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学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启示

作者: 蔡琛

日本小学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启示0

摘 要 日本小学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注重通过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形成能力、信息活用能力、未来设计能力,启蒙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注重依策施教,在强有力的政策指导下将职业生涯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情感的培育,通过激发学生对职业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对人生道路的初步选择。当前,应批判地借鉴日本小学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成功经验,将职业生涯教育置于现代化建设的大视野中,重新审视职业生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乃至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

关  键  词 日本小学 职业生涯教育 职业生涯意识

引用格式 蔡琛.日本小学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22(29):73-76.

日本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劳动教育。经过长期探索,日本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愈具科学性和实践性,尤其是小学阶段的“生涯教育”更具创新性和可行性。批判地借鉴、吸取日本小学阶段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发展、完善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日本小学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职业结构的变动,反复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变动成为日本社会发展的常态。在此背景下,日本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应运而生。进入二十一世纪,职业生涯教育成为日本历次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在强有力的政策指导和驱动下,日本各学段逐渐形成了完备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日本小学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以提升学生的通用能力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形成对未来职业的合理憧憬,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水平,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

1.职业生涯教育的基本方向与基础保障

“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是日本小学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任务,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了推进职业生涯教育顺利开展的多重路径。

第一,致力于养成不同学段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态度”,通过探索职业生涯教育的学习程序,准确定位相关课程,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劳动者权利与义务意识的灌输,引导学生树立劳动的法律意识,激励学生构筑丰富的人际关系。第二,重视社会实践,保障必要的职业体验时间,丰富职业体验类别,强化与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的沟通,系统性地开发、活用校外教育资源。第三,重视对教师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专业能力的培训,任课教师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与本质要有统一的认识;承担核心教学任务的教师要具有课程开发和协调的能力;开发、普及教师的职业咨询研修系统与职业顾问系统。第四,引导家长形成家庭角色的自觉性,加强与家庭的互动、合作,争取社会和有关机构的理解与支持。

2.职业生涯教育的学习计划及内容

“重视通用能力提升”是日本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显著特点。人际关系形成能力、信息活用能力、未来设计能力、志向决定能力被视为与健全的“职业观”与“劳动观”关系密切的核心能力。与此同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详细规定了小学阶段低、中、高年级学生应当具备的具体“能力”和“态度”[1]。(见表1)

可以发现,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的课程设置是职业生涯教育成功实施的关键。小学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塑能”,主要包括提升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等。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日本小学逐步建立起包括专门课程设置与多学科共建在内的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例如,日本某小学制定的职业生涯教育计划中就有明确说明:小学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职业生涯教育目标和要求。在低年级的职业生涯教育中,学生应该做到: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完成,学会与人互动,逐渐形成责任意识;到了中年级应该做到:要具有恒心和责任感,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到了高年级阶段:要学会换位思考、相互理解,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为之树立目标,努力完成。近些年,职业生涯教育在日本小学教育计划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职业生涯教育成为各学科教学的“粘合剂”,成为日本小学整体教育规划的重点。

二、日本小学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特点

近年来,日本青年的职业变动呈现出上升趋势,职业认同感式微,职业道德感弱化。基于此,日本政府强化了职业生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尤其是处于“职业幻想期”的小学生成为职业生涯教育的重点。当前,日本小学已经构建起完备的生涯教育体系,并呈现出如下特点。

1.统筹规划,有力的职业生涯教育政策

日本政府在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政府的推动下,日本各级部门和学校积极响应,制定了相关配套措施,逐渐形成了既有宏观政策指导又兼具具体政策施行的完备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日本文部省在2003 年7 月发布的“综合调查”中期报告中指出,职业生涯观念的形成受到童年阶段学习活动的影响,小学教育理应包括与职业生涯教育相关的内容。2005年发布的《推进职业生涯教育的综合调查研究协作会议》作了较为正式的说明,即:“职业生涯教育是根据每个人的特性使其形成作为社会人和职业人应具备的积极选择人生道路的态度和能力的教育”[2]。2006 年,日本政府颁布了《职业生涯教育综合计划》,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了《新体验计划》和《高度职业生涯计划》,这两个“计划”成为指导学校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纲领。在2010 年5 月,日本职业教育特别委员会又组织发布了《未来职业生涯学校报告书》,报告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具体情况,分别对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的学校提出了促进职业生涯教育实施的对策,并强调各学校要充分认识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

2.有序衔接,灵活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安排。

日本小学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在教育中引导、启发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同时,学校明确规定生涯教育应当呈现出教育内容的过渡性和特殊性,注重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强调不同阶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有序衔接。

一方面,以“态度”和“意识”为核心理念的养成教育贯穿日本小学阶段职业生涯教育全过程,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以集体生活能力、选择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为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成为职业生涯教育的着力点。中学阶段则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意识”和“独立精神”的培育。总之,在学历教育的背景下,从小学的低、中、高阶段到中学阶段,教育的连贯性是以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和对知识的理解、储备能力为依据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职业生涯教育的广泛施行增强了日本学历教育的衔接性,对于避免教育的文化不连续性带来的青少年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在政府指导和相关政策的帮助下,日本企业成为了难得的职业生涯教育资源。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恰当的时机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入企业,通过各种体验启蒙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体验式教学成为日本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实际的参观不仅启发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劳动意识,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对未来人生进路的初步选择。日本各级学校通过积极开展职业实践体验活动,使得学生对劳动的意义和职业的选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道路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高效务实,科学的职业生涯教育管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施行教育改革,开始实行地方分权主义,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方教育行政制度。在基础教育阶段,日本学校对于职业生涯教育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推进委员会”来进行的,职业生涯教育主要由“职业生涯教育推进委员会”统筹安排。日本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组织机构并不独立于学校现有管理体系,而是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学校现存组织结构之中。“职业生涯教育委员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职责:制定学年生涯教育指导计划;规定不同部门的职责、合理分配任务;对各部门工作进行监管;等。

例如,“教务部”的主要职责是进行生涯教育课程的安排和教材的选定。“学生指导部”则是以服务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中心,开展各种生涯教育的咨询活动。“学年”的主要任务是对“综合性学习时间”的营运进行指导。“综合性学习时间”是“开展发挥创造性和生存能力的有特色的教育活动时间”[3]。“综合学习时间”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体验性的学习,启蒙学生对未来生存方式和人生道路的思考。“进路指导部 ”主要负责制定学生的进路辅导计划以及实习计划的部门。“进路指导”主要有普及指导和个别指导两种方式,在小学阶段主要实行的是普及指导,即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进路指导”。

三、日本小学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启示

1.夯实基础,提升职业生涯教育的连贯性

我国目前的职业生涯教育还处于探索期,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仍然处在“无职业意识”的状态。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改变基础教育“无职业意识”的现状,需要通过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促进学生尽快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观。与此同时,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相关部门应该通力合作,促成学生从对职业的憧憬过渡到对具体职业的探索。

另外,要更加重视各个教育阶段的连贯性,尽量避免教育的“不连续性”对学生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在职业生涯教育政策实施以后,学生通过对各种知识的不断掌握与对各种课程的不断接触,逐渐树立起了正确的劳动观和职业观,并逐渐明确对未来人生出路的选择。在职业生涯教育的促进下,日本现代教育体系更具连贯性。把职业生涯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国民教育体系,重视不同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连贯性,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帮助。

2.将校内管理与职业生涯教育管理相结合

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务主任协助校长管理校务和学生教育。为了凸显职业生涯教育的特殊性、重要性,在校长统筹下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推进委员会”,让职业生涯教育理念有机渗透到校内各个管理部门[4]。“职业生涯教育委员会”围绕“生涯教育”开展工作,委员会成员包括教务人员、各年级代表及家庭代表等,依职定岗、权责明确,具备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工作内容涉及课程安排、实践教学,与当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外联等。将职业生涯教育理念融入到学校现行管理体系之中,树立生涯教育意识,既保证了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又确保了职业生涯教育不与整个育人体系脱节,多元主体、协同发力,真正发挥职业生涯教育的育人价值。

3.以生为本,多措并举开展教育

职业生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体现的是教育对学生的积极关怀。日本小学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为了给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帮助,特别注意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重视对低、中、高年级实施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学生作为还未完全进入社会的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有着诸多可能性,而新的可能性的发现与对自己的深入理解紧密相关。因此,要特别关注不同学生的动态发展,解决其苦恼和关于未来人生进路的困惑,通过多种教育方法的综合运用,分层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经过长期探索,“当前日本职业生涯教育呈现出以中央教育政策为推手、以个体职业自立为导向、以通用能力培养为抓手、以全体教育活动为载体的鲜明特征”[5]。学习日本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推动我国现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文部科学省.学習指導要領[EB/OL].(2003-03-01)[2010-05-03]. http://www.mext.go.jp/b_menu/shuppan/sonota/990301.htm.

[2] 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生徒指導研究センター.「児童生徒の職業観·勤労観を育む教育の推進について」調査研究報告書[EB/OL].(2002-11-01)[2010-05-03].http://www.nier.go.jp/shido/cen-terhp/sinro/1hobun.pdf.

[3] 王国辉.日本大学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型探析[J].教育科学,2009,25(06):82-88.

[4] 谷峪,姚树伟.职业教育·生涯教育·终身教育——转型期日本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启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32-134.

[5] 李昱辉.日本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政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21,43(06):51-57.

[责任编辑:白文军]

上一篇: 小学语文习作讲评课的组织策略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