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的网
作者: 郭良 刘蓉 唐木兰
关键词:不良情绪;情绪ABC理论;非理性信念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31-0040-05
【活动背景】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不平衡,情绪稳定性差,负面情绪体验增多,表现为两极化、隐匿性。另外,也受学业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的影响。在对高中生进行的心理问卷调查中发现,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大,负面情绪体验较多,如抑郁、焦虑等,存在较多消极和不合理的思维模式,他们很容易产生诸多不良情绪。而情绪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
因此,引导这一时期的学生认识与觉察自己的情绪,并掌握一些管理情绪的方法,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情绪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常见的主题,情绪的感受、表达和调节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都有涉及。
本节课选用了北师大版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高二上册第14课部分内容进行相应教学设计,旨在以情景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学习情绪ABC理论,学会辨别和驳斥非理性信念,建立合理的、积极的信念,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积极情绪。
【活动目标】
1.了解情绪ABC理论的基本内容。
2.掌握情绪管理的方式方法,运用情绪ABC理论改善自己的不良情绪。
3.培养学生调适负面情绪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活动重难点】
重点:掌握情绪管理的方式方法,运用情绪ABC理论改善自己的不良情绪。
难点:培养学生调适负面情绪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
【活动方法】
小组讨论法,情景体验法,实践运用法。
【活动准备】
课件,学案,橡皮筋,学生自拍情景表演视频。
【活动对象】
高一、高二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1~2课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翻花绳挑战
师:在这节课正式开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玩一个游戏——翻花绳。你们知道怎么玩吗?
生:不知道。
教师介绍规则并演示翻花绳的起手式。
规则:
一人将橡皮筋以手指编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另一种花样。
小组成员接替编翻接龙,每次接龙翻出的图案不能和之前的重复。
时间到请立即停止,保持不动,展示本组翻花绳的结果。
学生开始游戏。
师:游戏结束,举起你们手中的花绳,让老师看看你们最后编出来的图形是怎么样的。
师提问:(1)你们组是怎么顺利完成接龙的?(2)你们组的绳子怎么乱成一团?
生1:我们组每个同学都会玩翻花绳,所以能够翻出各种不同的式样。
生2:我不太会玩翻花绳,所以不知道怎么翻,一不小心没接好就成乱麻了。
教师小结:翻花绳是需要技巧的,有技巧的同学能够很快地翻出不同的花样,而缺乏技巧的同学就容易将绳子翻成乱麻,甚至打结。你们看老师手中的花绳像什么?
生:网。
师:其实我们的情绪也很像一张网,它由在生活和学习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情绪结成,而有些负性情绪处理不好也会形成很多不良情绪的结,那如何去解开这些结呢?这也需要我们有技巧、有方法。最近我们班新来的“夏洛”同学遭遇到了很多事情,形成了情绪的乱网,我们本堂课就帮助夏洛同学解开这张网吧!
设计意图:通过翻花绳的游戏,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又将绳结与不良情绪做类比,起到引出本节课主题的作用。
二、情景聚焦:夏洛特烦恼
师:我们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夏洛,最近他的心情不是很好,今天他一进教室就开始向朋友吐槽,让我们一起听听夏洛的烦恼吧!
播放课前学生拍摄的情景表演视频。
(一)情景剧场——夏洛的烦恼
视频片段一:
夏洛一进教室就趴在桌子上,很不开心,同桌问他怎么了,夏洛说:“我最近感到非常厌烦,真是烦死了!”
师:夏洛产生了怎样的情绪?
生3:夏洛感到很厌烦。
师:那你能理解他这种情绪吗?
生3:我不太能理解他这种厌烦的情绪,因为我不知道他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
师:夏洛十分厌烦,但是由于我们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不太能理解他的情绪。那么,夏洛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看情景片段。
视频片段二:
同桌:你到底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
夏洛:我真的十分厌烦班级讨论。
师:现在,同学们能理解夏洛的情绪吗?为什么?
生4:理解,夏洛是对班级讨论感到厌烦。
生5:还是不太能理解,我觉得班级讨论挺好的,没啥可烦恼的。
视频片段三:
同学:啊?为什么?我觉得班级讨论挺好的啊!夏洛你怎么这么讨厌班级讨论呢?
夏洛:每当让我说出自己的观点时,特别是当我和大家观点不一致的时候,我就感到十分为难。这时候我特别希望能躲起来别让我发言。发言的时候,我会觉得特别难受,好像每个人都在不满地盯着我,我很担心以后他们对我有别的看法,或者找我茬儿。
师提问:(1)现在你清楚夏洛为何这么烦恼了吗?(2)面对班级讨论,你会不会和夏洛一样产生厌烦的情绪呢?
思考一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生6:夏洛因为害怕和班上同学意见不一致,不想发表自己的观点而感到厌烦。如果是我,我不会厌烦,我觉得班级讨论可以听到不同人的意见,我挺喜欢班级讨论的。
生7:夏洛因为担心发表不一致的意见会引发同学不满,害怕被“找茬儿”而感到厌烦。我感觉班级讨论也还好,虽然我也不喜欢班级讨论,每次讨论都吵得很凶。
师:同样是班级讨论,同学们的心情却各有不同,这是为什么呢?
生8:因为我们对待班级讨论的态度和想法都不一样,所以我们的心情也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通过刚刚同学们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具体事件只是情绪的诱发因素,而产生何种情绪是由我们对事件的认知和评价所决定的。
(二)理论学习:情绪ABC理论
师:这也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创建的情绪ABC理论所提出的观点,即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态度和观念会引发不同的情绪。其中情绪ABC理论的核心三要素分别是:
A:Activating event——诱发性事件
B:Belief——个体对事件的信念
C:Consequence——情绪及行为后果
情绪ABC理论认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及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诱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态度和观念会引发不同的情绪。
设计意图:通过对情景故事的多次提问,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面对同一件事时,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并以此为基础引出情绪ABC理论。在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理论学习,学生对情绪ABC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刻,也知道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三、情景训练营:夏洛的网
师: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情绪ABC理论,那同学们知道ABC分别代表什么了吗?
生:A是诱发性事件,B是对事件的认知、信念和看法,C是情绪及行为后果。
师:看来同学们对情绪ABC理论学习得相当到位,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运用这个理论帮帮夏洛同学吧。
情景呈现:
情景一:早上,夏洛和好友因为意见不同发生了争执,他觉得朋友必须听从自己的意见,这是尊重,是朋友就必须意见一致,是好友背叛了自己。他非常生气。
情景二:夏洛想到下午还要参加演讲比赛的决赛就感到十分紧张,他觉得只有得冠军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自己都为这个准备了很久、付出了很多,冠军必须是自己的。如果没有表现好,人生就彻底完蛋了,自己将毫无价值。
情景三:夏洛在上课时又因为睡觉被老师批评了,他心想,老师怎么一直都在针对我,班上的同学肯定也都在笑话我,觉得我是个“烂人”,这个世界对我充满恶意!糟糕透了。
(一)小组探究
请找出每个情景中的A(事件)、B(想法)、C(情绪或行为)。限时三分钟,小组长记录并选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学生分享(三到五组),每组分享一个情景中的A、B、C。
教师分别展示三个情景中的ABC(见表1):
师:夏洛遇到了很多事情,产生了一系列想法以及随之而来的情绪,通过讨论,同学们都很快地帮助夏洛同学区分出了他经历事件里的A、B、C。
(二)坏情绪的来源:不合理的“B”
师:夏洛的这些想法有什么特点?请思考一分钟,说明理由。
生9:夏洛的想法过于消极,想法都是负面的,甚至有一点不好的事情发生,他就觉得这个世界充满恶意,没有获奖人生就完蛋了,他的想法太消极了,甚至有些极端。(教师提炼出“灾难化”这一特点,并进行板书)
生10:夏洛的想法很不合理,太过于自我,他觉得朋友必须听他的,意见必须一致,他的要求都很绝对、很自我。(教师提炼出“绝对化”这一特点,并进行板书)
生11:夏洛的想法有些片面了,老师批评了他,他就觉得老师一直针对他;朋友只是和他意见不一致,他就觉得朋友背叛他。(教师提炼出“过分概括化”这一特点,并进行板书)
师:同学们总结得相当到位,夏洛的想法有三个特点:绝对化、灾难化和过分概括化。情绪ABC理论把具有这种特点的信念称之为非理性信念。人的精神烦恼和情绪困扰大多是来自其思维中不合理、不符合逻辑、偏激的非理性观念。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存在,还会引起情绪障碍。
(三)非理性信念的三个特征
1.绝对化
绝对化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
2.过分概括化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表现为对自身和他人的不合理评价。自己做错了一件事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以某一件或几件事来评价自己的整体价值,其结果往往导致自责自罪、自暴自弃,从而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3.灾难化
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难以自拔。
想一想:在学习生活中,你们有没有产生过类似的非理性信念呢?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思考时间为一分钟。
生12:我的一个初中同学觉得考不上高中人生就完蛋了,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我感觉他的想法非常不理性,有灾难化的特点。
(四)游戏PK
邀请两位同学进行PK,找出屏幕中出现的句子里有哪些是非理性信念。
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能够比较好地识别非理性信念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特别是当遭遇各种失败和挫折时,想避免情绪失调,需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大脑,看是否存在一些“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非理性信念。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应对这些非理性信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