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现状调查与思考
作者: 章学云
摘要:为了解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现状,对上海市浦东新区132所小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小学普遍重视并积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大进步;小学教育者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起到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愉悦学生身心、激发学生活力等多种作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采用最多的形式是心理讲座及心理绘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流程中,宣传发动和总结升华是两个相对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有近三分之一的小学未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考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内隐效果是当前工作的一大难点;小学教育者普遍希望获得专业资源和专家指导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专业化水平,这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效果评价;现状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34-0015-05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学生的年龄及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点,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心理学理论与辅导技术为指导,以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与感悟为策略,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1]。从心理服务对象的数量来看,个别辅导只能惠及单个对象,团体辅导能服务8~12个同质或异质的对象,心理健康教育课可以服务一个年级甚至更多年级,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由于实施条件与门槛相对不高、活动种类丰富,可以服务全体学生、教师和家长,是实现发展性心理辅导不可或缺的途径。上海市自2012年以来,连续10余年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月),学校是否开展、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成为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浦东新区从2011年就开始尝试和探索这一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小学生在逻辑推理、问题解决等方面仍然受到真实情景的束缚,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认知、行为支撑,帮助他们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感知、体验、成长与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本研究调查了浦东新区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现状,为进一步优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调查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以浦东新区132所小学的心理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进行调查,实发问卷132份,回收有效问卷132份,有效问卷率为100%。问卷共包括三部分,一是学校的基本信息,包括学校的校区数量、地理位置、学生数和校龄,公办校还是民办校,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创建校还是示范校;二是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开展情况,包括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频率、作用、形式、流程、参与对象、评价方法;三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遇到的困难以及所需要的帮助。
本次调查覆盖了浦东新区132所小学,其中128所公办小学,4所民办小学;9所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6所心理健康教育创建校,其余均为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既有市中心小学,也有城乡接合地区小学和农村地区小学,加之浦东新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已有14年,因此,调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频率及作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频率能较好地说明此项工作在小学的受重视程度和普及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浦东新区132所(100%)小学都开展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其中每学期开展1次的学校有69所(52.3%),每学年开展1次的学校有32所(24.2%),每学年开展2次及以上的学校有31所(23.5%)。校区数量、地理位置、学生数和校龄,公办校还是民办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达标校还是创建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频率上都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所有小学都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也能落实,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上海小学普遍重视并积极实施的心理教育形式。
本研究进一步调查了各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作用的认识。结果如图1所示,浦东新区绝大多数小学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起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心理健康氛围、促进家校社协同育心、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提高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愉悦学生身心、激发学生活力的作用。发展性心理辅导有多种形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起到如此广泛的作用,非常值得持续开展与实践。
(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参与对象与形式
通过调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参与对象,可以直观地了解活动的受众面。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132所(100%)小学都将学生作为参与对象,123所(93.2%)小学将学生家长作为参与对象,120所(90.9%)小学将教师作为参与对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学生、家长和教师纳为活动对象,正是家校联合,共促学生心理发展的体现。
通过调查哪些活动形式比较适合小学,可以为其他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重要参考。本调查要求调查对象写出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采用过的所有形式,然后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有111所(84.1%)小学采用过心理讲座的形式,讲座对象以家长和教师为主,讲座内容主要是普及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再加上心理海报与板报宣传,可以对家长、教师、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营造心理健康氛围,促进家校社协同育心。心理绘画也是非常受欢迎的活动形式,有92所(70%)学校采用过,绘画天然适用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发挥绘画的教育功能,非常值得尝试。
此外,基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剧、心理广播、心理小视频、心理游戏、心理故事、心理运动会、心理影片等形式集活动性、趣味性于一体,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媒材与通道,是当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探索。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流程
设计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取得较好的活动效果,应管理好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2]。
第一,做好充分的规划与准备工作。学校应研究上级活动要求,设计好校级活动目的、要求以及重点项目等;教师应提前向学生说明活动要求、布置好活动场地。此外,对学生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教师应有所准备。
第二,加强宣传动员。学校应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活动进行宣传与动员,提高师生及家长的参与度,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第三,激发参与热情。为使活动内容契合师生及家长的兴趣和需求,学校还需创设一些有吸引力的情景,提高他们的参与水平,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比如,为了开展心理绘画活动,心理教师可提前向学生介绍心理绘画的含义、绘制方法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第四,做好总结升华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收尾时,学校组织者要加强总结,引导师生回顾活动中的积极体验,对于在活动中发现的特殊问题,心理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关注与辅导;在活动结束后,学校也应对活动的影响给予正向引导。
本研究调查了浦东新区各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流程,要求调查对象对活动流程中的四个步骤进行选择。结果如图4所示,132所(100%)小学都会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前进行活动准备,127所(96.2%)小学会开展宣传动员,124所(93.9%)小学会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升华。
目前,上海市中小学每年的3~5月都要开展心理活动季(月),在活动季(月)期间,浦东新区各小学都会按照市、区级要求设计学校心理活动的方案,并通过学校的官微、升旗仪式、广播、板报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宣传,活动结束后,大多数学校也会对活动进行总结,并参与市、区级的各项评选[3]。只有进行总结、提炼和升华,才能不断优化后续的活动。今后应继续鼓励学校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逐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质量。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价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逐步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这项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评价体系也并未健全。目前,国内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个别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学生心理档案等工作的评价都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与探讨[4],但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评价却未有涉及。此外,上海市中小学开展了13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月),但多年以来并未探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究竟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调查了浦东新区小学是否评价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以及从哪些因素进行评价,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98所(74%)小学通过调查、访谈或其他方式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进行了评价,34所(26%)小学未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的参考因素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有113所(85.6%)小学认为学生、教师、家长的参与会面与他们对活动的反馈是评价活动效果的重要参考因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纳入了家长和教师,能呈现多主体的特点,因此,在评价方法的设置上也需纳入不同的评价主体。
表1中的评价方法设置了学生、教师、家长等不同的评价主体,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方式,能够直观地考察活动的评价反馈,能较好地评价活动的外显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具有愉悦学生身心、激发学生活力、营造心理健康氛围、促进家校社协同育心等内隐效果,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最重要、最显著的作用和效果。然而,内隐效果的考察不仅需要精细的设计,还需要遵守心理测量伦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因此,并未有研究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内隐效果进行探讨。
(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所需的支持
本调查通过开放题“您的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遇到过哪些困难?需要哪些帮助?”来了解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所需的帮助和支持。在对回答进行分类后,调查结果如图6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浦东新区32所(24.2%)小学认为需要有可供借鉴、参考的活动与资源,帮助他们设计出专业而科学的活动;23所(17.4%)小学认为需要有专家提供专业的指导。提供更充裕的活动时间、提高学校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各部门人员的配合、提供更为充裕的经费支持等也是部分学校提出需要获得的支持与帮助。可以看到的是,浦东新区各小学需要获得的支持大多集中在如何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专业化程度方面,这说明,虽然浦东新区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面已经实践了14年,但仍需提升这项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程度。
三、讨论与建议
(一)小学普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部分明确指出“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5]。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个别心理辅导逐渐开展起来,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始时间远远晚于此。如前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服务全校师生和家长,且具有天然适合小学生的优势,当下,上海市的小学普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这是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途径多样化、对象多样化的体现,也是上海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大进步。
(二)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还需提升规范化和专业化程度
本次调查发现,上海市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活动形式、活动流程和人员队伍的专业性方面都有待提高。活动形式方面,有超过40%的学校希望有可供借鉴的活动资源和专业指导,这说明上海市的小学虽然采取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但无论是心理绘画、心理剧还是心理游戏等,每种形式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领域,学校在采用这些形式的时候,需要获得专业指导以保证活动的专业性;活动流程方面,部分小学在宣传动员和总结升华方面有所欠缺,而这两个环节的缺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活动效果,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流程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化;人员队伍方面,与中学相比,上海市小学心理教师的专业背景、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活动的专业性,区域教研部门可邀请专家对教师开展专项培训,也可邀请优秀学校进行经验传授,帮助小学心理教师将所学所得直接运用到相关工作中。
(三)小学应进一步考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内隐效果
虽然浦东新区所有的小学都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有近三分之一的学校并未评价活动的效果。如何评价活动效果,也是摆在各中小学面前的难题。如果只是考察学生、家长和教师三类评价主体的参与程度及反馈等外显效果是远远不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多大程度上愉悦了学生的身心、激发了学生的活力,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家校社协同育心,考察这些内隐效果才能从根本上证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意义与作用。考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内隐效果,应该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实践和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参考文献
[1]吴增强. 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浅论[J]. 江苏教育,2019(8):25-30.
[2]廖静瑜. 怎样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7.
[3]章学云. 区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实施体系研究——基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实践研究[J]. 现代教学,2017(24):47-52.
[4]吴增强. 学校心理辅导通论:原理·方法·实务[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212/t20121211_145679.html,2012-12-11.
编辑/卫 虹 李梓萌 终校/黄潇潇 黄偲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