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吕娜 芮志成
摘 要 “双减”虽然强调的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但是作业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变革带动着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精准备课是减负增效的源头,高效课堂是减负增效的主阵地,分层作业是减负增效的良方,实践性作业是减负增效的助力,课后辅导是减负增效的保障。
关 键 词 “双减” 减负增效 分层作业 实践性作业 课后辅导
引用格式 吕娜,芮志成.“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2022(14):47-51.
《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下文称《措施》)中强调:“加强作业设计指导——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1]“双减”虽然强调的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但是作业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变革带动着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备课不仅要注重单元整体备课,还要有单元整体作业的思考。上课要更加有实效,每节课要有10分钟的巩固练习环节。在严控作业量的同时要提升作业的品质,实施分层作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内容、不同难度、不同要求的作业。课后辅导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培优补差辅导。
下面笔者就从小学数学学科的角度,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在备课、上课、作业、课后辅导等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精准备课是减负增效的源头
减轻作业负担和学习负担,提质增效,必须要从备课做起。从单元整体备课入手,先明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梳理知识的前后联系,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基础,后续还要学习哪些相关内容。以便梳理本单元的知识框架,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并通过调研了解学生的困难点在哪。努力做到以学科素养为核心,以实际学情为基础,分析研读教材,精心精准备课。除此之外,还要围绕着数学核心素养,结合单元目标和每课时目标合理设计单元作业。单元作业既有夯实基础的基础性作业,也有拓展提升的拓展性作业,还有综合运用的实践性作业,如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单元作业设计框架(见表1)。然后结合学生学习关键问题及学习任务序列设计关键作业,从而重新思考、审视单元作业框架。最后基于课时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设计课时作业,如从“认识更大的数”这一单元选取“人口普查”一节,设计课时作业框架(见表2)。
课时作业不是独立的,每课时的作业设计是相关联的,有前后递进关系,一些复杂的问题涉及综合运用需要适当地整合。所以,立足单元整体备课再去设计作业显得尤为重要。这需要对单元作业框架、单元关键作业进行持续性思考,使每课时的作业设计都能持续反馈单元学习目标。
二、高效课堂是减负增效的“主阵地”
1.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教师要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中的位置和作用,结合这些认识,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开放的、有价值的探究活动。如四年级上册“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这一课,就给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探究活动。通过人口普查的调查结果,尝试探究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学生之间通过相互交流、补充,以及教师适时的点拨与引导,掌握读数和写数的规则:不管是读数和写数都要先分级,然后再从最高一级开始读起或写起。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归纳与概括能力。
2.加强对每位学生的关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通过发言了解哪些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已经理解,哪些学生还有困难,存在什么样的困难。通过课堂10分钟的练习巩固了解哪些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哪些学生通过30分钟的学习依旧有困难,需要在课后辅导时多关注。教师在40分钟的课堂上,要对每一名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诊断。
例如学生学习了“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之后,可以通过几道题来巩固本节课知识。
1. 先分级再读数写数。
23 470 000 读作:______
780 506 000 读作:______
一亿九千八百七十四万 写作:______
六千零八十万七千六百 写作:______
此类题是基础题,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连一连,找朋友。
此类题是中等题,考察学生对“级首、级中间和级末尾有0”的读数情况,看他们是否能准确读出大数。
通过以上两个练习的完成情况,笔者发现学困生能够利用分级的方法读数,但是写数存在困难;中等生对级中间或级首有零的大数的读法或写法错误率较高,还缺少分级的意识;优等生能够完全掌握。
3.及时调整课堂练习
在原本的单元整体设计中有这样一个拓展题:
3. 按要求把1,1,1,0,0,0 组成符合条件的数。
(1)组成一个六位数,使它一个零也不读出来。
(2)组成一个六位数,使它只读出一个零。
(3)组成一个六位数,使它读出两个零。
它考察的是级中有“0”的大数的读写,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思维能力。但是通过学生课堂表现,此类题对学困生和中等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单元备课时的作业设计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制定的,如果课堂上学生的接受能力达不到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整。于是笔者就把这个练习调整成了这样一道题:
4.在1和9中间添上( )个0,这个数就读作一亿零九。
A.6 B.7 C.8
此类题是拓展题,考察大数中0的读法和写数。
如上,依据课堂中新授部分学生的表现和10分钟练习巩固环节的反馈,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布置分层作业。
三、分层作业是减负增效的良方
作业分层的目的在于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可以密切关注学生在发展上的差异,包括兴趣、学习进展、认知倾向等。用丰富的作业类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励学生自主进步。
1.复习巩固类作业
复习巩固类作业是基于课程核心素养导向,侧重对课上所学知识、技能、方法的落实巩固与简单运用,可以采取单元整体设计,分课时布置的方法。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授课的核心内容,逐步形成学科内容体系。在课堂10分钟练习巩固环节,如果部分学生基础题有错,那么配套的家庭作业就需要继续加强练习有关大数的读法、写法这类题:
这道题是和读数、写数有关的基础性作业,内容简单,目的在于巩固大数的读写,提高读数、写数的基本技能,属应知应会的范畴。
2.拓展延伸类作业
拓展延伸类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基于学习情境,突出课程育人功能,注重作业内容与课内所学的关联,强调在单元学习中形成一定的迁移应用能力。建议每单元1~2次,应注意时间安排,以便学生有充分的参与时间。有一些学生课堂练习完成得很好,那么配套的家庭作业就可以选择拓展延伸类作业,此类题是和读数、写数有关的拓展性作业,适合中等生和优等生选做。
3.选择
(1)下面各数只读一个零的是( )
A. 566 000 B.6 005 060 C. 65 050 600
(2)一个数的百万位、万位和百位都是2,其余各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读作( )
A. 二百零二万二百 B. 二百二十万零二百
C. 二百零二万零二百
4. 在太阳系的行星中,金星距太阳约108 200 000千米,请在下图中标出这个数的大致位置。
这些是在读数、写数基础上进行小提升的拓展性作业,这类作业习题量适中,练习方式较灵活,目的是巩固读、写大数的方法,考察学生在基础知识之上的灵活应用,以及深化、提高和拓宽课堂所学内容。
拓展延伸类作业是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动态变化的。有些暂时不适合选做拓展延伸类作业的学生,随着知识的巩固、提升,在掌握情况有进步、思维得到了进阶后,可以再次选做。
四、实践性作业是减负增效的助力
在“双减”背景下,落实综合实践类作业的育人目的,教师可以尝试以下方法。以六年级下册综合与实践内容“绘制学校平面图”为例说明。
1.评价先行
在“双减”背景下,每一项实践性作业都需要制定详细的评价目标。有了具体评价目标,学生就能明确自己完成任务的方向及达到的标准(如图1)。
2.拉长时间线
通常“绘制学校平面图”这项作业只出示一个具体的研究任务,教师只是给出完成任务的时间,然后分小组完成。但小学生没有自己分配任务和规划时间的意识,有的学生会突击完成任务,有的学生会拖延到最后再干,导致成为负担。在拉长时间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时间规划表(见表3)。
把大任务分成具体的几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都有明确的内容和时间截点,牵引着学生去完成,培养学生对学习项目的规划能力。
3.任务分解
把大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用任务单引导学生逐一落实完成。这样就把学生的难点分散了,有时间和精力集中干一项小任务,几个小任务集中在一起就是“绘制学校平面图”这一个大任务(如图2)。
4.有效指导
有效指导是核心,在综合实践活动作业中也是最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的,每一步都应该持续指导、针对性指导、分层指导。
(1)设计方案的指导。对于小课题研究来说,制定方案是最关键的一步,教师需要在课堂上集体讲解和指导。在课上借助活动单,以小组为单位去交流如何完善设计方案,通过全班交流、教师指导,合理取舍,在这节课上形成统一的、大家认可的方案。
(2)小组分工的指导。分小组的时候采取自愿分组的形式,教师要根据学生自愿分组的情况合理调配。要把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平均分在同一个组。教师要指导小组长明确每一位学生的分工,要让他们都有任务,都参与其中。
(3)时间规划的指导。小学生没有自己分配任务和规划时间的意识,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明确的时间规划表,把大任务分成具体的几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都有明确的内容和完成时间,指引学生分步按时去完成,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规划。
(4)汇报交流的指导。借助活动单指导学生在汇报交流时应关注哪些方面:对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要指导他分享绘制过程中的方法和建议,对遇到问题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分享解决问题的经验。
五、课后辅导是减负增效的保障
《措施》明确指出:“提质增效,做实做强校内保障。提升校内教育服务质量,让每个学生在校内能够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如何组织学生参与,才能确保学生的收益最大化,凸显育人功能?教师可以基于学情调研:摸排数据、摸清底数;合理班级建制:学生自选+老师推荐;优化课堂教学:育人主线+思维进阶
布置完分层作业之后,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把班级中的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层,快乐启航班,夯实基础,巩固课内知识;B层,数学思维班,课内提升,锻炼思维能力;C层,趣味数学班,综合应用,提升实践探究能力。通过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前期调研,教师对授课内容有所取舍,可以加入多学科内容整合。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适合他们的、有针对性的辅导与提升。
作业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机会,使学习再发生,为教师了解学生打开了一扇窗,使教学更有效。教师需要不断探索,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渗透文化,让数学作业更有高度;融入生活,让数学作业更有温度;调动多感官,让数学作业更有维度;合理分层,让数学作业更有梯度;突出探究,让数学作业更有深度;关注情感,让数学作业更有态度[2]。
参考文献
[1]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EB/OL]. (2021-08-14)[2022-04-25] http://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108/t20210818_2470436.html
[2] 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08):29-34.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