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微评

2023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揭晓

王强、郭馨泽在《中国教育报》上撰文:由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评出的“2023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揭晓。“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建设教育强国动员令教育战线全面推进贯彻落实”等10件新闻入选。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教育系统大事要事多、重大政策和改革成果多。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出建设教育强国动员令,教育战线全面推进贯彻落实。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还考察了北京育英学校,先后给云南大学等多所学校师生回信,并作出一系列有关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这一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出版发行,教材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这一年,2023世界中文大会举行,中外语言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这一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举办,教育数字化建设再上新台阶。这一年,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启动实施,更好满足“上好学”美好愿望。

2023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分别是:

1.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建设教育强国动员令教育战线全面推进贯彻落实;

2.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优秀教师代表提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出版发行教材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4.2023世界中文大会举行深化中外语言交流合作;

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举办教育数字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6.大运会、学青会成功举办 体教融合不断深化;

7.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落户中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欧美之外首设全球性一类中心;

8.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启动实施 更好满足“上好学”美好愿望;

9.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0.首个国家级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 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用法治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坚实屏障

刘献登在中国青年网上撰文:2024年1月1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作为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条例》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环境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法之所向,治之所归。当前,随着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高度融合,网络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了解世界、汲取知识、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由于未成年人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对网络风险的防御能力不足等原因,使未成年人在享受互联网便捷便利的同时,也面临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网络欺凌、网络沉迷、危害身心健康等多重风险,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条例》的出台,以法律条款的形式将涉及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都进行了清晰、明确的界定,切实用法治的规范、法律的权威筑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坚实屏障。

良法善治,重在实施。维护和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这项系统工程里,同样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共同行动。《条例》明确了国家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家庭、学校等各方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的责任义务。各责任主体唯有立足职责职能,有的放矢地做好未成年人安全上网、科学上网的监督与协调,做到既各负其责,又齐抓共管,才能共同撑起未成年人的网络晴空。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条例》的出台,是深化网络综合治理、推进依法管网治网的重要举措。《条例》将违反规定需承担的法律责任作了相关说明,为实施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让执法人员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此外,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并不是让其“断网”“戒网”,关键在于良性引导,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畅游”时,要始终牢记文明上网、绿色上网。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乎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条例》的出台为推进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事业奠定了法治基础,以期用法治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坚实屏障,为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以上信息选自有关媒体,并对原文有编辑改动。)

(责任编辑:朱福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