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主题的确定原则和落地路径

作者: 成文辉

学校文化主题的确定原则和落地路径0

摘 要 适切的学校文化主题能够引领学校的发展方向、反映学校的整体风貌和形象气质、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学校文化主题可以是抽象的概念,也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但必须要有教育寓意或精神象征,精准把握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新要求,关注价值认同和道德实践,以适合育人、利于育人、科学育人为原则。从学校文化主题中要提炼出办学理念,并通过师生活动、环境创设、管理建设、课堂教学等方式加以落实,使学校文化得到认同和传承,形成推动学校发展的持续力量。

关  键  词 学校 文化主题 文化理念 文化价值

引用格式 成文辉.学校文化主题的确定原则和落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3(26):15-17.

学校文化建设的定位是学校发展的基本问题。只有找准了学校发展定位,在此基础上梳理出学校文化的主题,学校才能办出特色,实现个性化与内涵发展。

构建学校文化,必须有科学、明确的定位,有了科学、明确的定位,梳理出学校文化的主题,学校文化的发展就会方向明确、内涵明晰。

学校文化贵在讲好自己的故事,它的出发点应该基于学校的历史、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新时代的要求。它的样态应该是鲜活的、看得见的,体现在主题鲜明、板块清晰,校园秩序良好、环境优美。感受得到的,体现在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师生共同参与其中,校园处处是育人场所;记得住的,体现在文化理念是个性化的,与众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发展得好的、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的,体现在构建了适合学校自身发展和师生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和丰富多元的评价体系[1](如图1)。

一、学校文化主题的确定原则

学校文化主题的确立不是随意的、随性的,既不能硬贴标签,也不能牵强附会,而是应该尊重实际,遵循规律,遵道而行,与时俱进。

1.时代原则

学校文化主题要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体现崭新的时代精神追求,做到守正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记住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最终目标(如图2)。

2.人本原则

不同学段、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心成长规律。在确立学校文化主题时,一方面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和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关注个性差异;另一方面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回归教育本源,追寻教育本质,探寻育人之道[2],体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知行合一、严慈相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同时用先进的教育文化影响社会和家长,形成和谐的教育文化环境。

3.适切原则

学校文化主题的定位一定要基于学校发展的实际,充分考虑差异性、特殊性、持续性,要恰如其分地确立文化主题,不能一味求新、求变。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大规模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办学历史长和办学历史短的学校,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独特资源,形成适合的、个性化的主题。

二、学校文化主题的形成路径

校园文化的主题应当与当地历史文化和校园环境以及文化特色深度契合,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辩证批判的取舍、经过精心提炼而形成。

1.从学校的历史沿革和传统中发掘

学校传统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和传承下来的独具特色的思想、作风、习俗、制度、价值观等的总称,它是学校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生存哲学[3]。比如,有一所学校一直以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农耕文化传承及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农耕乐”是学校一直坚守和坚持的精神,经过多年传承,最终成为学校文化的主题。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对师生和学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2.从学校周边的资源中发掘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红色、绿色、古色资源,把当地文史、名人、传说、民俗、资源等方面的亮点充分发掘出来,让“远的东西走近来、书本的东西走出来、静的东西动起来、传说的东西活起来”,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主题,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比如,一所学校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以“松果”为主题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做深、做实绿色教育,培养学生“傲雪凌霜,顽强向上”的松树品质。这些信手拈来的匠心构建,助推了学校的个性发展。

3.从学校的特色项目中发掘

学校文化有多种表现形式,“特色项目”是其低级形态,也是基本形态,“校园精神”则是其高级形态。学校的特色项目可以逐步拓展,不断扩展,由“一项”发展为“多项”,由“一枝独秀”的特色项目发展为“满园春色”的“特色项目群”,从而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个性,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4]。比如,一所学校由剪纸、太极拳、阅读三项特色活动齐头并进,慢慢形成“一核两翼”,最终由剪纸牵引形成了剪纸主题文化,经过多年的接续传承,已经成为学校具有深厚影响力和广泛认同的文化主题,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灵动教育”。

4.从传统文化经典中发掘

中华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宝库,从传统文化经典中提炼学校文化主题是一条重要途径。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明德至善、上善若水等等,其中文字的审美表达有助于最大限度地整合文化资源内涵,表达文化传承。比如,一所学校以“和雅文化”为主题,坚持“以和育德、以雅启智”,基于中华传统文化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品德修为。

5.从现代主流文化元素中发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现代的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从现代主流文化元素中提炼学校文化主题,紧扣时代脉搏、融入时代元素,为校园精神文化注入新内涵[5],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比如,学校构建和践行“品文化”,或者大力开展“幸福教育”,这些都对师生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学校文化主题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如品文化),也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如竹文化),但必须要有教育寓意或精神象征,科学把握新时代育人工作的核心内容,以适合育人、利于育人、科学育人为原则。

三、学校文化主题落地的策略

学校文化不仅是一所学校历史的积淀,更是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它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辩证批判的取舍、经过精心提炼而形成的。文化主题不能只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是要通过育人实践落地生根,服务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师生成长。

1.从学校文化主题中提炼出办学理念

从学校的文化主题中提炼学校的价值观、办学思想或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快速发展,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核心理念来自于文化主题,但不等于文化主题,它应该是学校办学、办教育的核心主张,是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起着统帅作用。好的核心理念表达具有价值明确、理念清晰、群体共识、内涵丰富、外延包容、情感亲和的属性,并延伸于学校文化诸体系之中,引领着文化实践过程。比如,有所学校做“石文化”,倡导学石的精神,提炼出“石以天成,厚德载道”的办学理念,虽语言简洁但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2.提炼出具体可见的学校文化理念

从文化主题中提炼出学校办学理念后,要举全校之力、集众人之智,通过活动实践、环境创设、制度建设等使之具体化、生动化、实质化,让学校的办学理念得到认同、传承,从纸面落到地面、把想法变成做法,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比如,有所学校构建“松果”主题文化,并提炼出“立松之品,下自成蹊”的办学理念,开展吟松诗词、品松名画、做松手工、栽松劳动等活动。漫步校园内处处可见学生们精美制作的作品:教学楼前面摆放着一盆盆孩子们种的松树,一楼展示着学生创作的松树画,二楼展示着学生描写松树的诗句和文章,三楼展示着谈松树的名人名言,楼梯间里遍布学生和家长利用松果、松针、松枝等材料制作的二十四节气作品。学校以“松”文化建设的活动化、环境化为导向,培养学生“傲雪凌霜,顽强向上”的良好品质,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感觉到有欣赏、尊重和包容的氛围,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对于增强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提高学生的精神面貌、培养新时代的人才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3.开发基于学校文化理念的校本课程

教师与学生是学校文化的继承者与创造者。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集中展现。师生创造性发展与展现的过程,也就是学校文化发展的过程。一所学校文化繁荣的标志之一就是拥有丰富多彩、井然有序、运转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6]。学校应基于自身的文化理念,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立足本土特色的乡土味浓厚的校本课程,聚焦学生五育并举,通过全员化、全面化、全程化、课程化体现学校办学理念。比如,有一所学校基于“桂(树)文化”提炼出“守护点点淡香,播种芬芳未来”的办学理念,并组织开发雅桂立德、雅桂启智、雅桂健体、雅桂育美、雅桂促劳的“桂韵”校本课程体系,引导学生识桂树、学桂树、护桂树、研桂树,观花形、闻花香、知花性,植养人文气韵,为未来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4.建立体现学校文化价值取向的评价体系

学校文化的价值在于铸造人的精神,在于引导全体师生向善、向上、向美。学校通过因地制宜地制定评价方案,构建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统一性的师生评价体系,以文化人、以文润心,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提供成长的精神动力,筑牢文化自信的根基,使学校文化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彰显,并外化为自觉行动,为广大师生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基本准则。有一所学校的文化主题定位为“翠竹文化”,并提炼出“阳光、正直、劲节、成长”的办学理念,希望孩子们像翠竹一样充分吸收阳光,具备竹子的优良品德,劲节成长、茁壮成才、傲然挺立。学校开发出五大翠竹课程,又根据竹子的“七德(正直、奋进、虚怀、质朴、卓尔、善群、担当)衍生出“七星竹娃”学生评价体系和“七德”教师评价体系,通过全员参加、多员评价、分层引导,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校园翠竹文化。

学校文化主题必须能够承载核心价值概念与内涵,是师生熟悉并接受的对象,有着丰富且深刻的寓意和内涵。学校不同,文化主题也不同,但其内涵却是一致的:把人放在办学的核心位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等放在重要位置。校园文化主题的选定与核心理念的确立都必须鞭辟入里,以利于创建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推进学校可持续、高质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成文辉.乡村学校文化建设改进路径[N].中国教师报,2023-05-10(011).

[2] 陈惠琴.基于学校文化传承的校本课程建构[J].教学与管理,2022(08):25-28.

[3] 丁永为,孔德琳.学校传统是学校发展的逻辑起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2):9-11.

[4] 钮云华.从特色项目建设到学校整体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6(05):74-75.

[5] 徐雪平.学校劳动文化培育的价值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1(14):18-20.

[6] 张华.校本课程开发的个人与文化意义[J].中国民族教育,2016(Z1):15-17.

[责任编辑:白文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