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积极的旁观者,成为照亮别人的“光”

作者: 孙心悦

做积极的旁观者,成为照亮别人的“光”0

关键词:校园欺凌;旁观者;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5-0039-05

【活动理念】

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指出,应定期对中小学生进行学生欺凌防治专题教育,培养学生及家长等不同群体积极预防和自觉反对校园欺凌的意识。

近年来,人们对于预防校园欺凌愈加重视,也越来越关注校园欺凌事件中旁观者的力量。

研究表明,中小学欺凌事件中能积极采取行动的旁观者仅占27.05%,由此可见,提高学生评估欺凌事件性质的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此,本课以芬兰学者Salmivalli提出的“旁观者角色理论”为基础,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和情景创设,帮助学生了解校园欺凌中旁观者的不同角色及应对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做一个积极的旁观者,树立抵制校园欺凌的意识,增强抵制校园欺凌的信心和勇气。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觉察并感知校园欺凌的危害。

2.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体验并了解校园欺凌中的不同角色,思考不同角色的应对方式。

3.学生学会作为旁观者在遇到校园欺凌场景时的应对方法。

4.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会不同旁观者的做法对事件的影响,增强预防校园欺凌的意识,做积极的旁观者。

【活动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校园欺凌中的不同角色,了解在遇到校园欺凌场景时做积极旁观者的重要性。

难点:使学生理解在校园欺凌场景中不同旁观者角色的不同应对方式以及对事件的影响,提升在生活中抵制校园欺凌的意识。

【活动方法】

讲授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

【活动准备】

课件、每个小组一套角色扮演头饰、六个信封(内装小组任务卡)、六盒水彩笔、一张“轩轩”卡通形象贴、六张爱心形状可书写大卡纸。

【活动对象】

初一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阶段

(一)“轩轩”的故事

团体约定:积极参与,认真倾听,乐于分享,保守秘密。

师:同学们,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叫轩轩。轩轩的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天,轩轩做了一个梦:过去那挥之不去的阴影让他喘不过气来,无法释怀。

那时候的他成绩还不错,每天都乐呵呵的,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胖子。当老师提问时,他总是第一个举手,每次作业也认真完成,久而久之,老师们有什么事都会找他向大家转达。

但渐渐地,有的同学开始讨厌他,当他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者提醒同学们交作业时,他们会阴阳怪气地故意说反话。开始他只当是玩笑,没有在意,后来,当他走在路上时,会被人故意撞肩膀、扔小纸团;早上到了教室后,桌洞里会出现一堆垃圾;想交作业时,会找不到自己的作业本,最后在厕所的垃圾桶里发现。

他开始怀疑这是因为自己太爱表现了,于是不再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叫他去黑板上写答案,他也假装不会。但是情况反而更严重了,他们会给他取外号,他甚至会被拖去厕所接受“教训”……

他就这样渐渐被同学们孤立,像一直生活在黑暗里。

(二)学生分享

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1:感觉轩轩好可怜,我心里很难过,非常同情他。

生2:感觉很愤怒。

师:你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生3:轩轩遭受了校园欺凌,想要去帮助他。

生4:校园欺凌对轩轩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所以他感觉一直在黑暗里。

(三)教师引入主题

师:是的,轩轩遭受了校园欺凌,我们看到他的故事会感到难过和愤怒。一般情况下,长期遭受校园欺凌的人很难有勇气去反抗欺凌者,轩轩只是众多被欺凌者中的一个。当他的生活中一直都充满黑暗时,更需要一束光去照亮他,温暖他。

设计意图:教师以故事引入,并就此提问学生,这能快速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注意力,将学生带入课堂主题。

二、工作阶段

(一)我来演一演

活动规则: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抽取任务信封,不同小组的信封对应轩轩遭遇的不同校园欺凌场景,由学生读场景任务卡内容并在小组内根据内容和角色分配进行讨论和表演,不同角色上台表演时戴上对应的角色头饰。

任务卡场景一(肢体欺凌):

轩轩走在路上,被人故意撞肩膀。(学生A1扮演欺凌者,学生B1扮演轩轩,学生C1扮演起哄者,学生D1扮演局外人)

学生A1:(阴阳怪气)这次考试成绩不错嘛。

学生C1:(起哄)是啊,听说这次进步了还被班主任表扬了呢!

学生B1:(想要走开)谢谢。

学生A1:(扯小B1的衣服)别走啊,和我分享一下学习秘籍呗。

学生C1帮助小A1挡住小B1的去路。

学生D1:(像路人,赶紧离开)别看我,和我没关系啊!

学生B1:(尝试阻挡但失败)干什么?有话好好说啊,别扯我衣服。

学生A1:(愤怒)怎么了?成绩好就开始狂了,是吗?双方拉扯,小B1一人不敌两人被打了一顿。

任务卡场景二(言语欺凌):

轩轩课上回答问题时,台下的人阴阳怪气,故意冲着他说反话。(学生A2扮演欺凌者,学生B2扮演轩轩,学生C2扮演起哄者,学生D2扮演助人者)

学生B2:老师,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这样的……

学生A2:(阴阳怪气)又开始了,显示自己懂得很多,是吧?

学生C2发出起哄的声音。

学生B2沉默。

学生A2:讲话嘛,别耽误老师的宝贵时间。

学生D2:保持安静,听他说完。

学生C2:呦,帮他干啥?

学生D2:(面对小A2一字一句地说)尊重同学就是尊重自己。

任务卡场景三(关系欺凌):

轩轩早上到教室后,桌洞里出现了垃圾。(学生A3扮演欺凌者,学生B3扮演轩轩,学生C3扮演帮凶,学生D3扮演局外人)

学生B3:(愤怒地看向众人)谁在我的抽屉里丢垃圾?

学生A3:你自己丢的吧,哈哈哈……

学生B3:没有,是不是你丢的?

学生A3:自己不爱干净还怪别人,闻着你身上臭臭的,多久没洗澡了?

学生C3:啊,怪不得抽屉里有垃圾,因为自己也是臭的,哈哈哈……

学生B3沉默又愤怒。

学生A3:不说话就是默认了,大家以后别和他一起玩,否则会变臭。

学生D3:咦,原来他是这种人,不和他玩了。

(二)分享感受,去标签化

师:掌声感谢我们三个小组的演员们,老师想采访一下扮演轩轩的同学,当你在扮演轩轩的时候,看到同学们这样对待你,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B1:觉得很愤怒,当对方要动手的时候我是想反抗的,但是对方有两个人,我感觉又委屈又无奈,最后打不过就只能放弃反抗。

学生B2:被别人阴阳怪气的时候很委屈,当D2同学说“尊重同学就是尊重自己”的时候内心很温暖,感觉快要掉进深渊时被别人拉了一把,觉得同学里还是有人支持自己的。

学生B3:非常愤怒!他们人太多了!感觉自己根本说不过他们,本来还是想反驳一下的,但是看到后来其他同学也相信了他们的话时,心都凉了,也不想解释什么了。

师:谢谢同学们。虽然只是表演,但是你们在这样的场景下还是感受到了轩轩本人的情绪体验,也说出了在不同场景下轩轩内心的声音。

请刚才所有演员来到台上,取下角色扮演的头套标签,大声说出:我不是XX(剧本角色),我是XX(自己的名字)。

学生A1、A2和A3:我不是欺凌者,我是XX。

学生B1、B2和B3:我不是轩轩,我是XX。

学生C1、C2、C3和学生D1、D2、D3:我不是帮凶、起哄者、局外人,我是XX。

(三)校园欺凌的危害

师:从刚刚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大家会发现,我们常见的校园欺凌有肢体欺凌、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不管是哪一种欺凌场景,都对被欺凌者有非常大的影响,你认为校园欺凌有哪些不良影响?

生5:时间长了被欺凌的同学会有很严重的心理阴影,有可能会陷入抑郁情绪。

生6:校园欺凌是对他人的故意伤害,不管是什么方式都有可能会涉及犯罪。

生7:会带动班级里的不良风气,没有人敢出来做正义的人。

师:是的,校园欺凌不仅仅对被欺凌者有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有可能会波及在场的所有人。当欺凌者占据上风,煽动舆论,正义的声音会被掩盖,败坏整个班级的班风班貌。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体验并思考校园欺凌的危害。体验并了解校园欺凌中的不同角色,为之后教师介绍旁观者角色的不同做铺垫。

三、转换阶段

(一)旁观者的四种角色

师:当校园欺凌发生时,除了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以外,在场的其他人是什么角色呢?

生:旁观者。

师:在欺凌发生的时刻,所有在场的人都会被卷入其中。芬兰著名校园欺凌研究专家Salmivalli把在场的旁观者分为四种类型:帮凶者、起哄者、局外人和助人者。

当轩轩的故事在我们身边发生时,如果你是旁观者,你选择的角色类型也会对事件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小组讨论与探究

师:组1和组2站在“帮凶者”角度;组3和组4站在“起哄者”角度;组5和组6站在“助人者”角度。请各小组分别从轩轩被欺凌场景中任选一个场景进行讨论分析。

当你们各自代入不同的旁观者角色时,在这个场景里可能会说什么话?做什么事?这些语言和行为对整个事件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派小组代表阐述结论(见图1)。

组1:我们选择的场景是轩轩被拖去厕所“教训”。如果我们是“帮凶者”,我们会帮助欺凌者教训甚至殴打轩轩,堵在厕所门口不让他有机会逃脱。如果这样做,一方面会让被欺凌者感到更加痛苦和绝望,另一方面也助长了欺凌者的气焰,帮凶者的行为有很大的不良影响。

组2:我们选的场景是轩轩的作业本在厕所的垃圾桶里。如果我们是“帮凶者”,我们会成为帮欺凌者把轩轩的作业从书包里翻出来的人,甚至在丢到垃圾桶里后再踩两脚。这样做会让欺凌者错误地认为有人支持他做的事情,让轩轩产生心理阴影,形成不良影响。

组3:我们组讨论的是“起哄者”,选择的场景是轩轩回答问题时在下面起哄。我们会在台下阴阳怪气,故意说他知道得好多,让其他同学嫉妒他。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起别人的关注,也是想要保护自己,让其他人觉得我们是站在欺凌者这一边的,从而不被欺凌者针对。但这样做是对轩轩的语言攻击,也是不对的。

组4:我们选择的场景是轩轩被丢小纸团的场景,“起哄者”会在旁边嘲笑轩轩,对他指指点点。这样做会助长校园欺凌的不良风气,带动其他旁观者“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理。对被欺凌者的影响是,轩轩因为没有人支持他更没有反抗的勇气。

组5:我们是“助人者”,和组1一样选择轩轩在厕所被“教训”的场景。当看到轩轩被打,我们有两种选择:如果我们人多,就会一起上去把双方拉开,和欺凌者理论并保护轩轩;但是如果我方只有一个助人者,我会马上去找其他帮手,或者去找班主任寻求帮助。我觉得这样做可以避免校园欺凌事件恶化,而且会让欺凌者们感到害怕,从而保护轩轩不再被欺负。

上一篇: 生命创口贴
下一篇: 穿越时空,拥抱未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