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内初中学校氛围水平现状调查

作者: 余梦梦 陈星

县域内初中学校氛围水平现状调查0

[摘    要]县域内初中学校氛围处于中等水平,被调查教师对学校氛围的感知具有一致性且评价不够高,决策参与方面氛围均值最高,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学资源、教学创新、师生关系、教师合作氛围。由此提出相应对策:强化教师合作,重视师生关系,保障教师决策,促进教学创新。

[关键词]县域;初中;学校氛围

一、问题的提出

真正优质的学校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教师在学校中的感受——学生在校园里是不是快乐,教师在校园里是不是幸福。这就涉及一个重要的概念,即学校氛围。学校氛围是学校这一组织内在环境中相当持久的独特属性,既包含学校结构、物理环境、设施与规则的静态表现方面,也包括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是所有成员对共同感受到的学校外在环境、社会关系和心理感受的综合,能够由整体教师的知觉加以描述,并能反之影响组织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不同学校的组织氛围存在差异,而教师对学校氛围的感知会对其教学行为、态度等方面产生影响。研究发现,教师对学校组织氛围的感知对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教学效能感等都有显著影响。但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学校氛围对学生的影响,较少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调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这一目标任务,改善学校氛围对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县域教育的教育质量常常被作为整体参与教育评估,因此,选择县域作为研究范围更有实践价值,将县域教师作为研究整体,研究结果更有借鉴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南省四县的初中教师为调查对象,以问卷星为平台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经过数据清洗,共获得问卷662份。调查样本中乡镇初中较多,占比70.24%,县城初中占比29.76%;女教师占比60.42%,男教师占比39.58%;职称中学二级、中学一级教师占总调查对象的一半以上;有编制教师占比86.86%;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二)研究工具

学校氛围量表采用Johnson,Stevens和 Zvoch(2007) 修订的学校环境问卷(School Level Environment Questionnaire,SLEQ),该问卷共设21道题项,5个维度,分别为教师合作、师生关系、教学资源、决策参与、教学创新。采用李克特5点式计分法,1至5分,分别表示为非常不赞同、不太赞同、一般、比较赞同、非常赞同。值得说明的是,该量表中涉及多道反向问题,如“我很少和其他老师商量解决个别学生的诉求”,则采用反向计分,即非常赞同为1分,非常不赞同记为5分。最后取每个维度的总分作为该教师对学校组织氛围的评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教师的评价越高。经过大量研究者的使用和测评,均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次研究学校组织氛围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62,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KMO 取样适切性量数为0.902,显著性小于0.01,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旋转后的成分矩阵与《学校环境问卷》原量表一致,说明该量表效度良好。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河南省县域内初中学校氛围整体现状

学校氛围均值为2.49(σ=0.55),方差(δ=0.30)及标准差(σ=0.55)数值较小说明河南省县域内初中学校氛围处于中等水平,被调查教师对学校氛围的感知具有一致性且评价不高。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学校氛围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对学校氛围各维度进行计算,其中决策参与方面均值(M=3.09)最高,其次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学资源(M=2.81)、教学创新(M=2.28)、师生关系(M=2.18)、教师合作(M=2.11)。这一结果表明,教师具有较高的决策参与权,学校为教师营造了良好的民主管理氛围,尊重并保障教师的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有利于调动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家近年来教学资源建设投入获得成效,教学资源总体改善;但教学创新氛围的营造、教师间的团队合作以及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和维护需要多加关注。

(二)河南省县域内初中学校氛围差异分析

1.河南省县域内初中学校氛围的学校所在地差异

由表4可知,学校氛围总量表以及教师合作、师生关系、教学资源、教学创新氛围维度在学校所在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县城初中的学校氛围均值(M=2.49)高于乡镇初中(M=2.42);从各维度之间的比较来看,师生关系、教学资源、教学创新氛围的均值同样是县城高于乡镇,但乡镇初中的教师合作氛围高于县城。

2.河南省县域内初中学校氛围的性别差异

由表5可知,不同性别的教师对学校氛围的感知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男教师(M=2.60)对学校氛围的总体感知高于女教师(M=2.42);教师性别在教师合作、师生关系、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创新这四个维度也存在显著差异,且男教师的均值均高于女教师。

3.河南省县域内初中学校氛围的在编教师差异

由表6可知,仅有决策参与维度在教师编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维度差异均不显著,在编教师(M=3.12)的决策参与均值高于非在编教师(M=2.92)。

4.河南省县域内初中学校氛围的教师职称差异

由表7可知,学校氛围总量表,以及教师合作、决策参与、教学创新维度在教师职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正高级教师对总体学校氛围的评分最高(M=3.18),中学高级、中学一级以及中学二级职称处于中等水平,未评职称和中学三级的教师对学校氛围的评分最低。教师合作和教学创新维度,总体上都呈现职称越高均值越高的正相关关系,但中学三级职称的教师评分最低,其中教师合作均值仅为1.43,教学创新均值为1.70。决策参与维度,未评职称的教师均值最低(M=2.56),其余职称相差较小。

5.河南省县域内初中学校氛围的教龄差异

教龄参考休博曼等人的“职业生涯理论”,将教师从教年龄划分为1~3年、4~6年、7~25年、26~33年、33年以上五个阶段。由表8可知,仅有决策参与维度在教龄方面有显著差异,且教龄越长均值越高,教龄26~33年的决策参与均值最高,其余维度均无显著差异。

四、讨论

(一)县域内初中学校氛围的总体情况

由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县城初中(M=2.49)的学校氛围高于农村初中(M=2.42),男教师(M=2.60)对学校氛围的感知高于女教师(M=2.42),中学三级(M=2.21)和未评职称(M=2.32)的教师对学校氛围的评分最低,且均差异显著;在是否为在编教师和教龄上差异不显著,但在编教师(M=2.50)学校氛围均值高于非在编教师(M=2.46),入职1至3年的教师均值最低(M=2.43),其次为教龄7至25年的教师(M=2.46),任教26年以上的老教师对学校氛围的认知度最高。这一结果说明,学校应该多给予女教师、刚入职教师、非在编教师关注。

(二)强化教师合作

学校环境中的人际互动是学校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良好的同侪关系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提升。本研究得出,县域内初中教师合作维度均值最低(M=2.11),这一结果说明学校应重视并积极强化教师合作,借此增进教师间的交往,以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增强教师的归属感、集体荣誉感。根据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县城初中(M=2.10)的教师合作氛围略低于农村初中(M=2.12),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调查访谈中,众多县城初中的教师也表示县城中学的工作任务重,对学生成绩要求高,学校的竞争管理体制导致工作压力大等。崇尚竞争的管理体制导致教师一直处于 “防御”,甚至将同事视为对手而拒绝合作。学校应该由此入手,优化教师竞争机制,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竞争合作观。

(三)重视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但较少有研究将其置于学校环境中进行分析探讨。学校氛围是通过学校情境下成员之间的互动过程实现的,互动的质量是学校氛围形成的核心要素,教师和学生作为学校中主体,师生关系的形成与表现也是学校氛围的重要体现。研究可知,师生关系维度均值为2.18,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县城初中(M=2.18)的师生关系氛围高于农村初中(M=2.01),男教师(M=2.26)的师生关系优于女教师(M=2.12)。师生关系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受社会环境、群体文化、学生心理、教师角色认知等各方面的影响。学校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师生关系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四)保障教师决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教师参与学校决策既是行使权利的主要方式,也是学校民主管理氛围的重要体现。美国学者罗伯特·G.欧文斯认为参与是指:“个人思想和感情投入一种鼓励个人为团队目标做出贡献、分担责任的团队环境之中;也就是说参与是思想和感情的投入,是名副其实的投入,而不仅仅是在决策中摆样子和走过场。这样的投入极大地激励了参与者,从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本研究发现,教师参与决策氛围在是否为在编教师、职称、教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编教师(M=3.12)均值高于非在编教师(M=2.92);未评职称的教师对决策参与氛围的感知最低(M=2.65),显著低于其他职称的教师;而教龄方面则呈现教师教龄越低,均值越低的情况。这一结果说明学校应该多赋予年轻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话语权,尊重年轻教师的建议与意愿,营造民主的学校氛围,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五)鼓励教学创新

学校创新氛围是指学校对教师的尊重、鼓励和支持创新行为程度。学校对教师教学创新行为的鼓励和认同,不仅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促进教师组织认同感的提升,使之有意愿进行合作与知识共享。研究发现,相较于县城,乡镇学校教学创新氛围较低(M=2.21);未评职称(M=2.17)和中学三级(M=1.70)的教师对学校创新氛围的感知较低。乡镇初中应建立教学创新机制,引导教师形成教学创新意识,以创新观念为先导,拒绝墨守成规,以生为本,进行新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同时,学校也应为资历尚浅的教师提供平台与机遇,鼓励与尊重每一位教师进行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小红,陈晨,李珍,等.学校氛围对初中科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基于TALIS数据的跨层中介和调节模型[J].教师教育研究,2023,35(01):85-93.

[2]李希贵.学校氛围诊断[J].中小学管理,2013(04):41.

[3]胡生泳.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问题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08):30-32.

[4]翟静丽,王晨娅.国际比较视野下上海初中学校氛围的特点及启示——基于TALIS 2018数据的分析[J].比较教育学报,2021(06):72-87.

[5]李玮,宋善华,周盈,等.教学创新氛围对教师促进型教学工作重塑的影响——基于民办高校的案例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23(02):60-66.

[6] 侯浩翔.校长领导方式可以影响教师教学创新吗?——兼论学校组织创新氛围的中介效应[J].教育科学,2018,34(01):26-32.

(责任编辑:朱福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