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闭至开放: 利用互联网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
作者: 姚尧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从封闭到开放的深刻变革。中职生身处这个变革的中心,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然而,许多中职生在适应这种新的教育模式时,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便快捷,还可以扩大覆盖面,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能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解决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中职生;线上教育;线上咨询;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8-0070-04
一、引言
中职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了解和掌握中职生的心理现状,对于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许多中职生对学习感到焦虑,缺乏自信和兴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部分中职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敏感和紧张,与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关系紧张。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中职生的情绪容易波动,表现出极端的情绪反应。一些中职生对自己的评价不高,缺乏自信和自尊,容易受到挫折和打击。互联网以其独特的开放性和便利性,正在改变着教育的方式和形态。在线课程、远程教学、数字化资源等新型教育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本文阐述利用互联网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及应注意的问题。
二、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传统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讲授方式,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而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将课程内容以更加生动、形象、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引入网络上的图片、视频、案例等资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建立一个在线学习平台,可以选择使用学习管理系统或在线教育平台,确保学习过程有序、方便和有效。网络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例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心理辅导
在传统的心理辅导中,学生需要到咨询室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这种方式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会让学生感到一定的心理压力。而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心理辅导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和隐蔽的服务,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在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自主选择辅导方式,从而更好地提高辅导效果。
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在线心理辅导平台,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接受心理辅导。同时,网络咨询还可以实现跨时空的交流,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得到帮助和支持。在平台上,学生可以与咨询师进行文字交流、语音交流或视频交流,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问题并获得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网络平台还可以设置在线测试、心理自评等功能,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为进一步的心理辅导提供依据(见图1)。
在实施互联网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加强网络安全保障。要保障学生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还要防范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对网络平台和APP等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心理自我调节
除了接受心理辅导和治疗外,学生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例如,利用一些心理测试软件进行自我测试,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和特点;使用一些冥想和放松应用程序,如Calm、Headspace来放松情绪,网络提供了丰富的冥想练习和放松技巧,包括各种音频指导,涵盖从基础冥想到深度放松的各种内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安排选择适合的练习。这些应用还提供定制化的功能,例如睡前冥想、应对焦虑、提升专注力等,帮助用户应对不同的情绪和挑战。专业的心理健康资讯网站和博客也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好工具,如Psychology Today、Verywell Mind等,提供了大量的心理健康知识、专家建议和最新研究成果。用户可以通过阅读这些内容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
在线心理测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可以检测到很多的情绪变动,包括焦虑、抑郁、压力等方面。这些测试通常通过问卷形式,评估用户的心理状态并提供相应的反馈和建议。用户可以定期测试,跟踪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学生也可以使用在线心理健康社区或论坛,用户可以在平台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寻求支持和建议。这些平台通常由志愿者或专业人士管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用户在使用中可以提问、参与讨论,也可以阅读他人的帖子,从中获取启发和帮助。心理健康应用程序也是一个很方便的平台。例如,心情日记应用可以让用户记录每天的情绪变化,情绪追踪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分析情绪波动的原因和模式。这些应用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帮助用户应对情绪困扰和压力挑战。
(四)利用互联网社交平台进行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
除了以上三种方法,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平台进行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利用社交媒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和偏好,选择适合他们的社交平台进行宣传和教育。考虑到中职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选择使用微信、QQ 等青少年常用的社交工具,或者抖音、快手等。制定内容策略,包括选择适合中职生的话题、形式和内容。内容可以涵盖学业压力缓解、人际关系处理、情绪管理等,形式可以是短视频、心理测试、故事分享等,以吸引中职生的关注和参与。
开发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材料,其内容应该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并能够引发受众的兴趣和参与。就像是通过社交媒体开展线上心理活动、心理影片分享等互动性强的活动,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虽然互联网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但传统的面对面心理辅导和课堂教学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实施互联网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线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扩大覆盖面和方便快捷的特点;在线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邀请心理健康领域的专家或资深从业者参与教学,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和支持。他们可以通过现场讲座、答疑互动等方式,增加课程的权威性和实用性。提供实用的心理健康信息和资源,帮助中职生应对各种挑战和困扰。确保信息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育的质量。
(五)开发心理健康APP
针对中职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开发一些心理健康APP。这些APP可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和建议。同时,APP还可以设置一些心理健康小游戏、心理影片推荐等功能,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提高心理素质。
在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并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会有更多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被应用到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并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细致、人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三、将互联网融入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需关注的问题
(一)网络安全保障问题
在实施互联网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加强网络安全保障至关重要。在收集学生个人信息或参与互动活动时,务必确保学生的隐私权得到充分保护。不得泄露学生的个人信息给第三方,同时要遵守相关的隐私政策和法律法规。对于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筛选,确保内容的准确性、科学性和适宜性。避免传播虚假、不良或不当的信息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该加入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教育学生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保护个人隐私信息、避免上当受骗等。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防范网络风险。
在线学习平台或社交平台应该具备安全性保障措施,包括加密传输、防火墙设置、反病毒软件等,确保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安全性。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杜绝网络暴力和欺凌行为。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或委员会,负责监督和管理相关活动,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教师在互联网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理性对待网络信息,避免沉迷网络或受到不良信息影响。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和突发情况。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处置网络安全问题,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和影响。
(二)教师的网络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实施互联网融入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网络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相关的网络素养培训,包括互联网应用技能、信息安全知识、网络教学方法等。确保教师具备必要的网络技能和知识,能够安全、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教师也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等。培养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其在教育活动中的专业水平。
教师应该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提升技能,及时了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心理健康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研讨会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十分关键的,老师要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符合其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在实施教育活动时,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教师自身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能够冷静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情绪反应和问题。通过自我调节和专业知识,有效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支持和教育服务,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三)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
在实施互联网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注重线上资源辅助线下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源,如教育视频、心理健康测试、在线课程等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将线上讨论与线下实践相结合,在线上平台组织心理健康话题讨论或学习小组,让学生可以在虚拟空间中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然后通过线下实践活动,如户外拓展、团体合作游戏等,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情感交流。设置在线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学习。
教师可以在线下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促进深入学习。提供线上心理辅导服务,让学生可以在需要时随时寻求帮助和支持。在线下建立校园心理辅导中心或提供定期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为学生提供更贴心的面对面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同时保留传统教育的人情味和互动性,更好地满足中职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健康需求。
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教育的方式和形态,利用互联网开展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实施策略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这些策略能够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共同促进中职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韩红蕾.“互联网+”背景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J].科学咨询,2022(21):226-228.
[2]龙凤明,尧勇.“三全育人”背景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构[J].中小学班主任,2023(1):65-67.
[3]刘薇.“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J].安徽教育科研,2022(15):77-78.
[4]袁玉奎,李方珍,温正鲲,等.中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油脂,2022,47(6):160.
[5]阿西古丽·图尔迪.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现状[J].休闲,2021(7):98-99.
编辑/卫 虹 终校/孙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