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究
作者: 余宝丝摘要:聚焦“双减”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研究,通过探讨语文作业设计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紧密关系,分析如何在语文作业设计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深入阐述,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34-0074-03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政策强调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教育回归学校和课堂。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既保证教学质量又能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同时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契机。通过精心设计的语文作业,可以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心态。
一、语文作业设计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一)语文作业设计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的引领下,语文作业设计不仅是知识巩固与技能提升的手段,更是塑造学生积极心理状态的重要途径。合理的作业设计,如设置分层次的任务、引入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或情景模拟,能够更好地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难度和挑战中获得成长,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这种正向的激励机制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成功经验,增强自我效能感,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二)心理健康教育为语文作业设计提供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认知发展及行为表现,其理念与2022年版课标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目标不谋而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融入语文作业设计,意味着在设计作业时需充分考虑学生的情绪状态、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确保作业既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又能兼顾其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例如,通过设计情绪表达类的写作练习,引导学生以文字为媒介,自然地抒发情感,学会情绪调节与自我反思,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并促进语文学科的学习。
(三)两者相互促进,共筑全面发展之路
语文作业设计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能使两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一方面,富含心理健康教育元素的语文作业设计,能够引导学生以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积极心态和良好习惯,又会反过来促进语文学习的深入和高效,形成良性循环。这种双向促进的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更有助于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良好心理素质的未来社会公民,真正实现2022年版课标所倡导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语文作业设计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依据2022年版课标中强调的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要点,在学习了某篇童话故事后,可以巧妙地让学生改编故事结局或者鼓励他们创作一个新的童话故事。这样极具趣味性的作业,如同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充满奇幻色彩的大门,他们可以尽情地在想象的世界里遨游。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能锻炼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可以在创作过程中毫无拘束地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当他们沉浸于自己创造的独特故事中时,会体验到一种由衷的快乐和满足感,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让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自信去面对学习与生活。
(二)分层设计作业,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亦是如此。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分层设计作业是十分必要的。就如同给不同的花朵提供适宜它们生长的土壤和养分。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的作业,比如撰写小作文、进行专题研究等,让他们能在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中探索和驰骋,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适宜布置一些基础巩固性的作业,帮助他们夯实基础,逐步提升。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作业,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同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所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当学生们都能体验到成功时,他们的自信心会极大增强,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后续的学习中。
(三)设计合作性作业,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布置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比如小组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等。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沟通、协作和配合。他们要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想法,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他们懂得团结的力量,也能很好地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学生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这些优秀的品质将伴随他们一生,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同时,通过合作,学生们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从而增强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2年版课标倡导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或者让学生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讨论和评价。这样的开放性作业,就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学生思维的大门。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被极大地激发,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当他们面对各种问题时,不再畏惧,而是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和探索精神,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设计情感体验性作业,培养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情感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感恩之情,或者记录自己生活中的一件感人小事并分享给同学。这类作业能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深入地感受和体验各种情感。通过书写感恩信,学生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父母的爱和付出,从而增强感恩之心;记录感人小事则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同时,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情感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他们学会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让他们的内心更加丰富和充实。在情感的滋养下,学生们会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语文作业设计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例分析
(一)深化分析:古诗意境图的情感共鸣与心理舒缓
当学生们学习完一首古诗,例如《望庐山瀑布》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一幅古诗意境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深入感悟古诗所描绘的壮丽景象,将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有的学生可能会着重描绘飞流直下的瀑布,用奔腾的线条展现其雄伟气势;有的学生可能会精心勾勒庐山的巍峨轮廓,以凸显其壮观;还有的学生可能会为画面增添一些细节,如缭绕的云雾、苍翠的树木等,以丰富整个画面的意境。
这样的作业设计,全方位地考查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学生们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会积极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可能会在脑海中不断构想出各种画面,然后挑选出最能体现古诗意境的那一个。当他们最终完成那幅充满创意的古诗意境图时,内心会涌起强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他们会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图像,这种自我肯定对其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就如同在心灵花园中种下了一颗自信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种子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二)拓展探讨:写作疗愈与心理韧性的构建
开展“心情日记”系列作业活动,让学生每日、多日或每周写一篇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短文。起初,有些学生可能会感到有些畏惧和迷茫,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担心自己写得不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一次次的尝试,他们逐渐克服了写作恐惧,开始享受用文字表达想法和感受的过程,在写作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有的学生可能会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有的可能会写一次难忘的旅行,还有的可能会写自己的梦想和追求。通过这样持续不断的写作练习,学生不仅培养了写作兴趣和自信,还在表达自我的过程中增强了心理韧性。他们学会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轻易放弃,而是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驰骋,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种自由和畅快让他们的内心更加充实和强大。
(三)深化解读:语文课本剧表演的心理与社会技能提升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语文课本剧的表演,例如《狐假虎威》。学生们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会根据各自的特长和优势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有的学生擅长表演,就担任主要角色;有的学生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就负责协调和安排;有的学生擅长绘画,就负责制作道具等。在排练的过程中,他们需要相互沟通、协调和配合。当遇到分歧时,他们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样的经历,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语文素养,还学会了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能力将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他们站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己的风采时,那种紧张与兴奋交织的感觉会让他们终生难忘。他们会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感到骄傲,这种成就感会进一步增强其自信心和勇气。
这样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成长经历,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的作业设计,可以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设计出既有趣又有效的语文作业。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语文作业设计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体系,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与文献
[1]宋晓燕. 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情感读本,2022(32):10-12.
[2]王文平. 增效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跨学科作业的设计方法[J]. 考试周刊,2022(36):37-41.
[3]颜欣玮. 小学跨学科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初探[J]. 现代教学,2022(Z1):32-33.
编辑/卫 虹 李梓萌 终校/孙雅晨
注:本文系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PY2023-JC23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