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作者: 金玲红 吴小鸥
摘 要 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实现知识的整合,使零散的知识点以整体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构建英语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依据核心素养四大维度,全新设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寻找教材的内在逻辑,抓住主线整合单元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在言语实践中发展思维;进行表现性评价,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关 键 词 小学英语 核心素养 整体教学 单元教学 教学设计
引用格式 金玲红,吴小鸥.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2(29):57-60.
20世纪8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肯·古德曼(K. Goodman)提出整体语言教学,认为语言教学必须要重视语言、语言学、课程内容和社团学习的系统理论和教育哲理等相关因素,并对语言教学的重点进行了详细的解释[1]。整体语言教学强调语言的整体性,反对把语言肢解成音素、词素、词汇、语法等要素,明确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互动与有效联系。20世纪90年代,在整体语言教学的基础上,出现了“主题式整体教学法”。Henney认为,主题整体教学更加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到要“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4],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以单元主题为主线,制定单元教学目标,优化组织单元教学内容,整体设计相关活动,全面发展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5]。崔允漷教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出台倒逼教学设计的变革,教学设计要从设计一个知识点或课时转变为设计一个大单元”[6],明确用整体的视角来进行单元教学[7]。目前,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试以目前使用范围较广的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为例,通过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供积极的探索。
一、依据核心素养四大维度,全新设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学了本学科之后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8]。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9]。教学设计要确保学习过程中选择、组织和整合三个心理加工事件真实地发生,注重新学习与旧经验的整合[10]。单元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务必要体现单元教学中单课教学的逐层推进”[11]。由此可见,教师在设定单元目标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现有学习水平。
1.依据核心素养设定整体目标
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目前应用广泛,它是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而成,编写的总思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这套教科书每个板块都强调突出本单元的重点句型和词汇,对话内容比较真实,任务和活动丰富,但是板块与板块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插图中出现的人物过于零散,前后难以进行关联,整体性不够突出。因此,需要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使其前后关联更加紧密。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可以依据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展开。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四年级下册Unit 6 Shopping这个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在语言能力方面,能正确理解、认读、拼写单词sunglasses,scarf,gloves,umbrella,pretty,cheap,expensive;能在情境中运用Can I try them on?Size...,please.How much is...? It’s /They’re ...等句子;能熟练掌握er,ir,or,ur,ar,-le的发音规则;能运用文本语言在购物过程中与人交流;能正确理解、朗读Story time中的故事,能读懂其中的趣味之处,能通过小组合作表演故事;会唱本单元的英文歌曲。在文化意识方面,能比较英语国家的货币名称及符号与我国的差异,能了解服装的尺码,根据天气情况选择穿衣;能树立理性消费的观念。在思维品质方面,能根据图片猜测文本内容,发挥想象力;能根据故事内容评价其中的人物,发展批判性思维。在学习能力方面,学习过程中能注意倾听、积极思考并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能对单元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反思并调整学习进程。
2.依据整体目标设置递进性的课时目标
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引领着总体的教学进程,为了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螺旋式提升,教师应依据整体教学目标,分配各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每个课时目标都不能脱离单元目标,要为单元目标服务。课时目标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层层递进。Unit 6 Shopping第一课时中能够购买服装时询问服装的尺码,第二课时中能够在别的店铺中询问其他物品的购买,第三、四课时中能够对商品的款式、价格等作出评价。以上的课时目标设置从简单的对话交流到提出自己的看法,体现了目标设置的递进性。
二、寻找教材的内在逻辑,抓住主线整合单元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的逻辑起点是基于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12],教学逻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相关要素选择时所遵循的规则,教材逻辑具有稳定性和普遍性,而教学逻辑具有动态性和特殊性。杜威认为“经验包含着行动或尝试和所经受的结果之间的联结”[13],要求教师在真正厘清教材逻辑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同时要“关注学生经验与教材知识的关联性”[14]。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应分析教材内容,寻找教材的内在逻辑,以学生经验为线索,明晰教学逻辑,整合教学内容。
1.根据教材编排方式,厘清教材逻辑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逻辑基于学科知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等重要理论生成。厘清教材逻辑有利于了解教学内容,把握重难点知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保证教学内容的准确性。
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共八册,每册教材有六个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分为A、B、C三个部分,其中A、B部分为必学内容,C部分为选学内容。每个学习单元有14个板块,每个单元开始有主情景图,主情景图是为了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学习。A、B部分中都有Let’s talk和Let’s learn,其中在Let’s talk板块中会出现本单元的重要句型和词汇,且B部分的对话是在A部分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在Let’s learn板块呈现的是本单元的重要词汇以及之前学习的相关词汇。Read and write板块是通过对话或短文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读写练习。Let’s check板块是通过听力和阅读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Let’s sing板块是三四年级的教材中通过歌曲的形式复习巩固重点句型,也可用于课堂导入。C部分有Story time,它是根据本单元的重点句型和词汇进行故事教学,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2.以学生经验为线索,明晰教学逻辑
教学逻辑基于教材逻辑,又超越教材逻辑。教材逻辑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具有普遍性,但学生是具有个性特征的个体,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经验,关注学生学习需求,将学生生活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
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四年级上册Unit 5 Dinner’s ready这个单元共有A、B、C三大部分,十三个板块,但是教材内容分散,知识点也分散在教材各版块。因此,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如在Part B Let’s talk 的图片中,显示的是Wu Binbin、Mike和妈妈吃饭的情境,在Let’s learn的图片中,显示的是Wu Binbin、John和妈妈吃饭的情境,并且两张图片中显示的菜都是beef、salad、soup和chicken,因此可以把两张图片结合起来,变成四个人一起吃饭的情境。本单元可以以学生的用餐过程为主线,创设不同的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以上五个课时以用餐过程为主线,从简单询问和表达用餐意愿,到给出用餐建议,再到学会餐具的使用,懂得不能浪费粮食的道理,层层递进,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能让学生在前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学习下一课时,符合学生的学习经验。
三、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在言语实践中发展思维
语言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让学生能够使用所学语言进行真实的交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选用相对真实的语言材料,设计含有真实交际的活动”[15]。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真实情境,在真实的言语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1.创设真实情境,增强儿童经验的现实性
杜威认为,“学校里的教材,有系统有组织,根据科学的原理,和儿童固有的经验是不相符合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环境来做教材”[15]。大单元教学设计要有真实情境和任务,实现课程与生活的关联,通过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来实现真实的学习。教师要创设某种情境,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它能够让学生的体验更加真实,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清晰,对课程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
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五年级上册Unit 1 What’s he like?的单元主题是描述他人的外貌,教材文本大都是介绍书中教师的外貌。教师在实际教学时,教授必要的语言知识后,可以创设情境:在一次跳蚤市场的活动中,有一位画家可以根据外貌描述,画出人像,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一个学生当顾客,一个学生当画家,画出所熟悉的人物。跳蚤市场的活动情境是学生所熟悉的,不少学生参加过此活动。让学生描述自己所熟悉的人物外貌,其他学生根据描述画出来,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基于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种方法,在言语实践中发展思维
为了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言语实践中激发学生的理性思考。安德森等人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将教学目标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其中记忆、理解、应用属于低阶思维,分析、评价、创造属于高阶思维。在教学中,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可以设置分层提问,从基础的理解性问题到具有一定难度的创造性问题,促进学生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
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五年级上册Unit 1 What’s he like的阅读部分,动物们在踢球,兔子想要加入,Zoom看兔子又瘦又小,对兔子的踢球能力产生怀疑,殊不知兔子是他们新的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理解性问题,当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再提问分析评价型问题。教师分层提问,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一步步深入,思维从低阶思维转化为高阶思维,激发学生思考。
四、进行表现性评价,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表现性评价是使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在尽量真实的情境中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或结果作出判断[17]。它为学生创造了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机会,发展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不仅能够检测素养,而且有利于促进素养养成。表现性评价具有三个要素:一是目标,即期望学习者经过学习后达成的学习结果;二是表现性任务,即学习者需要完成的任务或表现;三是评分规则,用于判断学习者完成目标的程度[18]。
1.依据教学目标设置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是评价过程的总方向,表现性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越高,就越能在教学中得到反馈,有利于促进教学,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设置评价目标,检验学生的学习结果。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四年级下册Unit 6 Shopping是以购物为话题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在购物过程中与人交流,能了解衣服的尺码、货币的支付,能懂得与同伴合作。因此,评价目标可以设置为:通过表演对话,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通过了解服装的不同尺码,评价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帮助他人选购衣物,评价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表演过程中的同伴交流,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