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图书馆的空间再造与优化

作者: 陈风霞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飞速更新迭代,图书馆也在寻求转型突破口的过程中,把握住了“双减”政策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机遇,提出了空间再造的变革发展并不断研究改进。通过介绍中小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定义、时代背景、再造过程以及分享一些成功的改造案例,以期为中小学图书馆空间再造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空间再造;“双减”政策

图书馆空间再造是近年来图书馆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是图书馆服务能力的一种创新,是图书馆转型和发展的方向。传统图书馆的布局一般体现的是一些基本面,诸如:书刊的存储、流通借阅、信息资源查询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5G、元宇宙、区块链、“互联网+”、大数据等各种数字信息技术的冲击,读者获取信息途径的增加,以及读者需求的多样化改变,纸质图书不再是获取信息的首选,传统图书馆格局单一的布局、功能分区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在读者的需求。图书馆到馆读者人数下降,这就迫使图书馆在应对这种变化趋势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把握好空间再造转型升级的机遇,真正将需求和创新落实的实处,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更大效率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

一、图书馆空间再造概说

据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再”表示又一次,“造”有做,制作之意。“空间”是一种物质客观存在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大小表现出来。整合各词字面含义,图书馆空间再造是在原图书馆旧空间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并且再造后的空间功能一定是更加多样、先进合理,更能符合读者需求的。即在图书馆的转型发展期,基于对用户的需求调研,为满足用户对图书馆空间的多元化需求,对图书馆的旧有空间的架构、布局、形态、功能进行全方位评估后,重新对图书馆的实体空间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布局、设计、组织、赋予空间新的内涵和服务内容。[1]

二、中小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时代背景

(一)政策改革促进空间再造

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搜集、整理、开发、保存、传播人类文化信息和知识,以供读者阅览、参考、利用的信息服务机构,[2]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中共中央于2021年7月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强化学校作为教育主场的地位,[3]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让学生更好地回归校园学习。其中第10点提出了学校要“为学生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提供学习空间”[4]作业和校外培训的减负,可以大量地匀出学生的业余时长,虽然“双减”政策并未对图书馆的发展提出明确的要求,但图书馆在应对这种教育政策改革时,应主动跟进教育改革的发展思路,提供多样化的图书馆功能分区空间,如书写吧、静音舱、朗读亭、讨论区、手工区等,以丰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做到每个读者有其所需的空间,每个空间有其读者,物尽其用,提升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水平。“双减”政策的提出,也倒逼着图书馆对“以人为本”理念进行新高度的升华,通过空间再造的方式应对教育的改革。

(二)科学技术发展推进空间再造

随着“互联网+”在每个领域的深入渗透,信息化技术的冲击和信息载体的多样化,新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手段也不断丰富和融合更新,服务的范围也不断拓宽,同时也不断地提升服务的效率。纵观图书馆的发展史,犹如技术发展史一般。图书馆总能够敏锐地引进先进技术,高效地融合于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提升之中,从而更新图书馆空间技术,加快图书馆空间观念变革,促进图书馆空间结构转变,促使图书馆空间体制重塑,将图书馆的空间再造推向一个新的高度。[6]

(三)读者多样化需求促使空间再造

“互联网+”科技在生活中的渗透,读者获取信息资源可以通过微信、搜索引擎、问答、公众号、自媒体等多种方式。手机的便利以及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也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读者的阅读习惯。学习的方式也更趋向于轻松愉悦、互动性、可视性、创造性、合作和自主探究方向的改变。读者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书籍的简单借阅流通,单一的自习空间,电子信息资源查询等基本面。他们在选择阅读环境的时候更喜欢科技现代化、休闲惬意的阅读环境。

“双减”政策实施之后,中小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得以解脱,有大部分的时间可以用来涉猎各个领域感兴趣的知识,中小学生阅读类型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竞赛类研究型,二是兴趣爱好阅读型,三是作业任务型。竞赛类研究型读者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比较强,一些学科类知识竞赛的学生对专业类的图书,如物理、化学、科学知识、百科知识类的需求量比较大,这类型的学生更趋向于选择隐蔽性、独立性高的阅读环境。低年级的学生学业压力小一点,更倾向于依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阅读,如悬疑、科幻、历史、时尚娱乐、体坛新闻、小说、旅游地理等。这类型的学生会与志趣相投的伙伴进行交流讨论,他们更喜欢图书馆能够提供可以研究讨论的小组空间。作业任务型学生主要目的是完成教育教学布置的任务作业,比如,阅读教育部推荐指定的名著,某指定书籍的读后感等,这类学生阅读目的明确,主要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一般正常安静的阅读环境即可以得到满足。这些都是在图书馆在进行空间再造时要考量的因素。

(四)自身发展建设驱使图书馆空间再造

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分区主要是工作人员办公区、电子阅览室、书库、阅览区。虽然纸质书籍在某种程度被便捷获取的网络信息资源取代,但是对纸质书籍的情怀、需求是无法被替代的。同时,图书馆所能提供的集免费、舒适、温馨、开放、休闲、展示、阅读、交流、激发灵感、丰富的开架书籍资源于一体的文化空间是其他场所无法超越的。随着政策的改变、科技发展水平的推进、阅读目的的不同以及学习方式的改变,原有的功能分区是不能够完全满足各类型读者的需求。图书馆处于不断变革的新时代,如果故步自封,是远远无法进步的。因此,在新环境新时代下,图书馆自身也需要不断的自我提升、进化,调整馆藏布局,重新开发和利用闲置的或利用率低的空间资源,突破图书馆传统服务的领域界限,延伸服务空间,使读者享受新环境下的服务。[7]对馆舍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开发新的功能室,这一举措将对推进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图书馆空间再造的过程

图书馆空间再造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科学、系统地统筹规划,既要考虑到当前读者的需求,还要预留未来可能需要的空间,更需要一定的资金做保障。目前,图书馆学界对于图书馆空间改造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建设标准和完善的评估体系。图书馆的空间再造还处于不断研究改进、重新改造的阶段。因此,对图书馆改造的每一个过程都要十分重视。

(一)前期:调研和规划

中小学图书馆界公认的服务宗旨是 “以人为本”。中小学图书馆空间改造的目标是提升空间品质,扩大可利用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更好地服务用户。图书馆的空间再造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不具有随意性,而是一个严谨的规划实施过程。因此,改造过程中首先要特别注重前期的调研和规划。在中小学图书馆空间再造中,要充分调研用户需求与意愿,增加空间再造中用户的参与度,用户需求为导向,增强用户体验的舒适感和温馨感。[6]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变得丰富,对精神层面需求的提高,也加大了对教育更全面的要求,即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读者对文艺、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读者对艺术空间、书画室、棋艺室、有声阅读区、小组研讨区等空间的需求也有所增加。然而,部分图书馆由于分区布局单一,有的空间一直闲置着,无法有效地加以利用。因此,图书馆应及时响应读者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对空间利用率低,利用不便的区域进行规划再造,赋予人文底蕴,打造更多有氛围、有格调、有创新的精品空间,以吸引更多读者使用。

(二)中期:方案设计和定稿改造

图书馆空间再造既是对传统空间观念与服务模式的突破超越,又是基于未来空间再造和创新服务模式的开放式探索和转型。空间再造的定位是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空间利用率。因此,在方案的设计、定稿过程要综合考虑前期征集汇总的关于用户需求的调查问卷、访谈、调研。分析、借鉴国内外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案例并加以总结。充分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以及“双减”政策所提出的建议,寻求空间再造与“双减”政策改革目标的最佳契合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翔实的方案,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系统。改造方案的实施需要资金做保障,是一个几乎不可逆的变动过程。实施前应进行多方、全面的评估,采用“总结经验—设计方案—评估—修改定稿—改造—用户体验—再评估—再改造”的循序渐进法进行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工作。为了不影响学生在校期间对图书馆的正常使用,图书馆的空间再造一般应选择在寒暑假进行。使空间再造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效能更加契合社会、学校对中小学素养培育的要求。

(三)后期:组织师生参与体验,收集反馈信息

改造结束后,就要带着指标进行功效验收。空间再造有没有达到了预想的功能?有没有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是否能满足读者对空间的个性化需求和多元化,是否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是否提高了读者的服务体验感,是否提升了学习效果,是否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是否提高了利用率避免空间闲置,是否使空间蕴含人文精神激发读者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等等。邀请广大师生读者进馆体验,收集并及时整理读者反馈的信息,以便后期的再改造。图书馆空间再造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工程,需要结合用户与时俱进的需求和不断完善的图书馆功能,在长期的实践中改造、完善。

四、中小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优秀案例

(一)新技术应用实践

跟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各中小学图书馆敏锐地抓住机遇,引进了一些先进的科技产品,如自助借还机、朗读亭、3D打印机、影音欣赏区、墨水屏阅读器、瀑布流阅读机等。随着央视《朗读者》节目的火热播出,让人深刻体会到了阅读和朗诵所传达的美。在快节奏、浮躁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下,让读者卸下一身的疲惫,静心地感受文字的力量,抒发内心的最想表达的情愫,重拾大众最初的朗读梦想。福州格致中学、福州第十八中学、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福州教育学院第四附属小学等学校图书馆引进了朗读亭设备。什么是朗读亭呢?它是一种集朗读、练习、录制、演讲、歌唱训练等功能为一体的专业朗读设备。这个占地约2.5平方米阅读空间,不仅私密性佳、隔音效果好,保障朗读者在亭中不受干扰地忘我朗读,而且具有录制功能,读者可以回放自己的录音,纠正发音、情感表达错误之处,有效地提高朗读水平,同时还可以上传自己的朗读音频,供其他读者鉴赏。福州第三中学、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等学校图书馆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墨水屏阅读器,这种阅读器在云端与书城连接,提供海量的电子信息资源,真实还原纸质书阅读模式,防止电子屏蓝光对眼睛的伤害,还可调节字号,保护眼睛,让眼睛在读取信息时能够更加轻松。

(二)品牌建设的实践

西安高新区第十四小学“行知兰台”将图书馆打造成宇宙飞船主题乐园式。该图书馆布满蓝色星辰,犹如浩瀚的蓝天一般,充满着未知的神秘。这里的布局奇特,一改图书馆常规方方正正的布局,没有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太空舱、空间站、S型滑滑梯、U型长廊。师生读者在这种阅读环境学习,仿佛像是在宇宙中漫步,在书海里徜徉。在开放共享融合理念的指引下,充分尊重空间和环境的结合,以创设浓郁的阅读环境与氛围,打造书香校园为阅读目标,遵从环保节能的要求,打造了集图书阅览、文化沙龙、艺术展览、书本剧表演、好书推荐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图书馆。学校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发挥图书馆效能,开展舒适生活、书香人生的阅读活动。全校师生可以在馆内进行好书推荐。还为同学们提供了书本剧表演的舞台空间,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为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开展了阅读量PK 的活动,设有书包、文具等一些奖励品,以此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闽侯县实验小学是一所以"艺术点亮心智,文化成就品行"为办学理念的学校。学校非常注重学生文化底蕴的熏陶。图书馆不仅有学生电子阅览室、书本阅读区、教师期刊阅览室、教师电子阅览室、影音观赏区、读者展示台,还设立有校园图书角、走廊图书馆以及一间小书虫吧。小书虫吧造型新颖,有阶梯式座椅和柔软的小皮凳,还有私密的小组空间。提前到校的同学们可以到小书虫吧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空间,尽情地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享受读书的乐趣。还举办了“强国好少年”知识竞赛、读书分享会、“遇上书上景,对话文中人”感受阅读乐趣、“我型我秀——樟园学子巧扮书中人”,品读书本人物,让一个个“阅读小精灵”走上T台展示自我等一系列阅读活动,打造了特有的阅读品牌。通过各种活动让同学们学会读书、品书、内化于心,解书、讲书、外化于行。

图书馆空间改造升级不仅让图书馆事业焕发新的生命力,同时为图书馆服务创新创造了新格局,也为未来图书馆的发展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图书馆空间再造应将服务理念融入空间设计,将空间利用嵌入服务过程,才能突显空间的创造力。[7]这里通过图书馆空间再造概念的定义,再造实践的时代背景及过程,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由浅入深,为图书馆空间再造实践提供了参考,深化图书馆的功能,拓展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全没.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概念、原则与策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2(05):113-116.

[2]陈至立.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22:2264-2264.

[3] [4]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5]李树凯,唐先辉.图书馆空间再造的深入思考[J].晋图学刊,2019(04):63-67.

[6]魏芳.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与服务提升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8(01):135-137.

[7]王天泥,芳菲.公共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典型实践与创新发展[J].图书馆学刊, 2021(11):30-34.

[8]曹志梅.高校图书馆旧馆舍空间重组探索[J].图书馆建设,2016(09):86-89.

(责任编辑:朱福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