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县域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查李妹 朱仲山摘要:202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教基〔2022〕5号),意见提出构建大思政体系,深入挖掘中小学各学科蕴含的思政资源,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深入实施跨学科综合育人。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新时代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教学应当与思政资源有效融合,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安徽省某普通高中探索开展了高中生涯教育课程教学与县域思政资源的融合,其实践过程可为提升新时代县域高中生涯教育的实效性提供经验与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生涯教育;课程融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5-0064-03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生发展指导的实施意见》(皖教基〔2021〕14号)提出,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学生进行发展指导的主要途径是开展生涯教育,生涯教育是引领学生建立全面的自我认识,制定合理的生涯发展路线,进而实现个人价值的教育。在生涯教育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政资源,不但能为生涯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源,而且能够引领高中生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相联系,科学合理规划学业与职业,在为实现中国梦而进行的伟大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1]。
在现实中,由于功利主义与应试观念的影响,部分高中生仅关注“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忽视国家发展对个人发展的影响,学生在进行生涯实践和体验时,容易产生生涯困惑,缺乏学习动力,对未来感到迷茫和焦虑,结合思政教育开展新时代生涯教育课程教学,可以唤醒学生生涯意识,引领学生生涯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学生生涯辅导需求,充分挖掘县域思政资源,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生涯教育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活动。
生涯教育认知课程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帮助学生进行内部探索,合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等;二是帮助学生进行外部探索,了解大学、专业、职业和社会等,引导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目标,自主规划生涯发展,做自己生命和生活的设计师;三是帮助学生进行生涯管理,关注学生人际适应、情绪管理、时间管理、学业规划等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三个方面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
一、课程思政唤醒学生自我内部探索
生涯教育关注人的内在成长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个体成熟度和社会适应性在不断增长,这种增长取决于个体所处的环境和其接受的教育,个体在进行自我内部探索时,需要在具体情景中认识自我,而思政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动力[3]。因此,教师在讲解生涯认知理论知识时,可以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思政情景,润物细无声,避免空洞说教。例如,教师在教学“我的优势能力探索”时,充分利用本地的思政资源,创设如下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展示大学生回乡创业新闻报道: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的宋某回到庐江县,自己当CEO,集线上和线下于一体,打通电商“最后一公里”,2016年上半年,网上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25岁的郭某是安徽省庐江县乡村走出的大学生,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回到老家后,他办起一家集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农庄,并发展种养业,赚起“生态钱”。
师:这些我们身边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分别有什么样的优势能力?
学生回答略。
师:是的,他们都发挥了自己优势能力,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家乡做出了贡献。
【讲授新课】
创设情景,介绍庐江县“凤还巢工程”:为吸引全国各地庐江县籍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庐江县千方百计“筑巢引凤”,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为大学生回乡创业提供服务。大学生创业还可以享受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和30万元初始创业引导资金。请思考:假如你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工作,你会发挥你的哪项优势能力,从事什么职业?
学生讨论回答略。
师:我们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人生价值,为家乡发展作出贡献。
进一步创设情景:目前,庐江县正在围绕十大景区进行改造升级,致力于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旅游休闲体验。某旅游公司以下部门需要招聘人才:宣传部门、财务部门、设计部门、安保部门、文艺部门、人事部门、监管职工部门、环境管理部门。(不同部门能力要求略)
假如你现在已经大学毕业,正准备去应聘,请思考:(1)你觉得你最适合向哪个部门递交求职简历呢?结合自己的平时表现,说说自己适合此项工作的理由。(2)除了这个部门,你还能去哪个部门兼职,为旅游公司贡献更多力量呢?
学生讨论回答略。
师:其实这八个部门对应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里的八项优势能力(人际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逻辑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相对优势能力。
本地的思政资源富有号召力与感染力,能促进学生在思政情景中充分探索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等个人特质,激发家国情怀,唤醒生涯规划意识,从而全面深刻地了解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课程思政引领外部环境探索
在帮助学生进行外部环境探索时,学生往往只关注个人需求,易受“功利主义”和“短视观念”的影响,事实上,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国家与个人的关系。用本县思政资源引领学生进行外部环境探索,更易引起学生共鸣,促进学生将个人的未来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选择未来发展方向时做出正确判断,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例如,在设计“多彩的职业世界”课程时,先展示庐江县一名理发师获评市级道德模范的案例:该理发师主要服务周边的老人和小孩,理发5元,十年不涨价,10年来上门为孤寡老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一万多人次,还经常参加公益活动,为抗洪抢险官兵、受灾群众理发,义剪时,常常是从早忙到晚,从不叫苦叫累,她说:“我以一技之长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就感到莫大的幸福。”
然后让学生讨论:你怎么看待她的职业价值观?通过此环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与就业观,最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七类学职群的价值。
(1)语言与教育、传媒学职群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载体。
(2)政史与社会、行政学职群谋求人类社会的稳固发展。
(3)数学与信息、经管学职群推动人类社会的有序运转。
(4)数理与科学、技术学职群是务实致用的专业学科。
(5)人文与美学、设计学职群拥有以人为本的美学情怀。
(6)艺术、体育与休闲学职群是身心舒展的幸福使者。
(7)化生与物质、健康学职群探索生命与自然的奥妙。
教师强调每一种职业都具有它的独特使命和价值,我们应平等对待每一种职业,尊重每一位从业者的劳动成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教师引导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除了考虑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个人优势等因素,还应考虑其社会使命和价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课程思政引领学生进行外部环境探索,教师还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让学生观看央视网综合频道节目《大国工匠》,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中,发展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核心素养。
三、课程思政助力生涯管理
学生在进行生涯管理时,如果只是简单“凭感觉”,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和道德观念,在成长道路上就会停滞不前。因此,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将个人需求与他人需求结合起来,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姿态管理自己的生涯。以人际关系管理为例,教师在设计“当人际冲突来临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课堂,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导入新课】
设置课堂现场生成的师生人际冲突情景:上课铃声响起,有学生在写其他学科作业(或者是某个学生在睡觉、吃零食等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老师看到后很生气。
师:(教师严厉地批评学生)上生涯教育课写其他学科的作业,你太不尊重生涯课老师了!
学生可能会解释原因,也可能一句话不说。
师:(温和地问)请问你现在心情怎么样?你能接受老师刚才那样的批评吗?你希望老师如何指出你的错误?
生:希望老师的态度能够温和一点。
师:人与人之间总会产生冲突,我们该怎样处理这种人际冲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有意思的话题。(以课堂现场生成的师生冲突事件导入新课,学生感悟更深刻)
【讲授新课】
展示情景材料:据史书记载,庐江县名人周瑜心胸开阔,曾经与老臣程普不和,因为程普认为自己年龄比周瑜大,资格老,战功高,便倚老卖老,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却始终折节容下,从不跟他计较,遇到军政大事,还主动虚心向程普请教,程普后来敬重佩服周瑜,曾对人说:“与周公瑾交往,如同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两人关系变得十分融洽,在决定东吴政权前途命运的赤壁大战中协力合作,同舟共济,为战胜优势之敌曹操大军作出了各自的贡献。请思考:这个故事对我们应对人际冲突有怎样的启示?
学生回答略。
师:周瑜宽容老臣的欺辱,通过诚实友善的态度,赢得对方敬佩,两人协力合作,最终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希望同学们在应对人际冲突时多一点宽容,多一份智慧,相信你的人缘会更好!生活会更幸福!如果你曾经和班上某位同学发生过冲突,至今还没有和好,请你以宽容、真诚、友善的态度给他写一封“和好信”。
本地思政资源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生涯管理时,应充分挖掘当地思政资源的教育性,还可以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提倡的“以和为贵”),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让学生在理性、平和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在日常生涯教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本地思政资源,唤醒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引领学生生涯发展,激发其实现个人价值的动力,全面认识自己,理性规划未来。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扎实开展生涯教育,真正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罗向菲.基于课程思政本质的生涯教育变革探索[J].科教文汇,2022(11):90-95.
[2]曹凤莲,朱瑜.高中生生涯辅导实践操作[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杨雯.校友文化在思政课教学与生涯教育融合中的价值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3):56-58.
编辑/卫 虹 终校/黄潇潇 黄偲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