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元系统”走向“系统单元”的小学英语整体教学设计
作者: 娄甜 史雅
摘 要 英语教学以单元为系统实施教学,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通过对“单元系统”的内容解析,指向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活动设计,建构质性与量化的评价机制,能够有效打破“单元系统”的非系统性教学问题,实现从“单元系统”走向“系统单元”的整体教学推进,从而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学习语言、获取新知、探究意义、解决问题,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和超越语篇的学习,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
关 键 词 小学英语 单元系统 系统单元 英语学习活动观 单元整体教学
引用格式 娄甜,史雅.从“单元系统”走向“系统单元”的小学英语整体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3(32):60-63.
译林版牛津英语以单元为单位实施教学,每个单元在主题引领下涵盖不同的语篇板块,“主题语境+板块材料”构成了英语教学的“单元系统”。但传统的单元教学往往存在教学目标散点化、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过程浅表化、教学活动单一化、教学评价形式化等非系统性教学问题,这些弊端严重影响着儿童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探究和完整认知结构的建构。如何帮助学生建构对“单元系统”的系统性认知,围绕主题单元学习语言、获取新知、探究意义、解决问题,促进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落地值得我们认真地思索和实践。
一、从“单元系统”走向“系统单元”的价值意蕴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围绕主题表达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1]。从《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中可看出,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能有效凸显单元教学的主题性、整体性和递进性,解决“单元系统”的非系统性教学问题,实现从“单元系统”向“系统单元”教学的有效转变。
1.发展层面:彰显单元系统学习的“育人之美”
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核心理念是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类学习活动进行主题单元整体教学活动,能将散状的单元活动任务整合成聚状的认知脉络,实现主题意义探究最大化。单元系统学习强调对学生语言学习和精神生命的整体性、完整性、综合性的呵护,从而彰显单元系统性学习的“育人之美”。
2.设计层面:明析单元系统学习的“进阶之径”
任何一种学习路径都是有层次的,高一级的学习以低一级的学习层次为发展条件[2]。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活动设计,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主题学习活动习得语言、获取新知、解决问题、探究意义,明晰“单元系统”学习的“进阶之径”。
3.实施层面:建构单元系统学习的“探究之质”
英语学习活动观,以发展性学习活动为导向,通过螺旋递进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系列活动,让学生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实践与内化主题文本,实现对相关主题的认知与探究,从而建构以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实现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主题单元系统学习的“探究之质”。
鉴于此,要想实现“单元系统”的系统化学习,要求教师在单元教学中以学习活动观为引领,对单元系统要素进行深入解读,提炼单元主题意义,明晰单元教学目标,有效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思考具有系统性、递进性、发展性的主题单元教学活动,并结合相应的评价任务,使学习的过程既是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又是学生核心素养落地的过程。
二、从“单元系统”走向“系统单元”的实施路径
本文以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 Unit 5 How Old Are You?单元设计为例,从英语学习活动观相关理论出发,以期通过对“单元系统”的内容解析、方法探寻、评价建构等,摸索出从“单元系统”走向“系统单元”的适切路径,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
1.解析“单元系统”的内容要素,指向“系统单元”的课程重塑
“系统单元”的课程重塑,离不开对“单元系统”的全面解析,只有通过对主题、目标、板块语篇的充分解读,才能明晰“单元系统”的探究方向及实施路径。
(1)解析主题范畴,明晰“单元系统”的探究方向
主题作为课程六要素的重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学生对语篇理解的程度及深度。《课程标准》指出,“主题”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每个范畴又包含相应的主题群,探讨的均是“人”作为存在的主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教师要基于教材文本,挖掘育人价值,提炼出对应的主题,通过对语篇内容、语言知识、教学思路的有效梳理,帮助学生逐渐明晰主题学习的路径,并基于主题意义的探究,实现相关语言和思维图式的扩张,同时提升对其他主题迁移性学习的能力及与生活深度链接的能力。
以本单元教材内容为例,Story Time版块主要讲述Mike一家在玩具博物馆挑选玩具,售货员根据Mike、Helen和Tim不同年龄特点推荐了不同玩具,文中包含年龄的询问和回答。Cartoon Time版块主要讲述Sam过生日的场景,文中包含年龄问询、生日话题等相关语言描述,Fun Time、Sound Time、Rhyme Time & Checkout Time等版块也都涉及到数字、生日、年龄等内容,单元的标题是How old are you?通过分析单元各语篇内容及话题特点,教师可以设置“Age and Us”主题,通过创设“节日”(如Growth party)的情境主线进行子主题即“Growth Presents”“Party Games”“Growth Party”的活动推进,在活动中促进人与人的情感交流,感受“成长”的意义。
(2)厘清目标结构,凸显“单元系统”的意义探究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主题意义探究为导向,并能反映出学生对主题意义探究实现的结果。单元教学以课时教学为载体,因此,对“单元系统”的目标解析既要关注单元整体目标的设定,又要关注课时目标的系统性推进。
首先,基于主题意义,统整单元目标。在解析单元整体目标时,应基于主题意义和对单元系统要素的整体解读,挖掘文本的内涵和外延,有层次、有目的、多角度地进行设定,既要指向语言目标、技能目标,同时也要指向情感目标、文化目标等,凸显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深度探究。只有对单元目标进行有效的统整,才能帮助教师准确把握课时目标的教学方向。
其次,基于单元目标,细化课时目标。在进行课时目标设定时,应在单元整体目标视域下设定,同时又要为整体目标的达成服务,基于主题意义,促进表达的内容、视角不断丰富,表达的逻辑性、连贯性、整体性和辨证性不断加强[3]。课时目标的设定还应根据需要有所侧重,避免脱离主题意义散点化、碎片化的呈现方式,课时与课时之间的联系应是一脉相承、环环相扣、螺旋递进式地开展,最终指向整体目标的实现和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深度理解。
(3)重组单元内容,优化“单元系统”的认知结构
单元及课时目标确定后,为确保单元教学围绕主题意义有序开展,教师须基于单元主题意义及各语篇板块凸显的子主题内容进行板块内容的重组优化,并创设递进式教学主线,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主题认知及迁移性学习能力。以本单元为例,单元内语篇、板块的课时安排及重组基于“Age and Us”的单元主题整体认知,以“节日”(Growth party)的情境主线将各板块内容融于“Growth Presents”“Party Games” “Growth Party”等子主题情境中。因此,整个单元的板块整合与课时推进是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横向延伸,实现对单元主题探究的学习理解、实践应用、迁移与创新的整体感知与整合输出,有关联、有层次地帮助学生建构主题认知。
2.聚焦“单元系统”的活动推进,推动“系统单元”的学力进阶
有了对“单元系统”的内容解析,就可以通过创设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迁移创新类等指向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进行单元的系统性学习,实现对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学力进阶。
(1)情境引领——“以出为入”,学习理解
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要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的起点应是跳出文本的束缚,站在主题认知的高度,创设情境,通过情境引领,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指向学习理解。因此,教师应整体规划、根据各课时话题进行情境创设,并关注各课时情境的交融和关联,使之形成单元整体教学的主线。以本单元指向学习理解的教学情境创设为例(见图1)。
笔者从“年龄与我”的主题出发,以探寻“成长”的意义为方向,创设“Growth party”的大的单元主题学习情境,并依托各课时内容,创设关联度高、指向性强的子活动情境,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Growth”(成长)的意义。四个课时的情境创设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同时又呈现出主题活动的系统递进性推动,话题从书本到生活,从他人到自己,最终又指向主题意义的更深层次的探究和迁移。
(2)任务驱动——“进出有道”,实践应用
应用实践类活动要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围绕主题和形成的新知识结构设计,依托任务驱动,层层推进,由易到难,螺旋递进,帮助学生将语言和意义内化并自动运用,促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4]。以本单元各课时的实践应用任务设计为例。
第 1课时:①玩具实物导入“Toy Museum”话题,学习玩具类词汇。②Sing and Play,学习数字歌曲,并在游戏中巩固。③文本阅读及策略渗透,通过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深入语篇,学习如何询问年龄,及推荐物品应注意什么?④观察总结,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导购员。⑤情景演绎。
第2课时:①歌曲欣赏,巩固数字。②在游戏中感知字母 “s”的发音。③看图表达,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3课时:①观看卡通,整体感知故事。②语篇学习,通过预测、看图、猜测、跟读、讨论等活动,体会故事中人物心情。③小组合作,帮助Sam完善他的心愿单.并分享自己的生日愿望。
第4课时:①话题探讨,What is “Growth Party”?
②Sing and Dance环节,在唱跳中巩固数字应用。③Play Games环节,通过party上的拆盲盒、绕口令的游戏活动,进一步巩固数字的实际运用和字母“s”的发音。④Photo Share环节,内化“How old are you? I’m...”语言运用,并进行成长足迹的情感渗透,重温来自家人朋友对自己的爱。⑤Make Wishes环节,通过书面表达、小组展示等活动,从谈论他人到谈论自己,抒发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凸显主题的育人价值。
在每个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尝试根据主题创设情境,基于情境开展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应用等深入语篇的实践类活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学力进阶——“量入为出”,迁移创新
怀特海曾说过“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迁移与创新不应仅限于语言应用的迁移与创新,还应指向寻求生活意义的学习,通过分析与思辨,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进而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方法策略和思想观念,理性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如在学完Story Time后,就“Growth presents”这一话题进行思考,就“What can be presents?”“How to prepare a proper present for others?”“What is a good present?”等问题进行观点表达,实现语言向生活的迁移运用及育人理念的渗透。又如在第四课时复习版块,通过播放各个重要时点的成长视频,让学生感受来自朋友、家人和学校的爱和期待,进一步理解生日和成长的意义——对生命的礼赞,在这种情感渗透下,让孩子课后写一首温情的小诗送给朋友、老师或家人,更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