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要闻

北京:对标新中考改革 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公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

施剑松撰文,对标新中考改革方案,明确各科目考试时间、等级成绩的划分标准、实验操作的指导意见……北京市教委公布了《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

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招录取科目由此前的10门减至6门,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为考查科目;道德与法治科目笔试实行开卷考试,强化了综合素质评价的运用;物理科目将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此次公布的《实施方案》作为改革配套文件,对优化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等有关内容进行了具体说明,明确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

《实施方案》规定了考查科目等级成绩的确定方式。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考查科目等级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C等及以上为合格,D等为不合格。按照新中考改革方案,道德与法治科目采用笔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综合素质评价计入成绩,分值为10分。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设计的初衷,是引导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教学更加关注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构建以及固化。

在成绩的应用上,按照《实施方案》,用于初中毕业时,所有科目合格方可毕业,凡考试不合格的,区教委制定补考办法,补考成绩只计合格/不合格。用于中招录取时,6门考试科目原始成绩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

根据《实施方案》,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目增加了实验操作环节。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设计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学科是基于实验的、有意思的学科,在初中阶段把学科兴趣激发出来,从而为高中阶段基于学习兴趣的选科学习打下基础。

四川:成都每校至少提供1项科学教育类课后服务项目

倪秀撰文,成都市教育局和成都市科技局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成都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将通过3至5年努力,让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地。

在加强科学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成都市将实施教师科学素养提升计划,分层推进教师实验教学能力培训,开展实验教学操作技能竞赛,每年组织1000人次中小学科学教师到在蓉高校、科研院所、高新科技企业、科普基地等参观学习;强化科学教师评价激励,确保科学教师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遴选500名科学家、航天员、科普教育专家、科幻作家、科技工作者等进入成都市共享教师库,探索“共享专家驻校科普”学校试点,每年度开展1000次专题活动。

针对学生科学实践活动不够丰富的问题,成都将推动学校与1所以上科普机构结对,广泛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科学实践到基地”“科学第一课进校园”等活动,并要求每所义务教育学校至少提供1个科学教育类的课后服务项目。

成都还将加大中小学科学及学科教学装备配置力度,统筹建设科学教育数字资源库,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手段全面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

浙江:构建全年龄阶段的交通安全教育知识体系 开展学生交通安全提升行动

蒋亦丰撰文,浙江发文决定在全省开展学生交通安全提升行动,统筹推进提升学校周边和校园内部交通安全水平,为期3年。

根据要求,各校在学校出入口周边道路合理设置不高于30公里/小时的限速标志和其他安全标志及交通标线。根据实际需要规范设置减速丘、震荡标线等物理减速设施,并对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通行空间设置分隔设施,加大对闯红灯、超速、违法掉头、不礼让行人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在有条件的学校门口两侧人行道,采用隔离护栏或其他分隔设施,设置不少于30米的全封闭护学通道,确保学生步行出入学校安全。合理设置行人过街设施,科学确定人行横道宽度,采用人行横道标线、人行横道标志及其他设施清晰界定过街区域。

完善学校周边交通组织方案,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通行、停放设计进行优化。综合采取单向交通、车辆绕行等措施,推动建设以地下停车位足额配置和校内护学安全通道设置为主要内容的接送系统,减轻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压力。

倡导校内人车分离管理,对学生步行出入口与机动车出入口在空间或时间上予以分隔,新建、改建学校或具备条件划分校园内部功能区的,要设置隔离墩、隔离栏、阻车桩等设施。教学区、学生活动区的道路应禁止机动车通行和停放。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应慢速通行,通过行人集中路段时应下车推行。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构建覆盖未成年人全年龄阶段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知识体系,融入“安全、应急与避险”等安全教育内容。

(以上信息选自《中国教育报》,并对原文有编辑改动。)

(责任编辑:朱福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