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立意的小学英语期末纸笔测评命题探索
作者: 李孝燕
如六年级上册测试题
摘 要 科学合理的测试评价直接影响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也关乎英语课程的育人质量。教师在命制纸笔测试题时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关联生活语境,提升语言能力;创设梯度任务,发展思维品质;凸显文化元素,涵养文化意识;丰富呈现形式,助长学习能力。
关 键 词 期末评价 纸笔测评 试题设计 核心素养 小学英语
引用格式 李孝燕.素养立意的小学英语期末纸笔测评命题探索[J].教学与管理,2023(35):62-67.
评价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末评价中的纸笔测试具有易于操作、覆盖面广等优势,在一线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推动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评”主要发挥监控教与学过程和效果的作用,为促教、促学提供参考和依据[1]。同时,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评价与考试旨在测评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2]。可见,评价工具的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也关乎课程的育人质量。因此,加强命题研究,真正发挥评价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导向作用,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重要载体,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人教版《英语》配套测试题为例,以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探讨基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高段期末评价纸笔测试的命题策略。
一、关联生活语境,提升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指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各种策略参与特定情境下相关主题的语言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由此可见,语言能力的培养必须借助特定的语言情境,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提升。学生只有沉浸在可感可触的生活化情境中,才能更好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解决问题,使语言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1.再现生活经历,丰厚语用体验
生活化的语境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容易促发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感知,使之体会到语言学习的价值,使测评与生活密切关联,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其语言实践运用能力[3]。在评价测试中,也应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化情境中,使试题文本鲜活而有温度,从而更好地丰富他们的语用体验。
如六年级上册测试题:读对话,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对话补充完整,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Lingling is talking with her pen pal, Fangfang.
Lingling: Hi, Fangfang. Winter vacation is coming. I’ll have a trip with my parents.
Fangfang: Sounds great! 1.
Lingling: We are going to Hainan.
Fangfang: It’s far from here. How are you going there?
Lingling: We are going there by plane. 2.
Fangfang: Cool! It’s warm in Hainan. 3.
Lingling: Yes, I will. 4.
Fangfang: First, I’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5.
Then I will study with my classmates about the project “How do people spend their Spring Festival these days?”.
Lingling: Really? I’m interested in that, too. I think you’ll have a good time!
该试题是笔友之间谈论“寒假活动安排”的场景,在寒假,学生除了常规的出游、跟家人团聚之外,还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与同伴合作完成项目化学习任务。生活化的试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
2.捕捉时代热点,活化语用表达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信息高速传播的今天,学生对于热点话题有较多的关注和了解。热点话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唤起学生解题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学会在情境中用英语做事情[4]。因此,小学英语命题也应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让学生在具有时代特征和社会价值的试题中灵活运用所学语言。
如五年级上册测试题:阅读短文,完成任务。
Can you do any winter sports?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m?(文本内容略)
任务一: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运动项目,把序号填入图片下面的括号里。
该试题来源于2022年1月五年级上册的期末评价,当时北京冬奥会即将召开,冰雪运动一时成为热门话题,笔者基于此设计了The sports of Winter Olympics的语篇阅读任务,将课内所学主题与时事热点进行有效对接,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发展了阅读技能,开阔了阅读视野。
3.打通学科界限,优化语用迁移
新《课标》指出: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5]。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总是以融合性、综合性的形式存在,教师在命制试题时也应有意识地打通学科界限,建立起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此引导学生多元化、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为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语用迁移打好基础。
如五年级下册测试题:阅读短文,完成任务。
Chinese people divide(分)a year into 24 parts and every part has a special name.In old China,twenty-four solar terms(二十四节气)help the farmers very well...
Let’s have a look at Lucy’s planting diary!
任务一:根据短文内容,给文中空格选择合适的图片。
任务二:判断,与短文内容相符的打“√”,不相符的打“×”。
( )1.There are 24 months in old China.
( )2.Plants grow very fast during Grain Beard.
( )3.Planting is so fun for Lucy.
该题引入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介绍,巧妙地渗透了植物生长的过程,融合了传统文化、自然科学和劳动教育等元素,在综合性较强的语境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其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和积极实践的情感。
二、创设梯度任务,发展思维品质
教师应在试题命制中设置梯度任务,通过层级化的试题,引发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行比较、推断、分析等活动,从而提升其思维品质。适度的任务梯度挑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进阶。
1.设置开放性问题,提升思维广度
教师在试题设置时,既要考虑到答案的确定性和唯一性,也要关注到解答的开放性和多元性,给不同个性和能力水平的学生以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以提升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如六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根据句意,在空格处填出所缺单词。
There are some in my desk.
What are you going to in this book?
I wear size 40 shoes.Your shoes are size 37.Your feet are than mine.
上述三个小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学生在阅读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只要填出一个符合逻辑的单词即可,这样就给了学生更多的解答可能性,激发他们多元思考,从而提升思维的开放度。
2.设置推理性判断,发展思维深度
新《课标》在二级“学业质量标准”中指出:“能借助关键词语推测说话人的观点和态度。在听和看简单的音频材料时,能获取有关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基本信息”[6]。由此可见,试题的设置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借助解题过程来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
如六年级上册测试题:听录音,判断每个人的职业,根据录音顺序在括号中填入阿拉伯数字。
听力录音举例:Ms Wang works in a hospital.She helps the doctors.Mr Li teaches ping pong in a sports club...
听力录音材料中没有直接给出每个职业的名称,并不是简单地考查学生的听音辨词能力,而是需要学生从蕴含在语句中的职业场所、工作内容等信息中推断出职业名称。这样具有一定思维挑战性的试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3.设置逻辑性表达,促进思维灵活度
书面表达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给学生的语言输出和个性化表达提供平台。新《课标》“学业质量标准”二级要求:在阅读相关主题的语篇材料时,能梳理人物、场景、情节等信息,独立思考,提出个人见解[7]。因此,将阅读和书写结合起来,把简单机械的写转化为在语境中的理解性和逻辑性表达,如此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品质。
如六年级下册测试题:阅读短文,给文中空格处填写一个合适的句子。
...Many students are like Joy.They don’t know how to do housework at all.They should learn some life skills.They should learn to cook food.1. They shouldn’t depend on(依赖)their parents too much...
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需要联系上下文书写出一个符合文本语境逻辑的句子,调动学生有关“do housework”主题的相关知识,学会运用合适的句型结构进行个性化表达。这样的试题,凸显了学生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其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
三、凸显文化元素,涵养文化意识
新《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教师应培育学生文化意识,要求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异同,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8]。教师在试题命制的过程中也应立足文本,注入文化元素,凸显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育。
1.植入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设计融入文化元素的试题,能有效考查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理解[9]。学生解题的过程是与试题文本互动对话和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语篇文本的文化内涵,寻找其文化的融入点,并有意识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提高用英语传播中华文明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