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画测验在中小学抑郁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 苏迪

树木画测验在中小学抑郁筛查中的应用0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的比例持续增高,如何有效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预防校园心理危机,是中小学心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抑郁症的典型症状通常以“三低”来概括,即情绪低落、意志活动减退、思维迟缓,抑郁者的树木画在绘画的线条、大小、位置、树冠的形态等方面有一定的共性,例如情绪低落主要以绘画线条反复涂抹、断枝、伤疤表现;意志活动减退主要以树木画大小、位置表现;思维迟缓主要以树冠大小、形状表现。树木画测验在抑郁症的筛查上具有独特优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树木画;抑郁筛查;心理危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5-0067-04

一、引言

近年来,青少年的抑郁比例持续增高。《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发布的数据显示,青少年组的抑郁风险检出率高达14.8%,其中,有4.0%的抑郁得分较高,属于重度抑郁风险群体,有10.8%的为轻度抑郁风险群体,需进行有效干预和及时调整[1]。在中国,人们对于心理疾病的接受度普遍较低,青少年即便有了典型的抑郁症状和行为,也很难引起老师及家长的警觉,一旦发现,可能已经是重度抑郁或出现自残自杀行为。因此,青少年抑郁重在早发现、早干预。

树木画测验(Tree Drawing Test,TDT)是瑞士心理学家科赫(K. Koch)创立的一种人格投射测验工具。通过分析被试者所绘树的位置、大小、用笔、风格、方式及行为等,评估其智商、情商、自我概念和人格特征;树木画是一种心理自画像,相较于其他人物画,更容易投射出个体封存的内在情感,在心理问题的诊断上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中小学抑郁筛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目前,全国中小学普遍运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和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MHT),对学生进行问卷式心理普查,然后针对测试结果反映出的心理问题再对学生进行抑郁量表的测试。学校心理教师往往采用较为普遍的量表来测量抑郁,如抑郁量表(SDS)、PHQ-9、贝克抑郁问卷(BID)、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等。这些量表操作方便,并具有良好的效度,但是对于隐匿性抑郁或有心理防御的学生却很难筛查出来,还需要通过当面观察和谈话,收集更真实、可信的信息,从而更准确地评估被试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绘画心理投射测验相对于传统测验有独特优势,如不受语言影响,适合因抑郁而语言匮乏的来访者;一般受试者很难察觉评估者的意图,相较量表测试,更易呈现受试者难以表达的潜在心理状态。绘画心理投射测验的不同绘画主题投射不同的方面,树木画主题绘画投射个体的人格结构,是心理自画像的一种呈现,更容易投射出封存在深层的情感,树木画测验可以作为抑郁症科学诊断的重要补充。

二、树木画测验在中小学抑郁筛查中的应用

(一)树木画测验的步骤及指导语

1.心理教师向学生解释约谈的目的、流程等,消除被试者的顾虑和抵触。

2.发给学生一张A4白纸、一支铅笔或黑色签字笔,要求学生在A4纸上作画。

3.指导语:请你在A4纸上画一棵树,不考验绘画技术,也不要求画得美观,不是写生,除了树也可以画别的东西,完成绘画后,在画纸上写下自己的性别、年龄、班级和学号。

4.绘画结束后,心理教师结合画面,先对不清楚的信息进行询问确认,然后根据绘画信息,例如画面大小、画面位置、涂抹、树木画的具体特征等进行提问,再进行常规的心理访谈,了解其情绪状态、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学习和生活压力、人际关系情况、家庭背景和成长历程等。

(二)青少年抑郁症状在树木画中的投射

抑郁症的典型症状通常以“三低”来概括,即情绪低落、意志活动减退、思维迟缓。在认知上,严重时会产生“三无”症状,即无用、无助和无望,青少年抑郁的表现除明显抑郁症状外,还会伴随厌学、躯体症状、自残、自责、焦虑 、人际关系不良、恐怖 、易激惹等外显行为。树木画测验在抑郁典型症状的“三低”和“三无”筛查上具有独特优势。

1.抑郁症状情绪低落的投射指标

青少年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就是情绪低落,包括自我感觉到或是他人可观察到的情绪低落、苦恼忧伤。如觉得痛苦很难熬过去,感觉不到开心,甚至觉得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常常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在树木画测验中主要有以下投射指标。

(1)绘画的线条

抑郁的心境,绘画者会通过阴影、涂黑、反复描绘的线条、伤疤等方式表达,这些特征在以往的操作手册和研究中解释为焦虑、忧郁、有情绪困扰、受到创伤体验等[2]。重复涂抹、涂有阴影的线条,或者线条凌乱、多出现笔画颤抖,绘画力度过重,说明画者心绪烦乱,焦虑、内心痛苦纠结,压抑、不开心,在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见图1)。

(2)断枝

抑郁者往往有创伤体验,画者会通过树木画中被折断或锯断的断枝、伤疤等方式表达,在心理教师对学生的约谈中,可以针对画面的断枝,询问学生创伤经历,评估创伤事件对学生的影响。如图2,画者画了断枝,画者父亲在两年前去世,属于重大丧失,在父亲去世后画者受到打击,出现情绪低落、厌学、社交退缩等抑郁症状。

2.抑郁症状意志活动减退的投射指标

青少年抑郁者凡事都提不起兴趣或是兴趣下降,对以前的爱好丧失热情,失去了体验快乐的能力,甚至不能从平日从事的活动中获取快乐。这样就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厌学拒学、游戏成瘾、社交退缩等外显行为。在树木画测验中主要以绘画的位置和大小指标呈现。

抑郁者的自我价值感较低,容易自卑,缺乏心理能量,这些表现在画作上常常是画出的物体和人物普遍偏小且位于画的底部、整体构图过于简单、出现较多留白。

树木画的大小代表画者的生命状态和生命能量,一般抑郁画者的树木画总高度不超过纸张的四分之一,绘画位置在纸张中部靠下,有些紧贴画纸底边,过小的绘画代表画者内心自卑,缺少心理能量。处于底端的绘画代表画者行动力不足,处于遇事退缩、退行的状态。如图1绘画较小且处在纸张的下方,绘画反复涂抹,符合三种抑郁投射的指标。如果一幅树木画里符合三种以上抑郁指标,那么对绘画者抑郁状态的评估会更精确。

3.抑郁症状思维迟缓的投射指标

青少年抑郁后会自觉反应迟钝、记忆能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考问题出现困难、言语减少、语速变慢等,从而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对学习能力产生怀疑,有学习焦虑、害怕考试等情况。在树木画测验中主要以树冠的绘画形式投射。

从生命全息的角度来看,树冠的大小、树叶的茂密程度体现了整棵树的生命力。从绘画心理投射的角度看,树冠投射了画者的精神和智力发展、目标感、内心获得满足的方向和对自我能力的评价。

抑郁的人在画树冠时,树冠高度、宽度及面积与心理正常画者的绘画相比均偏小,这与抑郁症患者自感能力不足、反应慢、思维迟缓有关,还有些抑郁者所画树冠会出现倾斜、压扁的现象(树冠宽度>高度),则说明其正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内心因不堪重负而扭曲、变形。如图3的画者因确诊抑郁而休学。图4为心理健康画者的绘画,两者相比,图3的树冠小,树枝短。图5的画面倾斜,树冠扁平,画面小且处在画纸下方,符合四项抑郁绘画特征。

4.“三无”症状的投射指标

抑郁者在严重时会产生“三无”症状,即感到无用、无助和无望。无用即自我评价降低,认为自己生活毫无价值、一无是处;无助即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孤立无援。无望即认为自己没有出路、没有希望、前途渺茫。出现“三无”症状时,青少年大部分会出现自残、自伤行为,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在树木画测验中主要有以下投射指标。

(1)树木的季节、树干的折断和枯树

春天寓意着希望,夏天代表着活力,秋天象征着收获,冬季代表着停止,树木画的季节也和画者的心理状态有关,画冬季的树代表内心缺少温暖和活力。如图6是一棵冬季的树,画者因为网络成瘾经常和家长起冲突,甚至殴打父母,送医后确诊抑郁症。画折断的树或枯树代表着没有生命力、没有希望,这与抑郁症患者自感无望、兴趣缺乏、乐趣丧失、悲观消极等症状相吻合。如图7的画者因为失恋而出现自残行为,画的是被砍断的树,意味着生活中曾经历重大的创伤事件。

(2)树木的整体面积

树木大小直接反映着个体作画时的状态,树木高大即个体发展较好、心理能量水平高、自信心足等,树木矮小即内心自卑无助,自我否定,有无力感,心理能量水平低,自我价值感低,在此种状态中,个体常有抑郁的情绪,当绘画中出现这类特征时,暗示着个体可能处于情绪低落状态[3]。相对于心理健康的群体,抑郁者树木画中的整体树冠、树干的面积,以及画的整体高度,都表现为面积小、树木矮,见图1和图5。

(3)其他附加指标

画者可能会画一些附加物,写一些文字,研究显示,乌云、雨、雪、墓碑、死人等与抑郁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需要引起关注,如图8的树木整体面积小,树冠面积小,画面靠纸张下方,树上吊着一个死人,树下躺着一个死人,左边是墓碑,写着XX之墓,有五项指标符合抑郁画者的特征,该生转介就医确诊为抑郁症。

三、树木画测验的发展与展望

树木画测验既可以有效评估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也可以有效区分和评估特殊群体与正常群体,但是仍然存在分析与评分系统不健全、国内常模不完善及主观性较大等问题,树木画测验对测试结果的解释程度受到评价者主观影响较大,因此,评价者须通过严格培训方可进行评价。

树木画测验在学校心理危机筛查、危机防控的应用中效果良好,但在学校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希望在不断研究探索中,此技术能够被班主任、心理教师及各科老师掌握,逐步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学生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中,为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傅小兰,张侃,陈雪峰,等.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

[2]宁式颖,郑璐,李响,等.房树人测验用于评估青少年抑郁的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研究,2015(3):305-307.

[3]张艳飞,刘果瑞,李子洋,等.抑郁症患者树木绘画投射测验特征指标定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Z1):510-512.

[4]李文姣.心理投射技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实践与应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5,3(1):50-55.

编辑/卫 虹 终校/黄潇潇 黄偲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