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视点的创设
作者: 周建飞摘 要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的大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打造学习场、规划学习线、解压学习包,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进行全景敞视、长程设计、深度展开。要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单元整体育人功能,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程单元整体教学的育人价值,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学习中生根发芽。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 单元整体教学 课堂转型
引用格式 周建飞.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视点的创设[J].教学与管理,2023(35):59-6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采用单元编排、主题统整的逻辑方式来建构、编排相关的课程内容,让教师超越传统的以课时为组织单位、以知识点为教学目标单位的“一课一得”教学范式。教师要强化单元教学的整体视点,不仅让单元内的相关学习内容有机统整,而且要让单元与课时互动、映照,同时还要让单元与单元展开对话。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不仅可以从教材自然单元出发,还可以从教师开发的主题单元出发。由此,单元整体教学能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能,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1]。
一、打造学习场:从“封闭”走向“开放”
学习场是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母体。学习场通常由学习目标、内容、要求等组成。在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打造学习场,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的全景感知、全程体验。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进行全景敞视,从而让学生对单元学习目标、要求、内容等获得整体性、全息性的感知、体验。这样的全景敞视式的教学能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更有方向、更有目标、更有针对性,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2]。
基于单元整体的视野,在打造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场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大情境,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呈现出一种开放性、生成性的特质,要将相关的素材、资源等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学习呈现出一种“大”的特质。比如,教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将关于“未成年人”的一些法律条文引入教学之中,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将一些未成年人的权利受到侵犯的案例以及未成年人违法的案例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还从互联网上下载一些 《今日说法》 的微视频。由于有了具体的案例作支撑,因此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单元整体学习的过程中,围绕“未成年人的权利”“未成年人的义务”“未成年人的违法”等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展开具体的、生活的学习。多媒体课件呈现的案例、《民法典》条文以及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构筑了一个丰富的学习场,打造了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全景敞视空间[3]。在学习中,学生会积极援引关于未成年人的法律条文对案例进行解读、剖析,能将法律条文应用到实际的事件情境之中。在案例剖析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的法律条文有了更为深刻与全面的认知。由于有了学习场,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就成为一种有目标、有方向的学习。围绕着由信息科技课件呈现的相关案例,道德与法治学习成为了师生之间的深度研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剖析可能会夹杂着一定的情感倾向,可能会有一些情理与法理不一致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法律的视角来思考、探究。尤其是针对“未成年人”违法或者权利受到侵犯的案例,教师要更多地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及《儿童权利公约》等培育学生的法律意识、法治思维以及法治素养。教师要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变得有条有理、有序有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教师的法律引导,让学生能对相关的案例形成深刻的认知。学生在研讨的过程中,能够逐步认识到学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4]。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生成为主线,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对话中学习。单元整体教学超越了常规的课时教学,它不仅有整体的“体”上的建构,更有“面”上的谋划、设计,同时也有具体入微的“点”上的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立足于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发展、学习力提升的视角,努力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立体化、系统化、结构化,努力扩大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认知广度,延展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思维深度,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效度。
二、规划学习线:从“单向”走向“多维”
所谓的“学习线”,也就是学生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学习的线索、脉络。在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规划学生的学习主线、脉络。要在主线、脉络的支撑、支持下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进行长程设计。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与研发大任务、大问题、思维导图等,将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线索、脉络嵌入到大问题、大任务、思维导图之中。大问题、大任务可以是关键性的问题、任务,也可以是问题群、任务群等。思维导图可以是融入相关大概念、高观点的思维导图,也可以是融入了关键性节点的思维导图。教师要积极规划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线,让相关的问题、任务、导图等学习工具贯穿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始终。
在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提炼相关内容的关键性、支撑性的知识节点,要提炼贯穿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思想、观点,要概括出贯穿于道德与法治学科单元的文化、精神等。当教师把握了单元教学内容的关键节点、思想、文化与精神之后,就可以研发、设计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任务、导图等。比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笔者就以“生活的法律”和“最高的法律——宪法”作为贯穿本单元整体学习始终的红线,着重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相关的法律功能、作用等形成认知,同时也引导学生认识到宪法是根本大法,是其他相关法律的“母法”。其中,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法律”时,教师也必须对相关内容进行优化统整、整体谋划设计。如,在学习“生活中的法律”时,笔者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感觉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法、刑法、行政法的异同点,感受三种法的功能、价值和意义,从而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法律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在引导学生学习“最高的法律——宪法”时,教师同样也必须统整优化、整体谋划设计这一部分内容。如,笔者在教学中结合“12·4”国家宪法日,开辟了一个宪法宣讲台,让学生围绕宪法宣讲内容设计学习方案,如此,学生就能从“宪法宣讲什么”“如何进行宪法宣讲”等方面自主搜集、整理资料。在学生自主学习宪法的过程中,学生感受、体验到了宪法的权威,认识到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学习线让单元内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相互观照。以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线贯穿其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始终,能让他们的道德与法治学习产生“1+1>2”的整体效能。
以相关提纲、关键词等作为学生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学习线索、脉络等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有助于唤醒、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生活经验等。在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会积极主动地创建宣讲小组,会积极地谋划宣讲主题,会对“宣讲内容”进行精益求精的完善,进而形成法治意识,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依靠法的思维习惯等。
三、解压学习包:从“遮蔽”走向“绽放”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知识凝聚着人类的生命实践活动智慧,是人类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与表征。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是处于“压缩形态”的,这种压缩形态的知识往往遮蔽了知识诞生的鲜活历程。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要将这些处于“压缩形态”的知识解压缩,恢复其诞生时的鲜活状态。这就需要教师解压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包,让学生用相关的道德与法治活动、实践等对学习包中的知识进行演绎、诠释。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压缩的活动中,学生能开展道德与法治学习探究,能提升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能养成道德与法治思维习惯等。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活动、推动学生的活动、延伸和拓展学生的活动,让学生的活动成为他们道德与法治素养生成、学力提升的确证与表征[5]。
比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机构”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促进学生的认知,笔者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分解,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体系示意图”,引导学生形成整体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横向认识到国家机关主要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主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纵向认识到国家机关主要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为了让学生认识国家机关,笔者在教学中还引导学生开展模拟选举活动,以及模拟性的“法院和检察院公诉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认识到国家机构的产生过程。同时,通过模拟性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认识法院和检察院的职权、职责,让学生认识到“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个人等的干涉”,认识到“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认识到“公正是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本质体现”,认识到“法院要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根本性的使命追求”,认识到国家监察委员会是“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职务犯罪”的部门,认识到“成立监察委员会就是要加强公职人员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等等。在教学中,笔者将党的领导机构,党与人大、政府、政协等的关系呈现出来,从而让学生对国家治理体系形成全面的认知。笔者还组织学生参加了社区举办的“两代表一委员履职活动(指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事好商量活动”,让学生明确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职权,看到了代表、委员为发展当参谋、为民生勤代言、为治理献锦囊,等等。通过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是为了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等等。只有将国家治理体系的相关知识嵌入到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活动之中,才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只有帮助学生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学生的理解。
教材中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是一种压缩形态的知识,教师要对其解压缩,让道德与法治知识完整化,引导学生认识到相关内容的产生、发展过程。为了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内涵的理解,教师有必要将这些知识嵌入到相关精心设计的道德与法治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推动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理解。通过活动,学生的浅表性道德与法治认知将走向深刻、片面性道德与法治认知将走向完整。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的大教学。在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对相关的课程资源、素材等进行整合,将相关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进行贯通,引导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大迁移,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大反思。打造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场,系统地、有计划地谋划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线,解压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包,能让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全景敞视、长程展开、深度绽放。单元整体教学是撬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转型的重要支点,能深度实现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目标、要求。单元整体教学能孕育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种子,让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科学习中生根发芽。
参考文献
[1] 周玲,杨静.基于大概念,提升单元整合实效性[J].四川教育,2021(Z2):41-43+49.
[2] 林爱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读·思·达[J].教学与管理,2020(14):64-66.
[3] 吉海荣,王松.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元支架的搭建[J].教学与管理,2021(29):44-46.
[4] 沈国琴.小学项目化学习优化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22(11):38-42.
[5] 施晓娜,汪文龙.道德与法治新课标的变化及其对教学的要求[J].教学与管理,2022(23):8-11.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