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班主任工作为抓手, 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作者: 蔺晨摘要:班主任不仅是联结学生、科任老师、家长等人的枢纽,还是班级的管理者及活动的组织者。以班主任工作为抓手推动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能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班主任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与心理教师积极沟通,合作解决学生问题;积极学习,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同时调动多方资源,争取多方支持,减轻自身压力;有意识地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8-0073-03
一、引言
在学校生活中,班主任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不仅是联结学生、科任老师、家长等人的枢纽,还是班级的管理者及活动的组织者。青少年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校园里,他们接触到的每一个人都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而现在提倡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希望为学生打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以班主任为抓手,多方合作能更好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综合化、立体化的长期工程,绝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递一些心理知识就可以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有着独特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班主任更是近水楼台。俞国良教授认为,班主任是促进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1]。
二、班主任与心理教师积极沟通,合作解决学生问题
学生A与同学打闹,被对方攻击生殖器部位,A反击时碰到了对方的生殖器。班主任简单处理了学生间的打闹。然而学生A逐渐变得不合群,不愿意上学,家长与老师均以为该生学习压力大,多次劝导,学生A仍无法待在教室。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该生一直难以启齿自己的困扰。心理教师半猜半问,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原来同学间的打闹触动了A性意识的萌发,觉得羞愧,没脸见人,觉得同学们都在嘲笑自己,因而不愿上学。心理教师与其探讨了很久,引导其建立科学的性观念。辅导结束时,A自信满满,表示能够应对当下的生活,要回教室上课。然而当心理教师与班主任沟通,想确认学生是否回到教室时,被告知A躲在楼梯间不肯进教室。班主任出于安全考虑,正打算通知家长接回。心理教师建议班主任安排和A平时一起玩的同学拉他回教室。后来学生A逐渐恢复正常。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单单依靠心理辅导是不够的,或者说效果有限。学生在辅导时做好了心理建设,但是在踏入教室的那一刻,他恐惧了,退缩了。但同伴一拉就帮助他突破了心理障碍,让他真正感受到了“没什么”,逐渐恢复正常。当时学生A如果再次退缩回家,他的精神内耗就会把困难变得更大,解决起来可能会耗时很久。班主任出手帮助学生突破“其他人在嘲笑我,不想和我玩”的假想困境,心理教师增强学生的应对能力,学生问题就得到了快速高效的解决。
其他问题也是如此,因宿舍矛盾而困扰的学生,经班主任的调节能够迅速改善所处的困境;对自卑的学生,班主任在班级中多给予其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多加表扬,能更快见到效果;交友困难的学生除了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班主任还可以安排热情友善的同学坐在他附近。心理教师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班主任帮助学生改善环境或者与问题中的其他人沟通协调,学生的问题就不会持久发酵。
我校班主任与心理教师经常通过线上、线下非正式场合积极沟通,展开合作。班主任会主动到心理辅导室,或在饭堂蹲守,向心理教师反馈难以解决的学生问题。很多时候学生第一个寻求帮助的对象都是班主任,班主任也能通过细心观察发现有困扰的学生。班主任碰到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时会推荐学生去求助心理教师。心理教师会在最大限度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指导班主任开展帮扶学生的工作。
例如,学生B在班级中各方面表现都很差,情绪容易激动,思想比较极端。班主任在批评教育该生时总是小心翼翼,害怕激化学生问题。后来该生在日记中写下“要杀了同学”的气话,让班主任更为担心,为了减少同学矛盾将其座位调至单人。心理教师在辅导中发现学生B最大的困扰是孤独,他非常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心理教师与班主任沟通,建议班主任改进管教策略。班主任为其安排了一个特别友善的同桌,并经常与B谈心,纠正B的行为问题,创造机会帮助B融入集体,该生的表现慢慢好转。对于存在严重家庭问题的学生,心理教师也会和班主任共同对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很多家长的不当教育方式也能在和班主任日常点滴的沟通中得以纠正。我们可以看到心理教师与班主任积极沟通合作,对改善学生问题大有好处。
三、班主任要积极学习,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班主任要善于学习,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同时调动多方资源,争取多方支持,减轻自身压力,合作推进各项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这一点上,学校方面的支持尤为重要。
心理学方面的很多知识技巧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班主任要主动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学校应多给班主任提供相应的培训,班主任也可利用各种线上资源,通过视频课程、公众号等多渠道主动学习。我校一方面依托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路,邀请专家学者对班主任们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邀请经验丰富的一线名师分享实战经验;另一方面利用每周班主任会议不定期进行简短培训,培训内容大多针对学校当下存在的问题,给予班主任工作及时的指引。
班主任确实是工作任务较为繁重的一个岗位,不仅承接了很多繁杂的常规工作,还要面对千头万绪的学生问题。更好地调配资源,缓解自身压力,建立支持系统,能帮助班主任减轻负担,保持情绪的稳定。班主任好,才能让班上的学生更好。年级长、德育处的主任们不仅是管理者,更是支持者。我校班主任遇到难以应对的学生问题时会积极求助,寻求领导们的帮助。棘手的问题,德育处会建立一生一案的工作群,并牵头组织年级长、班主任、心理教师、社工及家长多方会谈,共同商定帮扶学生的方案,以班主任为枢纽,多方联动促进问题的解决。例如,心理状态不稳定难以承受学业压力的学生,需要各科老师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经常滞留宿舍的学生,需要宿管老师特意关照;没事就往校医室跑的学生也需要校医的恰当应对……班主任能及时与各方沟通,并将学生情况反馈给家长,就能争取到共育效果的最优化。团队的建立还能分担班主任面对心理危机学生的压力。
每月一次的心理沙龙,既是班主任减压的交流活动,又是寻求同伴帮助的好机会。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与心理教师共同主持,通过学生案例的分享讨论,最大程度发挥了同侪互助的优势。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能激活各项资源,更好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
四、班主任要有意识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五育并举强调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这一教育理念为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方向和思路。王占仁教授指出:“传统以成绩为评价标准的教育理念已经不符合新时代的需求,要想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从多维度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五育涵盖了道德、智力、体育、艺术和劳动多个方面,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养,使其在多方面得到发展,有助于提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可以依托“五育”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不同领域的活动,在班级文化建设及班级活动设计中,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例如,在我校的艺术节中,每个班级要排练节目参加文艺汇演。而每个年级的晚会上几乎都看不到独舞或者独唱的表演,即便有也是嵌入班级整个节目中的小片段。班主任会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结合每一个人的特长进行编排,让所有学生都能站上舞台。每年学生们穿着表演的服装准备演出时,校园就是一片欢乐的海洋。这样的活动理念就发挥了以美润心的效果。我校的校庆活动,每个班会根据24项积极心理品质设计相应的游戏,让大家在玩中锻炼自身;在科技节中,班主任会挑选学生参与不同的科技项目,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他们的能力与自信;班主任还会利用班会课开展节日庆祝活动,让学生在策划、参与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很多班主任还会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以各具特色的班级管理理念熏陶学生,并带领学生设计班徽、班服、班旗,制定班规,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主人翁精神。班主任还会根据班级情况在班会课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主题教育。
班主任利用班级的管理者和活动组织者的优势,设计好各项活动,给予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丰富学生自我评价的维度,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能有效提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也可以利用其他教师的力量,协同育人。
想要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班主任是最好的切入点,以班主任为抓手推动全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俞国良,张哲. 中国特色班主任制度赋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J]. 人民教育,2023(12):46-49.
[2]唐芊尔,王夏雯.五育并举,将促进心理健康贯穿育人全过程[N]. 光明日报,2024-03-12(13).
编辑/卫 虹 终校/孙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