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的整本书项目化阅读教学建构
作者: 彭青
摘 要 重视整本书阅读是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选择。《2022年版课标》发布后,开始探索整本书项目化阅读的新模式。针对整本书项目化阅读教学目标不聚焦、项目化结构不清晰、阅读活动难操作和评价方式不丰富等问题,借鉴成果导向教育理论,整本书项目化阅读教学应当遵循可见的结构,易行的实践和可共享的情境三个原则进行设计,进而提出在可见中映射,在共享中互动,在易行中兼顾多面等实践策略。
关 键 词 整本书项目化阅读 成果导向 学习成果 阅读素养 大概念
引用格式 彭青.成果导向的整本书项目化阅读教学建构[J].教学与管理,2023(29):40-45.
整本书阅读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续凸显,是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选择。整本书阅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1]语文课程内容的六大任务群之一。一线教学中,以项目化学习来实施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方式得到普遍认可与推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整本书项目化阅读的新模式。不过,在整本书项目化阅读实践中,项目化学习所追求的真实性被虚化的活动所替代,出现了伪项目、假阅读的教学现象,导致教学目标不聚焦、项目化结构不清晰、阅读活动难操作和评价方式不丰富等问题。本文尝试以成果导向教育的理论成果优化目前的整本书项目化阅读教学,希望能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一、成果导向的整本书项目化阅读教学的价值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 Based Education,以下简称OBE)由美国学者斯派迪在1981年提出,被认为是追求卓越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OBE强调四原则[2]:清楚聚焦,焦点是重要的高峰成果;向下设计,从最终、高峰成果向下进行创设;高度期许,期待所有学生都获得成功;扩展机会,增强成功学习的机遇。
整本书项目化阅读教学是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以探究学习的方式解决整本书阅读时发现的问题,强调围绕驱动性问题精心设计阅读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阅读项目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提升阅读素养。
因此,成果导向的整本书项目化阅读(以下简称“成果导向项目化阅读”)是指根据整本书项目化阅读的目标要求,将所要取得的最终学习成果通过制作、表演等形式物化为具体事物或者活动,并反向设计与调控整本书项目化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1.达成教学目标,整化思维
“成果导向项目化阅读”以“最终学习成果”为起点,反向进行整本书项目化学习构建并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把项目化的多项任务从内容、思维和操作上联结成一个结构整体,整化思维,最终学习成果的概念层次丰富(见表1),其显著特点是通过积累核心层中学习者获得的阅读知识、习得的阅读策略和掌握的阅读能力等无形的学习成果来实现目标层中阅读素养的提升,最终以有形层物化的学习成果呈现。最终学习成果的概念层次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相互应和。因此,进行“成果导向项目化阅读”有助于达成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
2.优化活动操作,强化素养
整本书项目化阅读的驱动性问题或任务能引导学生进行对应的阅读活动,但实践中存在学生不易操作,教师指导泛化等现象。
成果导向的项目化阅读中,教师能够借助物化的学习成果清楚地阐述任务,能有针对性、深入地指导活动操作。借助阶段性的阅读成果和最终阅读成果,教师能更有指向性地对学生进行终结性和过程性的多维评价。这些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是教师调控学生阅读学习过程的重要依据。由于有形层的学习成果是目标层和核心层的学习成果的物化表现,因此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也较高。
学生将学习目标聚焦学习成果,能够有意识地紧密联系不同学习活动,方向明确、主动性强。根据学习成果的完成进度和效果,学生可以不断调节、改进自己的操作,唤醒对阅读策略使用过程进行自我监控的意识,进行“阅读之阅读”,培养元阅读能力[4],不断强化阅读素养。
3.丰富学习形式,拓展视野
基于大概念物化的学习成果由于物化形式丰富多样,本身自带做事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充分开发并合理选用各类资源、技能、工具和平台,选择自主阅读、临时小组合作、专题小组合作和跨区域合作等学习形式。聚焦、统整地开展创新、有效、多元、多位的阅读实践,有助于不断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二、成果导向的整本书项目化阅读建构原则
“成果导向项目化阅读”强调聚焦最终学习成果,遵循可见的结构、易行的实践和可共享的情境三个原则,逆向设计、构建项目化阅读结构(如图1)。
1.可见的结构:目标聚合,多向整化
整本书项目化阅读围绕整部经典作品展开,教学内容上强调整体性的感知与把握,思维训练上强调系统性的关照与构建,容量大、教学难度高。因此,设计具有多层次概念的最终阅读成果,并聚焦建构多向整化、逻辑紧密的可见项目化结构非常重要。
(1)统整概念,物化学习成果。最终学习成果概念层次丰富,需要基于大概念精心设计。大概念是一个概念、主题或问题,它能够使离散的事实和技能相互关联并有一定意义,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统摄性和广泛迁移价值。根据课标要求、学段学情和整本书特质三位一体确定教学目标,再从教学目标中提取出大概念。基于大概念,可以从听、说、读、写、做、演等物化维度设计聚合了教学目标的最终学习成果。
(2)聚焦成果,逆向设计结构。物化的学习成果与学生活动呈现映射关系:项目化阅读过程中完成的每一个阶段性的阅读活动都对应一个学习成果产出的学习目标;每一个成果产出,都有对应的学生阅读活动支撑。最终学习成果由逐个阶段性学习活动产出的学习成果积累、整合、升级而成。因此,结构设计上就将最终学习成果分解成若干学习成果作为学生阶段阅读活动的指导。这样,层层聚焦学习成果的逆向结构设计能够方向明确、结构清晰地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排除不太必要的任务或以更重要的任务取代,确保所有迈向最终学习成果的任务设计和对应阅读活动的适切性,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2.易行的实践:操作优化,多维指导
OBE有两大特点:重视学生解决开放问题的能力;要求通过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展示思考、质疑、研究、决定和呈现的能力。这两点都注重在实践中教与学,因此“成果导向项目化阅读”设计教师与学生都易行的实践很关键。
(1)设计“易操作、易合作”的学生活动。“成果导向项目化阅读”要求学生的学习实践一步步产出学习成果。学生的学习目标转化为听、说、读、写、做、演等维度的物化学习成果,更容易找到做事抓手,便于操作。完成概念层次丰富的学习成果需要组建学习小组,有了明确的学习成果作为小组合作目标,小组学生进行自主分工、合作和调控的难度也会降低,合作更容易。
(2)实施“易评价、易调控”的教师指导。《2022年版课标》提出:“要注重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评价”。“成果导向项目化阅读”有物化的学习成果,因此,可以直接对学习成果进行量化的终结性评价;关注过程中不同阶段学习活动产出的学习成果,还可以对各个学习阶段做出过程性评价。评价和指导更聚焦、可操作,教师的调控也就更精准、有效。评价人员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小组成员或其他成员;评价形式可以根据学习成果的不同物化维度多样设计,不断丰富评价方式。
3.可共享的情境:成果共享,多重互动
“成果导向项目化阅读”借助物化的学习成果可以创设许多阅读学习、交流的情境,有效促进多维共享、实现多重互动,提升阅读趣味,促进阅读教学。
(1)学习资源的“生本共享”。各个学习活动中的学习资源是共享的。不同阶段学习活动产出不同学习成果,但所有活动都在实现最终学习成果这一统一情境下,因此各个学习活动中有形的资源、道具、作品,无形的技术、阅读思维等都可以随时共享,促进最终学习成果的产出。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学习活动的进行始终围绕整本书阅读完成,共享中体现了生本互动。
(2)学习成果的“生生共享”。基于完成最终学习成果这一统一情境,多样同伴共读形式必不可少,学生的学习成果在班内可以最大限度共享,组员之间、异组之间都可以交流、共享。最终的学习成果会通过公开展示共享,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励学生;阶段性学习活动产出的学习成果也可以通过小组互助、经验分享和阶段展示汇报等活动实现生生之间阅读经验共享,有助于生生互动,促进同伴学习。
(3)教师指导的“师生共享”。教师的指导是共享的。由于产出最终学习成果这一学习目标是一致的,教师对各种学习活动的评价、指导有很大的相通性。因此,教师在指导和评价时可以归类、比较和总结,共享自己的评论和指导,将指导意义最大化。
三、成果导向的整本书项目化阅读建构策略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遵循可见的结构、易行的实践和可共享的情境三个原则建构“成果导向项目化阅读”?本文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整本书阅读为例,构建“成果导向项目化阅读”。
1.三位一体,指向素养,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对整本书阅读的内容指导和教学提示,关注不同学段学生的阅读学情并结合整本书自身特质,三位一体,共同确定《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整本书项目化阅读的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2022年版课标》中列举了四个学段建议阅读的整本书类型和部分作品,选择书目时要关注学段特点和书目类型。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提到应“阅读儿童文学名著,感受作品传达的真善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述故事大意”。
(2)学段学情。第二学段学生整本书阅读的侧重点是习得策略、海量阅读。第二学段学生虽然对小说文体的整本书阅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但由于缺少整本书阅读的策略指导,阅读停留于随意式、浅层次阶段,缺少自己的独特体会和分析。整本书阅读教学重点应该落在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习得阅读策略和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阅读经验上[5]。
(3)整书特质。成长小说具有以下三个基本要素:表现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建设、呈现主人公精神上的磨难和寻路状态、具有充满逻辑推动力量的故事情节[6]。《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一部儿童成长小说,以儿童视角讲述一位11岁少年跌宕起伏的魔法学习生活,展现了主人公坚守善良、追求正义的自我意识的建设过程,其中不乏学生现实生活的投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人物丰富,由具有充满逻辑推动力量的故事情节组成,主人公一路经历的困难和精神上的磨难都为其自我意识的建设步步铺垫,有利于运用和教学整本书阅读策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衍生作品、资料资源丰富,有利于设计物化的学习成果、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
因此,综合课标要求、学段学情和整本书特质,可以确定《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整本书项目化阅读教学目标(见表2):
2.提取概念,多维物化,确定学习成果
教学目标涵盖整本书阅读的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和表达与交流三个层面,教师需要从这三个层面提取出整本书阅读的大概念,再物化设计出一个概念层次丰富的最终学习成果。
(1)提取大概念。根据教学目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整本书项目化阅读的大概念为:如何进行成长小说的整本书项目化阅读。这个大概念清晰地统摄和整合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整本书项目化阅读中大量离散、丰富的知识和成长小说的阅读方法、策略、思维,指向阅读素养的提升。
(2)物化学习成果。成果导向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整本书项目化阅读(以下简称“《哈利·波特》成果导向项目化阅读”)核心是最终学习成果的确定。基于教学目标提取的大概念是无形的,要物化成最终学习成果:设计并举办一场“魔法校园嘉年华活动”,即设计“魔法校园”嘉年华活动策划方案并进行活动展示。方案策划和活动展示对应最终学习成果的有形层概念,同时暗含核心层和目标层概念。方案策划和活动展示需要学生从听、说、读、写、做、演等多个物化维度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