培养幼儿历史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美好情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拟从传统节日食俗教育内涵的挖掘、传统节日食俗文化教育氛围的创设、传统节日食俗教育活动的设计、传统节日食俗教育渠道的拓宽等方面对中华传统节日食俗文化融入幼儿园食育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进行阐述。

【关键词】幼儿教育;传统节日;食育活动;内涵;氛围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14—00126—03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一个人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养成良好饮食习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阶段。将中华传统节日食俗文化融入幼儿饮食教育课程,让幼儿在食育活动中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人文,感受道德情怀,有利于从小培养幼儿历史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美好情感。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深入挖掘传统节日食俗教育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食俗,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德、人生哲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讲述着一个个中华传统故事,传播着中华特有的精神文化。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从众多传统节日食俗中挖掘和选取符合本地特色、贴近幼儿生活、充满中华民族正能量、具有丰富教育意义的内容,并将其融入食育课程。在挖掘和选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营养健康,还必须关注幼儿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的培养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1]。

1.要立足于本地生活。虽然传统节日全国各地大都相同,但节日食俗却有着很多的不同,所以我们要将幼儿日常能接触到的本土传统节日饮食文化融入食育课程,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传统节日饮食文化,如此幼儿才能感兴趣,才乐于参与学习和活动,更乐于接受。

2.要优化教育内容。由于受地方文化影响,诸多传统节日食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比较繁杂,甚至还会出现一些不良的信息,如,有些食俗中有男尊女卑的思想、有些食俗中存在封建迷信的思想以及一些食俗中存在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饮食禁忌等。因此,在设计幼儿活动时,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充满正能量且富有良好教育意义的内容引入课堂、融入教育。

3.要符合幼儿认知。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不同的年龄阶段往往在食欲、兴趣、注意力、感知力、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教育内容的选取必须遵循幼儿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2]。并且,有些传统节日食俗中蕴含的文化内容比较深奥,幼儿很难理解,所以,我们在挖掘和选取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适宜于幼儿学习活动,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如,小班要更多地引导幼儿了解基本的节日习俗,重点可以放在节日饮食、节日童谣和节日活动等方面;中班可以适当挖掘节日食俗中的中华传统美德和饮食礼仪文化,提升幼儿对传统道德和礼仪的理解;大班可以在传统节日的基础上开展创造性的活动,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气息。

4.要善于挖掘传统节日食俗文化中的科技与现代元素。如,在端午节尝试制作和品尝粽子的这一时机,可以向幼儿进行“绿色饮食”理念的教育。在中秋节品尝月饼时,可以引导幼儿发现月饼馅采用的不再只有过去的五谷杂粮等传统食材,也有水果月饼、冰激凌月饼、巧克力月饼等诸多新口味月饼。同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月饼上印制的文字以及美观时尚的包装,帮助幼儿了解纷繁的现代元素。这些内容,均体现着文化从古到今的传承与发展。

二、积极营造传统节日食俗文化教育氛围

1.要重视园所空间的有效利用。我们可以利用室外地面、楼道墙壁等,设置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教育模块,展现传统节日文化及节日饮食丰富的教育内涵。如,选取园所一侧楼梯墙壁,从底层一直向上延伸设置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模块。内容设置以传统节日由来、节日习俗、节日食俗、节日活动掠影为核心。再如,在班级小书屋摆放有关中华传统节日饮食方面的绘本,组织幼儿阅读,引导幼儿在阅读与探索中了解每个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进而接受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

2.要重视多媒体设备的有效利用。与文字、图片相比,声音、视频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也更方便幼儿感知和接受。对此,我们可以在节日期间利用幼儿园广播站播放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习俗、故事和儿歌。可以利用幼儿园电子屏幕播放传统节日美食图谱、《舌尖上的中国》等节日美食纪录片,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独特的魅力,增强幼儿对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的感知、探究和实践的欲望。还可以在传统节日来临之前,利用“家园联系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宣传载体,为家长推送有关传统节日的文章和资料,让家长关注节日文化,引导和帮助家长与幼儿一起学习,共同探究中华传统节日食俗文化。

3.要重视各大幼儿教育领域的有效渗透。传统节日食俗教育内容涵盖节日渊源、节日饮食、食物制作、营养科学、劳动实践等方面,在其教育氛围营造上应该兼顾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内容。传统节日食俗教育内容应该体现幼儿健康、科学、语言、社会、艺术五大教育领域。如,健康领域的腊八粥食材营养分析、科学领域的粽叶保鲜作用探究、语言领域的传统节日故事讲解、社会领域的年夜饭的变革、艺术领域的设计中秋月饼图案等。同时,在具体的节日食俗主题教育活动中也应该重视综合发挥幼儿各领域教育的协同作用,这样才有利于幼儿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体验。

三、精心设计传统节日食俗教育活动

1.要结合实际精心设计园本活动。园本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家庭活动所受时间、空间、环境和设备的制约,让幼儿在群体活动中获得切身感受和真实体验,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和心理成长。如,在端午节期间将端午节吃粽子的传统饮食文化带到食育课程活动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屈原形象,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历史上这位爱国人物所设立的节日,进而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然后通过多媒体营造活动氛围,播放端午节南方赛龙舟、北方在门框上插柳条、在田地间插彩旗、吃粽子的情景,以此调动幼儿的学习和活动热情。同时,播放粽子的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以及制作粽子所需的食材和粽子中包含的营养,引导幼儿增进对中华传统节日美食的了解,激发幼儿探究和制作的欲望。最后,布置课后活动,让幼儿在端午节当天将自己获得的端午节知识与家长进行交流,并与家长一起制作粽子。

2.要精心设计亲子食育活动。亲子传统节日饮食体验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活动的参与中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习俗和传统节日饮食文化,让亲情在食材纽带的联系下更加深厚,还可以使得幼儿感受父母长辈的辛劳、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劳动的兴趣,同时培养幼儿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如,在冬至来临的时候,幼儿园可以举行亲子活动——包饺子大赛。活动前,我们在班级里给幼儿讲冬至吃饺子的故事。通过故事激起幼儿参与“亲子包饺子”活动的欲望,感受大人对自己的关爱。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饺子从食材准备到制作成熟的过程,引导幼儿不但要注意制作的过程,还要注意制作饺子需要的工具,让幼儿到家后与家人一起准备包饺子大赛所用的炊具。“亲子包饺子”大赛中,孩子们与家长、老师一起洗菜、揉面、做馅、擀皮、包捏,大人一边做,一边讲解饺子的做法、要领和食材的营养价值。在大人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包出了一个个“可爱”的饺子。当幼儿把自己的饺子端给老师、家长和其他小朋友分享时,脸上洋溢着开心与自豪的神情。

3.要注重对幼儿的评价和激励。为了培养和促进幼儿的多元化素养,在节日食俗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对幼儿的评价,帮助幼儿发现学习和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因素和存在的不足,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例如,对参与活动积极性的评价,可以帮助幼儿树立信心,激发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对食材的有效利用情况的评价,可以引导幼儿增强节约粮食的意识。同时,我们还可以巧妙地运用家长评、伙伴评、组间评等评价方式,确保评价活动的公平性,以此提高幼儿学习和活动的效率。

四、不断拓宽传统节日食俗教育渠道

虽然幼儿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比较认可教师的权威性,但如果长期只以园本活动的开展为主,对幼儿的教育又显得非常局限,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父母是幼儿最重要、最亲近的老师,在幼儿的教育和培养中也需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家庭教育资源,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与家长携手搭建起传统节日食俗教育的桥梁,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我们可以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到节日氛围营造和节日美食制作中,并利用拍照、录视频等方式向教师反馈活动的情况,让孩子在与家人的共同交流和劳动实践中了解中华传统节日习俗,了解节日饮食制作过程,体验劳动所带来的乐趣。我们还可以在重阳节期间组织幼儿与老师一起到敬老院,听那里的爷爷奶奶讲节日故事,一起制作节日美食,分享节日快乐。通过这些节日活动引导幼儿从小学习分享与付出的意义,并逐步学着参与社会活动,承担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张秋萍.幼儿园食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8(08):70-72.

[2]陈俊求.饮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开发和利用分析[J].文理导航,2021(21):92-93.

(本文系2022年度甘肃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基于幼儿生活体验的食育园本活动课程构建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2]GHB1706)

编辑:郭裕嘉

上一篇: 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探索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