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时间做朋友
作者: 吴利国 安培培关键词:表达性心理辅导;时间管理;心理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29-0070-03
【班会背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学习品质的养成,增强时间管理意识,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学生进入五年级之后,学业难度明显增大,各科作业量也较四年级明显增加,不少学生白天上课无精打采,反映时间不够用。经过与家长沟通、班级调查,我发现有的学生时间管理意识薄弱、规划能力欠缺,体现在以下方面: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较长,时间安排不合理,面对众多任务不知所措。
根据班级中出现的这些现象,我设计了以时间管理为主题的心理班会课,通过绘画、心理剧等表达性心理辅导方式,使学生形成珍惜时间观念,树立管理时间意识,学会利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合理安排各种任务,争做高效时间管理者。
【班会目标】
1.树立珍惜、管理时间的意识,主动尝试管理时间。
2.学会利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合理安排各种任务,争做高效时间管理者。
【班会准备】
相似圈问题设计、时间馅饼图、心理剧、课件PPT等。
【班会对象】
小学五年级学生
【班会时长】
一课时
【班会过程】
环节一:游戏体验,感知时间
首先是时间感知体验活动:谁最接近一分钟。教师首先介绍活动规则。
师:请全班同学趴在课桌上并闭上双眼,当老师说“开始”之后,在心里默默计时一分钟,觉得到了一分钟就可以睁开双眼并举手。老师会在满一分钟的时候举手示意。注意,全程不能发出任何声音,不能看表。
师:老师观察到,有的同学举手时,时间远远短于一分钟;还有的同学举手时,时间远远长于一分钟。体验完有什么感受?
生:同样是一分钟,每个人感受到的都不同。
师:一分钟看似很短,但能够精准把握的人并不多,这节班会课上我们就来探秘时间管理,学习和时间做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谁最接近一分钟”活动,学生集中注意力,在体验中感受时间流逝,认识到每个人对时间长短的感受是不同的。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索时间管理的兴趣。
环节二:绘制时间馅饼,了解时间管理现状
师:同学们周末做了哪些事情?
生:写作业、去兴趣班、和同学玩……
师:有的同学感觉做了很多事情,也有同学和我反映,自己好像没做多少事周末就过去了。时间都去哪里了呢?同学们回忆自己周末一天24小时都做了哪些事情,分别花了多少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铅笔在时间馅饼图上记录下来。
教师带领学生们绘制时间馅饼图。随后,学生们展示分享时间馅饼图。
师:在这张时间馅饼里,你是否有一些事很想做却没有时间做,或者有时间却不知道做什么?
设计意图:“绘制时间馅饼”运用了表达性心理辅导的具象化技术,引导学生直观具体地了解自己当前的时间利用情况,感受时间在生活中的流逝,激发学生管理时间的内在动力。
环节三:举办心理剧场,寻找时间管理妙招
师:有一位叫明明的同学,特别希望世界上能有个时间老人,我们来听一听他的故事。
周日,明明一个人在家,他早上6点就醒了,想早起背英语单词。可他觉得今天是周日,可以多睡一会,便继续睡去了。他一觉睡到9点,起床后就去踢足球,回来大汗淋漓。边吃水果边和同学微信聊天,不知不觉到了12点。吃完午饭,赶紧为下午的钢琴比赛做准备。钢琴比赛回来,已经5点了,吃完饭又玩了会平板游戏,收拾房间,跟着家人去散步。7点回来后,才记起自己作业还没写完,于是紧赶慢赶写完周一要交的作业,感觉筋疲力尽。
9点睡觉时间到了,躺在床上,明明才想起还没有背英语单词、读课外书。他不由得感慨:“真希望世界上有时间老人,能多给我一些时间!我的时间怎么不够用呢?”
1.相似圈提问,寻找普同感
师:听完明明的故事,大家说一说明明的烦恼是什么。
生:时间不够用。
教师接着问以下几个问题。
有谁和明明一样,也感觉时间不够用?请举手。
有谁和明明一样,不知道时间都去哪里了?请点点头。
有谁和明明一样,希望世界上有时间老人?请拍拍手。
有谁和明明一样,不知不觉中耽误了好多时间?请叹叹气。
有谁和明明一样,也曾在周日晚上写作业?请眨眨眼。
师:原来咱班这么多同学都遇到了时间管理困惑,我们并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老师感受到了大家的着急,看到大家在班级中勇敢而又真实地表达自己,我也很欣慰,因为你们呈现了真实的自己,真实面对自己比完美更重要。
2.心理剧扮演,感受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师:接下来我们通过演一演的方式帮帮明明。
角色扮演要求:小组内一人扮演明明,一人扮演时间老人,其他人做观察员。请扮演“明明”的同学回忆自己平时时间不够用时的神态、语言、感受和动作,扮演“时间老人”的同学想一想“时间老人”会怎样回应明明。
学生分组角色扮演,教师随机选择其中一组学生上台展示。
明明(着急):唉呀,已经九点了!时间老人,你在哪里啊?
时间老人:明明同学,是你在找我吗?
明明:时间老人,你能多给我一些时间吗?
时间老人:时间?每个人一天都有24小时。
明明:可是我的英语单词还没记住,课外书还没看……我的时间总是不够用!
时间老人:……
教师运用心理剧的替身技术询问“明明”和“时间老人”、观察员面对时间不够用时的感受。
生1:生气、懊恼、郁闷,气不打一处来……
师:面对明明复杂的感受,“时间老人”,你想告诉明明什么?
生2:明明,光着急不行,咱们得想办法解决。
生3:时间过得很快,我们要安排好时间。
师:通过刚才的表演,我们看到了明明时间不够用时的着急、难过、烦躁的感受,也进一步了解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和管理时间的好处。
最后,教师帮助参加扮演的学生去角色化。
3.小组探究,寻找时间管理方法
师:同学们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助明明管理好时间,和时间成为朋友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并记录下来,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并写在黑板上。
生1:做事时,专心致志只做一件事,完成了再做其他的事情。
生2:利用好每一分一秒,早上起床后就不要再睡懒觉了。
生3:先做完作业这种重要的事再出去踢球。
师:有的小组提到了先做重要的事情,和美国时间管理大师史蒂芬·柯维的想法不谋而合。柯维根据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性,把事情分成紧急重要、不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四种情况,简称为“四象限法则”。看完这个图,关于时间管理,同学们有什么启发呢?
生4:对要做的事情注意分清重要性和紧急性,如先学习再玩。
师:当然,什么是重要的事,什么是紧急的事,对每个人来说是不同的。一般来说,高效管理时间的原则是:重要且紧急的 >重要不紧急的 >紧急不重要的 >不紧急不重要的。因此我们要对所做的事进行科学地划分,才能忙而不乱。
师:同学们找到了许多管理时间的小妙招。除了以上方法,还有很多好方法等待我们探索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表达性心理辅导的相似圈技术,让学生感受到原来周围很多同学都有时间管理方面的困惑,降低了自我焦虑。通过心理剧带领学生感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运用替身技术引导学生表达出遇到时间困惑时的着急、焦虑等情绪感受。通过小组内头脑风暴引导学生主动寻找管理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初步掌握管理时间的技巧。
环节四:升级时间馅饼,应用时间管理方法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观察自己的“时间馅饼”,你感觉自己的时间馅饼安排合理吗?在接下来的周末,你们会怎么做?应用今天学到的管理时间的方法加以调整修改,也可以用彩笔进行装饰。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并分享。
师:经过本节课的探讨,你有哪些有关时间的新感悟?
师:同学们,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这样我们就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愿每位同学都能把今天学到的小妙招落实到行动中,老师相信同学们都能和时间做朋友,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每一天!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方法升级自己的时间馅饼,通过这种具象化直观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调整自己时间规划的现状。最后进行整节课的梳理,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养成时间规划意识。
【班会反思】
这节心理班会课运用表达性心理辅导的具象化技术,带领学生认识自己目前的时间管理现状及问题,然后根据班级调查结果灵活设计五个相似圈提问,由此学生在班级中找到了普同感:“原来周围很多同学和我一样都有时间方面的困惑。”降低了学生的自我焦虑。接下来在心理剧中运用替身技术、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切实感受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主动寻找管理时间的方法,认识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通过独立思考总结时间管理技巧。最后是升级时间馅饼图环节,再次通过绘画形式带领学生对总结出来的方法具象化,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养成时间规划意识,合理安排时间,为学习和生活赋能。
本节班会课整体上比较顺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活动,呈现真实的自己,课后不少学生开始尝试对每天的学习任务进行规划。同时也有不足,如针对“有谁和明明一样……”这个相似圈提问环节,教师还可以再进一步让学生进行“有谁和我一样……”接龙,会更好地呈现出学生当前时间方面的困惑,进一步降低学生的时间焦虑。
本节班会课落脚点在“管理时间”,教师更希望学生能在活动中体验到管理、分配、安排时间的掌控感。这样当学生进入中学,在未来遇到一些焦头烂额的事情时,能静心提醒自己:我需要找到自己的节奏,先处理更重要、更紧急的事情。
编辑/张国宪 终校/黄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