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作者: 夏仕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础教育是基点。2023年7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望。《意见》提出八大行动计划,首要计划是“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推进优质普惠发展”。什么是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以及如何实现优质普惠教育,这是西部教育薄弱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农村偏远地区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学前教育的全纳自选性。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首先是人人享有并可以自主选择的教育,即优质普惠学前教育具有全纳性和自由选择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学前教育是国家强盛和每个人禀赋发展的奠基工程,提供数量充足、类型多样的学前教育服务,让每个家庭自主选择符合幼儿发展需求和家庭现实状况的学前教育服务,这是优质普惠学前教育的基本前提和根本要求。因此,要加强领导和增加有效供给,学前教育服务供给充足,政府要承担主体责任,公办学前教育机构要兜底接受城乡贫困家庭幼儿,要让所有幼儿接受专业化的学前教育,确保学前教育服务达到全纳和自由选择的良好状态,通过盘活学前教育资源、调整优化学区来打造“15分钟学前服务圈”。地方政府可通过财政补助、购买服务、减免租金、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多种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发展,使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资源覆盖所有幼儿。
学前教育的安全可及性。学前教育安全是优质普惠学前教育的底线要求和基本保障。学前教育作为人才成长的奠基工程,其安全要求更是全方位、高标准的。学前教育机构一定要确保空间环境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人际交往安全、思想意识安全。幼儿的安全无小事,涉及范围广,牵扯利益多,解决难度大。为确保学前教育服务的安全可靠,需要从立法、执法和自查自纠三位一体做起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不定期地对学前教育机构进行检查,全面核查各项法律规定是否得到真正落实,确保学前教育服务安全可靠。学前教育机构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定期自查自纠,形成工作台账制订解决方案,及时消除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
学前教育的规范适宜性。规范的、适合于每个幼儿禀赋特点的学前教育是优质普惠学前教育的本质内涵。学前教育有自身的特点、规律和要求,要提供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时代新人发展要求的学前教育服务。这体现在规范适宜地做好一日生活常规活动;体现在为每一位幼儿提供专业化、个性化、针对性的照护服务和教育引导,实现幼儿健康综合发展;体现在配强配齐专业教师、卫生保健教师、生活教师以及安保人员,为幼儿提供细心周到的生活照护、专业有效的教育引导、健康无忧的安全保障。因此,要把好从事学前教育服务的各类人员准入关,把好品德和专业技能关口,为规范适宜的学前教育服务提供保障。要加强检查督导,把好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活动质量关,建立负面清单制度,警示和预防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现象发生。充分发挥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作用,积极推进学前教育评比定级和挂牌活动,激励学前教育机构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要加强对优秀学前教育机构的宣传报道,营造办好学前教育的社会舆论氛围,激发学前教育机构努力追求卓越的进取心。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