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着力点

作者: 陈国庆 刘琼 董新良

摘 要 《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依托思政等课程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聚焦义务教育第三学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探索总体国家安全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有效融入,需把握目标、内容和方式三大着力点。具体而言,坚持素养导向,从启蒙国家安全意识、掌握国家安全知识和强化国家安全行为三个方面构建国家安全教育目标体系;遵循《纲要》要求,从国土安全等8个安全领域挖掘内容要点,丰富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从沉浸式教学、大单元教学、跨学科教学、实践教学四个方面探索国家安全教育教学方式。

关  键  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

引用格式 陈国庆,刘琼,董新良.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着力点[J].教学与管理,2023(29):                  34-39.

21世纪以来,中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压力和风险,国家安全面临着双重考验:传统国家安全的威胁依旧存在,非传统国家安全带来的压力明显上升。2014年,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我国随后出台一系列旨在推动国家安全教育的政策法规,在教育实践中逐级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201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明确要求,把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出,大中小学生应接受国家安全系统化学习训练,并在相关课程中丰富和充实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2]。2020年,《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下文简称《纲要》)明确指出了国家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和要求,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依托思政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平台开展国家安全教育[3]。

随着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安全教育知识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体现,教育内容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了解国家悠久历史扩展到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国家安全教育知识。本文聚焦义务教育第三学段道德与法治课程[4],结合课程目标和教材,把握目标、内容和方式的着力点,探索总体国家安全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融合。

一、目标着力点:坚持素养导向,构建国家安全教育目标体系

道德与法治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包括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关心国家,维护国家安全,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5]。《纲要》中的国家安全教育知识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具体化,能够使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感受、体会到国家安全与自身成长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需要坚持素养导向,将国家安全教育知识融入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社会发展和全面发展所需的,与总体国家安全相关的正确价值观、必备知识和关键行为能力。义务教育第三学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可以从启蒙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掌握国家安全知识和强化国家安全行为三个层面出发,构建国家安全教育目标体系,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基础,为教学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1.启蒙国家安全意识

国家安全意识是指公民在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时所应具备的国家安全观念和思想的总和,主要包括爱国主义精神、国家利益至上观念、法纪观念等。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意识启蒙,需要教师结合课程目标寻找总体国家安全观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的契合点,将国家安全意识有机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中,以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与国家安全相关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促进其国家安全素养的提升。

启蒙国家安全意识在第三学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中具体表现为:认识到个体生活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初步具备忧患意识,启蒙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对各领域国家安全问题产生基本认知、正确态度和情感体验。如,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一课旨在使学生了解国家疆域,形成对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五年级下册主题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引导学生感受国家主权安全、政权安全对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启蒙爱国主义情感;六年级上册“我们的守护者”“我们是公民”“我们的国家机构”等主题单元启发学生增强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六年级下册“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我们爱和平”这两课让学生感受科技安全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意识。

2.掌握国家安全知识

国家安全知识是指一个国家全体国民在各个领域、层级的国家安全知识的总和。掌握国家安全基本知识,是培育学生国家安全素养的前提。明确国家安全相关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学生树立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至上的正确价值观念。教师要以《纲要》、课程标准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本,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中,紧密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解国家安全基本常识,掌握国家安全基础知识。

掌握国家安全知识在第三学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中具体体现为:认识祖国的版图,建立国家的相关概念,形成对国家的清晰认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常见领域安全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等。如,五年级上册“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课带领学生认识祖国的版图以及壮美秀丽的大好河山,了解国土安全的基本内涵;五年级下册主题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向学生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的国情,引导学生理解国家主权安全、政权安全等;六年级上册“公民意味着什么之我是中国公民”一课旨在让学生知晓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中国公民的使命和义务;六年级下册主题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介绍地球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环境问题。

3.强化国家安全行为

国家安全行为是指在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学习国家安全知识后表现出的维护国家安全的行为。启蒙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掌握国家安全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国家安全行为,只有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转化为行为并真正表现出来,学生才能维护国家安全。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强化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行为的重要途径。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以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维护国家安全的行为为范例,引导学生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化国家安全行为在第三学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标中主要体现为:学生履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保守国家秘密的基本义务;以实际行动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维护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如,五年级上册“我们神圣的国土之好山好水好风光”要求学生设计“旅游文明公约”,将爱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的认知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五年级下册“富起来到强起来之做新时代的好少年”要求将爱国、爱党的情感转化为卫国、兴国的行动;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之法律作用大”和“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之公民的基本义务”督促学生肩负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的责任担当;六年级下册“地球——我们的家园之我们共同的责任”呼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垃圾分类、低碳出行、节约用水等,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维护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

二、内容着力点:遵循《纲要》要求,丰富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内容

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是新形势下维护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行动指南,更是学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核心引领。以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主要覆盖学科的国家安全教育重点领域包括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和海外利益安全六个方面。网络安全和生态安全主要覆盖学科分别是信息科技和科学,道德与法治为相关学科[6]。教师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探寻这八个安全领域的内容要点和义务教育第三学段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共通之处,并将之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着力点,继而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全方位地渗透到在第三学段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现国家安全教育知识点的覆盖。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挖掘与八个安全领域相关的知识内容,整合成新的内容体系,借助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有机融入。

1.国土安全

国土安全的核心是指领土完整、国家统一,边疆边境、领空、海洋权益等处于不受侵犯或免于威胁的状态,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国土安全领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主要涉及国土安全的主要内容和维护国土安全的途径与方法两个方面。国土安全的内容在义务教育第三学段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具体表现为:认识到领土主权不受侵犯、领土完整不被分割;知道国土的构成,领土、领海、领空的概念以及领海的范围;加强国家版图和国土主权的宣传教育。如,五年级下册“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之甲午风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之保家卫国 独立自主”通过介绍《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以及朝鲜战争,引导学生理解领土主权不受侵犯、领土完整不被分裂的内涵;“我们神圣的国土之好山好水好风光”,带领学生领略祖国的山水之美,初步了解领土、领空和领海的概念;“我们神圣的国土之辽阔的国土”从了解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我国版图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情况,明确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神圣不可侵犯。

2.军事安全

军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和保底手段。军事安全领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主要涉及军事安全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维护军事安全的途径与方法三个方面。军事安全内容在义务教育第三学段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具体表现为: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军事手段始终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底手段;清楚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组成;加强军事秘密、泄密警示教育。如,五年级下册“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之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之保家卫国 独立自主”等通过历史事件让学生理解在威胁国家主权和政权的事件中,军事手段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力量;五年级下册“中国有了共产党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六年级下册“我们爱和平之中国为和平做贡献”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与历史贡献,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五年级下册“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之自力更生 扬眉吐气”通过“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的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国家秘密、军事机密是需要严格保守的。

3.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是确保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独立和尊严的重要精神支撑。文化安全领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主要涉及文化安全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文化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三个方面。文化安全内容在义务教育第三学段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具体表现为:使学生认识到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树立文化自信,初步具备防止文化“全盘西化”的意识;认识并保护好文化遗产。如,五年级上册“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介绍了汉字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深远影响,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六年级下册“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展示世界各国多彩文化,引导学生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介绍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杜绝“全盘西化”;六年级下册“探访古代文明之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等选取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部分文化遗产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文化遗产的人文魅力。

4.社会安全

社会安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社会安全领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社会安全的重要性、主要内容、面临的威胁与挑战、维护社会安全的途径与方法四个方面。社会安全内容在义务教育第三学段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具体表现为:认识到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社会安全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知道常见的社会安全事件;防范电信诈骗和网络诈骗;了解海关把控、边境安全和入境管理的重要性。如,五年级下册“我们的公共生活之维护公共利益”等展示扰乱公共秩序的现象,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安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介绍因违法导致的交通、消防等重大事故灾难,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社会安全事件;六年级上册“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等具体介绍了网络诈骗、校园暴力等危害社会安全的案例;六年级下册“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通过介绍相关的国际组织,让学生意识到海外贸易安全、边境安全不容忽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