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师

作者: 王静

面具师0

关键词:一致性沟通;人际交往;心理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35-0034-03

【活动理念】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人际交往指导是高中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对友谊有着强烈的渴望,渴望同伴能够喜欢自己、认可自己,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很多学生为了获取友谊而讨好他人,受到伤害却不自知。萨提亚在《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一书中提到:讨好者是指使用讨好、逢迎的态度,努力取悦对方,倾向于什么都说“是”来得到别人的认可。本节课采用心理剧的形式,呈现讨好型交友模式背后的心理原因。运用萨提亚雕塑技术,引导学生觉察讨好型沟通带给双方的感受。最后结合“一致性沟通模型”,引导学生探索有效的沟通模式,懂得关爱自己,理解他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一致性沟通模型中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要素的含义。

2.情感目标:懂得关爱自己,理解他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3.行为目标:学会运用一致性沟通模式化解人际冲突。

【活动方法】

角色扮演,萨提亚雕塑技术,团体讨论。

【活动准备】

学生自编心理剧“面具师”剧本,课前排练好心理剧。准备多媒体课件、面具等。

【活动对象】

高中二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走进心理小剧场

教师开场:欢迎同学们走进心理课堂,开启心灵探索之旅!最近老师在辅导中听到一位同学的交友烦恼,是什么烦恼呢?让我们通过一段心理剧一起了解一下吧。

演员上场表演心理剧“面具师”,其他学生观看。

第一幕

小熙独白:如你所见,我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但其实我还有另外一重身份——面具师(戴上面具)。我通常以面具示人,目的就是获得所有人的喜爱。我的面具叫“逢迎取悦”。

同学A:坏了,我忘记带饭卡了(注意到小熙)。小熙,我可以借用一下你的饭卡吗?

小熙:这……(想到自己饭卡里钱也不多了,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没问题,拿去用就行。

同学B:对了,小熙,你周日下午能来帮我们小组装饰黑板吗?

小熙:可我……(想到周日下午还有事,犹豫了一下)

同学B:(抱住小熙的胳膊)行不行呢,你美术这么好,就帮帮我们吧。

小熙:(满脸迎笑,点头答应)那好,我周日下午来学校。

同学B:小熙,你人真好!

同学A:你看某明星的演唱会了吗?

同学B:当然看了啊,原来你也喜欢他!

小熙:(小声)大家好像都很喜欢这个明星,要不我装成粉丝参与讨论吧,这样就能合群一点了(凑过去)。我也喜欢这个明星好久了!

同学A:太好了,要不我们成立一个后援会分会吧!

同学B:我同意!

小熙:(连连点头)我……我也同意。

小熙独白:(面向观众,摘下面具)怎么样?戴上这个面具,大家更喜欢我了。(得意地)

第二幕

同学A:小熙,我正找你呢。你昨天没忘记给那个明星投票吧?

小熙:(赶紧戴上面具)啊?什么投票啊?

同学B:就是微博上那个投票啊,我不是提醒过你了吗?

小熙:啊!对不起,我忘记了。

同学A:你怕是个假粉丝吧,这么重要的投票都能忘?

同学B:我看她根本就不是什么粉丝,跟风瞎附和罢了,我们走吧。(拉同学A走)

同学A:(小声呢喃)不懂装懂,没想到她是这样的人!

小熙望着同学离去的背影,伸手想要挽回。

同学C:小熙,下周末元旦布置教室,再发挥一下美学天赋,一起来装饰教室吧!

小熙:(犹豫,想起下周末姥姥过生日)下周末我有事来不了。

同学C:小熙,这么重要的事你都不帮忙,我看你平时是假热心吧!

小熙:(痛苦地趴在桌子上)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啊?

设计意图:用校园心理剧呈现校园中常见的讨好型交友方式,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二、体验感悟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学生回答。

问题1:小熙用了何种方式去交朋友?她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去交朋友?

生1:小熙通过讨好别人去交朋友,这样做是为了得到大家的喜欢,让大家觉得她人很好。

问题2:小熙经历了什么?

生2:小熙满怀信心地去交朋友,以为通过讨好就能得到大家的喜欢,没想到最后却被同学讨厌。

问题3:小熙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生3:大家习惯了小熙“老好人”的形象,小熙一旦拒绝,反而让同学们以为她平时的热心是装的,小熙“老好人”的人设一下子崩塌了。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小熙为了结交朋友而委屈自己,显然这样的友谊是不对等的。让我们定格画面,把这种交友模式呈现出来,进一步感受一下在这段关系中不同人物内心的感受。

定格画面,呈现情境。

1.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小熙,另一人扮演剧情中的同学。

2.小熙的扮演者戴上面具,以半蹲的姿势看向对面的同学。

3.小熙像陶土一般可以被对方随意雕塑。

师:现在的你就是角色中的你,我们共同体会一下在这段关系中不同人物的内心感受。

师:小熙的感受如何?

生4:我感觉很累,后背僵硬,腿有点酸。

生5:被随意捏造,我感觉挺委屈的。

生6:我感到愤怒,对方似乎并没有体会到我的付出。

师:这样相处下来大家都会很累,时间久了还会引发矛盾和冲突。请同学们摘下面具,原地跳三下,此时你不再是角色,而是你自己。

设计意图:运用雕塑技术直观地呈现讨好型沟通模式,引发学生对沟通姿态的觉察和思考。

三、心理科普—— 一致性沟通

师:小熙如梦方醒,决定作出改变,她希望自己与人相处时更轻松自在。那么,小熙应该作出哪些改变呢?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

生1:小熙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2:小熙要学会拒绝别人。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有道理。我们不能总是关注别人的感受,要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一味地拒绝别人。我们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呢?这就需要我们学会一致性沟通。

教师呈现一致性沟通三要素(见图1)。

一致性沟通是指同时兼顾自我、他人和情境,既关注到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又能对当前的情境做出合适的反应。例如:

同学C:小熙,下周末元旦布置教室,再发挥一下美学天赋,一起来装饰教室吧!

小熙:(犹豫,想起下周末姥姥过生日)下周末我有事,可能……可能来不了。

同学C:小熙,这么重要的事你都不帮忙,我看你平时是假热心吧!

师生互动:在这个情境中,小熙的需要是什么?同学的需要是什么?小熙该如何对当前的情境(实际情况)作出合适的反应?

学生分享,教师点评、引导。

师总结:只要我们学会理解彼此,解决问题并不难。小熙可以和同学说:“我知道你很想布置好教室,但我也很久没和家人团聚了。距离元旦还有一周,我想我们可以提前想想布置方案和需要购买的装饰用品,到时候就辛苦你了!”听了这番话,同学们的感受如何?

生:就不会那么生气了。因为这番话不仅表达出自己的需要,也照顾到了同学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会一致性沟通,提升沟通技能。

四、学以致用

师:在人际交往中,无论面对父母、老师还是同学,当自身感觉不舒服时,都可以采用一致性沟通。压抑自己或逃避问题都不利于身心健康。

案例练习1:临近期末,这天正赶上小宇的小组值日,小组其他同学却都忙着复习功课。她不敢提醒大家,谎称自己没什么要背的,一个人默默地打扫了教室。

案例练习2:晚上小叶复习功课时,妈妈频繁进屋送水果和牛奶。小叶虽不想被打扰,但理解妈妈的好意,选择了忍耐。

案例练习3:小阳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老师给小阳布置一些任务,可是小阳作业太多,他感到力不从心,想拒绝又怕让老师失望。

体验活动:

1.两人一组,每组选择一个案例,面对面站立或坐着,目光平视。

2.尝试运用一致性沟通去表达。

学生分享,教师适当引导、点评。

设计意图:练习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运用一致性沟通来应对人际冲突。

五、升华总结

师:改变后的小熙决定给自己写一封信,请大家一起帮她完成这封信。

从今天起,我不再压抑自己,要学会表达自己。我不再 自己,而要 自己。我要善待自己的 ,我要善待自己的 。我接纳你的 ,听见你的 ,看见你的 。道歉的时候不必 ,反对的时候无须 ,同你讲道理时也无须 。如果我也能从你那里得到相同回馈,那么,我们之间就是真诚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所学方法迁移到生活中。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形式新颖,教学过程重参与、重体验,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本节课有两处亮点。一是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心理剧,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还对校园中常见的讨好型交友方式进行了直观的呈现。二是运用萨提亚雕塑技术,通过两人一组的雕塑体验,引发学生对讨好型沟通姿态的觉察和思考。

参考文献

[1]维吉尼亚·萨提亚. 与人联接[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5.

编辑/张国宪 终校/黄潇潇

上一篇: 多样你我他
下一篇: 情感“翻译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