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接纳孩子的消极情绪
作者: 张亚运四岁的女儿和两岁的表弟暑假第一次见面,两个孩子摸索着怎么相处。表弟经常会有抬手推搡的动作,女儿很愤怒,跑来告状:“弟弟打了我,我很生气。”开始我会抱抱她,安慰她,跟她解释。次数多了后,我渐渐不耐烦了,内心萌生出一种“你为什么这点小事都生气”的想法。随后开始以自己为例对女儿进行教导:“弟弟也会这样对妈妈,但是妈妈就不会生气。”一番说教后,她还是气呼呼地说:“他打我,我很生气。”我对这样的结果感到很无奈,女儿之后的一句话却直击我灵魂深处:“我为什么就不能生气呢?”
我不禁陷入思考,为什么父母难以接受和面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呢?甚至也很难正确看待自己的消极情绪。大家都希望情绪稳定,积极向上,不愿接受消极情绪。然而情绪是种本能,人生来就有,如何能绝对禁止呢?人们拒绝消极情绪,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消极情绪体验感差。每一种情绪都会伴随着个人的生理体验、身体的激活水平,并且这些体验和水平因人而异。愤怒会引发心跳加速、脸红,甚至会手抖、心悸;焦虑时会头晕、恶心,食欲下降等。我们很难喜欢“感受不太好”的躯体反应,因此也很难欢迎消极情绪。二是消极情绪容易引发负面后果。在负面情绪下,人们容易忽视关键信息,作出有偏差的情境评估,或者在强烈的消极情绪下急于作出冲动的决定,以至于出现难以接受的局面。三是消极情绪的无用论很流行。现代人更关注解决问题,然而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强烈的消极情绪应激反应占据了一个人太多的注意力和心理资源,导致人们不能作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所以很多人认为消极情绪是无益的。四是忽视了消极情绪背后的含义。鲁米在小诗《客房》中写道:“感谢每一位来访的客人,因为它们是来自远方的向导。”如愤怒提示个人的意愿没有达到或者事与愿违,哀伤意味着热爱对象的遗失和破灭等。
当我们认识到这些,才能够有意识地去面对亲子关系中的消极情绪。那么,该如何应对亲子相处时的消极情绪呢?
首先,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接纳消极情绪。只有当我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比如批评孩子“我都说过多少次,把玩具收好”“心爱的口红被你弄坏了”背后隐藏的难过、愤怒等情绪,并且还要意识到情绪背后的信念和想法,才能够真正觉察内在的自己。
其次,树立榜样,用模仿行动代替言语教导。我们一般排斥冲突,认为冲突是良好亲子关系的阻碍。殊不知,每次情绪问题的处理都是孩子学习的机会。直面冲突,耐心沟通,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教会孩子如何缓解愤怒、如何安抚悲伤、如何应对嫉妒……
再次,多肯定自己和孩子在情绪表达和管理上的闪光点。清晰明了的肯定及正面的表达会为孩子明确前进的方向,同时也树立了双方在情绪管理上的自信。
最后,多反思练习。情绪的管理是一门可学习的技能,反思练习是获得技能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学前期的孩子而言,玩偶模拟、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等都是技能训练的好方法。
总之,为人父母或老师,应先面对自己在消极情绪管理中的困难,看见自己的情绪和情绪背后的意义。之后,通过与孩子一起学习和练习,传授给孩子积极正确的情绪价值观,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编辑/张国宪 终校/黄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