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水平对初中生网络依赖的影响: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

作者: 周文璟 邓志君

正念水平对初中生网络依赖的影响:亲子关系的中介作用0

摘要:为了解正念水平对初中生网络依赖的影响,采用问卷法对重庆市铜梁区某中学996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正念水平和网络成瘾呈负相关,和亲子关系呈正相关,网络成瘾和亲子关系呈负相关。(2)正念水平对网络成瘾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对亲子关系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亲子关系对网络成瘾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加入亲子关系这一中介变量之后,正念水平对网络成瘾的负向预测作用依然显著。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正念水平对初中生网络依赖的影响,对预防和改善初中生网络依赖或网络成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正念;网络依赖;网络成瘾;亲子关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5)09-0023-05

一、引言

当今时代,网络已成为大部分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3 年 6 月,全国有约 10.79 亿的网民,其中年龄在 10~19 岁的网民占比为13.9%[1]。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新问题,如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对网络活动的强烈渴求,无法自控,影响了个体的日常生活、社交关系、工作和学习等[2-4]。过度使用网络会导致个体忽视现实生活,减少现实社交活动,甚至出现身体和心理反应。研究表明,初中生沉迷于网络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情绪不良、成绩下降、破坏亲子关系、社交功能减退等[5-6]。目前,正念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在预防和干预网络成瘾方面颇有成效[7-9]。

正念(mindfulness)指一种基于注意力和意识的心理状态,通常被描述为 “非判断性、对当下的关注”[10]。正念的核心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感知和体验上,不加评判地观察自己的内在感受、思维和情绪[11]。研究表明,正念水平和网络成瘾行为存在负相关关系[7],通过正念训练,可以帮助个体减轻网络成瘾的程度。正念练习通常包括专注呼吸、身体扫描、静坐冥想等,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培养个体对当下的敏锐觉察和接纳态度,提高自我控制能力[12],减轻对网络的依赖。此外,正念练习还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处理负面情绪,减轻压力和焦虑,提高情绪调节能力[13],从而减少因情绪问题而寻求网络逃避的行为,预防网络成瘾。较高的正念水平能帮助个体更加客观地觉察自己对网络的依赖和使用行为,从而改变对网络的认知,避免沉迷于网络[14]。

在初中生网络成瘾中,亲子关系是重要的预测因子[15-16],不良的亲子关系会增加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概率[16-19]。研究发现,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减少外在因素对个体的消极影响[20-21],还能帮助个体提高情绪调节能力,从而改善网络成瘾状况[22-23]。

综上,网络成瘾受到个性心理特征(正念水平)及社会心理特征(亲子关系)的影响[17]。为此,本研究通过相关分析和中介分析的方法探索正念水平和网络成瘾、亲子关系的关系,以及亲子关系在正念水平和网络成瘾之间可能存在的中介作用,为初中生网络成瘾的有效干预提供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重庆市某中学初一至初三学生为被试,网上发放问卷和线下发放问卷相结合,最终收回有效问卷996份。其中,初一321人,初二519人,初三156人;男生542人,女生454人。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和重组家庭各占7.9%、6.4%和6.2%;原生家庭占大多数,为77.8%,隔代家庭占1.6%。

(二)研究工具

1.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Revised Chen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CIAS-R)

CIAS-R 有4个维度,分别是网络成瘾强迫使用与戒断症状(Sym-C)、网络成瘾宽容症状(Sym-T)、人际与健康相关问题(RP-IH)、时间管理问题(RP-TM)。采用4点评分,总分小于46分为正常,总分46~53为网络依赖,总分大于53分为网络成瘾[24]。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

2.儿童青少年正念量表 ( Child and Adolescent Mindfulness Measure,CAMM)

该量表适用于10~17 岁,包括两个维度:对当下的觉察和判断、不接纳思想和感受。所有题目均为正向计分,总分越高表明正念水平越高[25]。本研究中,该量表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 0.86。

3.亲子关系自我评定量表

将丁爱玉[26]修订的亲子关系评定量表改编成以孩子的视角回答。量表共 20 个条目,5 点计分,以总分除以20后的得分来计算。本研究中,该量表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 0.85。

(三)数据处理

经学校领导和学生同意后,在微机室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同时对不能去上微机课的初三学生在课间随机发放纸质问卷,最后对所收集的数据用SPSS 22.0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网络成瘾检出率

结果显示,网络成瘾总检出率为6.1%(61/996),网络依赖总检出率为14.8%(147/996)。其中,初一学生网络成瘾4.1%(13/321),网络依赖9.3%(30/321);初二学生网络成瘾6.7%(35/519),网络依赖15.6%(81/519);初三学生网络成瘾8.3%(13/156),网络依赖23.1%(36/156)。性别和年级均无差异(p>0.05)。详见表1。

(二)各变量相关关系

对正念水平、网络成瘾、亲子关系两两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正念水平和网络成瘾呈负相关,和亲子关系呈正相关;网络成瘾和亲子关系呈负相关。详见表2。

(三)亲子关系在正念与网络成瘾间的中介效应检验

用 SPSS插件 PROCESS 中的中介模型验证以正念水平为自变量、网络成瘾为因变量、亲子关系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模型,结果表明(见表3和图1),正念水平对网络成瘾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44,t=-15.39,p<0.001),正念水平对亲子关系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27,t=8.78,p<0.001),亲子关系对网络成瘾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15,t=-5.17,p<0.001);在加入亲子关系这一中介变量之后,正念水平对网络成瘾的负向预测作用依然显著(β=-0.40,t=-13.63,p<0.001)。

四、讨论

(一)正念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正念作为一种新兴的干预方法,运用越来越普遍,并且已成为一种趋势[27]。本研究发现,正念水平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与以往部分研究结果一致[7,28],说明提高个体的正念水平对预防或干预网络成瘾有益。正念培养的是对当下有意识的觉察[29],正念训练可以让个体从自动导航模式中清醒过来,学会安住于当下,不耗竭自己[30]。正念可以提高个体对当下的专注力[31-32],有助于避免注意力分散以及过度使用网络的可能性。正念还可以减少自动化行为[33-35],帮助个体增加自觉行为,避免自动化和冲动的网络使用行为,从而减少网络成瘾的风险。总的来说,正念能有效预防和干预网络成瘾问题,主要是通过提高自我意识、情绪调节能力和专注力等,改变个体对网络的认知,习得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正念还可以让个体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对网络的依赖和使用行为,减少沉迷于网络的可能性。

(二)亲子关系在正念与网络成瘾间的中介作用

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预防或减轻网络成瘾,而不健康的亲子关系,如缺乏交流会使初中生更易沉迷网络[36-39]。本研究表明,个体的正念水平正向预测亲子关系,表明正念水平越高时亲子关系越好,从而预防或减少网络成瘾行为。此外,从亲子关系的中介模型来看,亲子关系在正念和网络成瘾间的中介作用显著,说明高水平的正念对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均有益处。

正念水平越高,个体自我调节的能力越强[13];亲子关系越好,个体自我调节能力也越强,这两种正向力量的加持对初中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会起到加强的效果。正念本身具有的对当下保持觉知和不评判的特性,能帮助初中生更好地认识与父母的矛盾,从而改善亲子关系,趋于良好的亲子关系能让彼此有更多的信任和理解,进而促进孩子保持正念的状态,健康使用网络,减少网络成瘾的可能性。

五、结论

初中生正念水平、亲子关系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正念水平与亲子关系呈显著正相关。

初中生的亲子关系在正念水平和网络成瘾间起中介作用,正念水平可以直接影响网络成瘾,也可以通过改善亲子关系影响网络成瘾。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统计报告[EB/OL]. https://www.cnnic.cn/n4/2023/0828/c88-10829.html,2023.

[2陈侠,黄希庭,白纲. 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2003(3):355-359.

[3]李功迎,王善梅,于名超,等.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精神、行为与神经发育障碍与第十次修订本的比较[J].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21,9 (4):217-220.

[4]王金睿. 网络成瘾与青少年学习倦怠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22,9(5):271-278.

[5]Pan Y C,Chiu Y C,Lin Y H.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epidemiology of internet addiction[J]. Neuroscience Bio Behavioral Reviews,2020(11):612-622.

[6]González-Bueso V,Santamaría J J,Fernández D,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or pathological video-game use and comorbid psychopathology:A comprehensive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18,15(4):668-687.

[7]Mazzoni E,Cannata D,Baiocco L.Focused,not lost:The mediating role of temporal dissociation and focused immersion on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J]. Behaviou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7,36 (1):11-20.

[8]Black D S.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An antidote to suffering in the context of substance use,misuse,and addiction[J]. Substance Use and Misuse,2014,49(5):487-491.

[9]徐富明,李燕,邓颖,等.正念禅修与成瘾行为[J].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6):985-99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