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社会支持对利他行为的影响:自我肯定与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的链式中介作用

作者: 李苏玲 向祖强 樊晏辰 周洁莹 崔洪波

领悟社会支持对利他行为的影响:自我肯定与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的链式中介作用0

摘要:为考查自我肯定和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利他行为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采用自我肯定量表、情绪调节策略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利他行为量表对858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得出以下结果:(1)相关分析显示,领悟社会支持、自我肯定、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和利他行为呈两两正相关;(2)中介模型分析表明,领悟社会支持能直接显著预测高中生利他行为,也能分别通过自我肯定、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以及两者的链式关系间接作用于利他行为。研究表明,良好领悟社会支持对高中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领悟社会支持能促进高中生提高自我肯定水平和使用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增加利他行为表现。

关键词:领悟社会支持;利他行为;自我肯定;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3)01-0023-06

一、引言

高中时期是个体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自我认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个体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作为国家未来栋梁的高中生群体,其优良道德风范的培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当代青年的利他行为弱化已成为普遍现象,使得个体责任感缺失、社会群体凝聚力下降[1]。利他行为是指在不求任何形式的回报下而自愿产生助人的行为[2],这对个体和社会的良好发展具有积极作用[3],因此,对高中生利他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领悟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感知到被支持、尊重和理解的主观情绪体验[4],是高中生获得积极情感和帮助的重要路径,对个体心理层面的支持起关键作用,缓解个体所面对的压力[5],增进个体幸福感与自我效能感[6]。米歇尔等人提出的认知-情感系统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个人与情景交互作用的产物,但情景(社会支持)并非直接影响行为(利他行为),而是首先影响个人因素(领悟社会支持),进而影响行为。基于社会交换理论[7],人际交往遵循“社会经济学”原则,个体总是期望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利益,因而人际互动中,个体感到的社会支持越多,获益感也更大。研究发现,个体获得越多社会支持,越倾向于对他人施以援手,发生利他行为的频率更高[8-9],因此,我们认为领悟社会支持是利他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领悟社会支持能正向预测高中生利他行为。

自我肯定是指当个体面对不利情况时,通过肯定与当前威胁领域无关的自我价值,维持自我完整性,降低防御反应[10],即当个体接收到威胁信息,将激活自我防御机制,使得注意聚焦于对个体最重要的自我价值,避免个体陷入负面的情绪状态,能从多角度看待威胁信息,从而关注信息本身的价值[11]。研究发现,领悟社会支持是促进个体获得自我肯定的重要环境变量,可以增强个体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提高个体的自尊水平[12],即对自身有更积极的评价,更加肯定自我,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自我肯定的水平[13]。基于自我肯定理论,个体倾向认为自己是善良、道德的人[14],有越高自我肯定水平的个体越可能做出利他行为[15]。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自我肯定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利他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情绪调节策略是指通过使用一定的策略影响个体自身的情绪活动[16]。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是常见的两种情绪调节策略,前者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理解和认识来降低情绪反应,后者通过抑制情绪表达行为以降低主观情绪体验[17]。研究发现,领悟社会支持可正向显著预测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18-19],个体拥有较强的领悟社会支持能力,报告使用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更多,他们往往也拥有较多的人际资源[17],表现出利他行为倾向[20],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利他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此外,还有研究表明自我肯定水平高的个体更擅长使用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使得自身保持积极情绪[21]。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4:自我肯定和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利他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领悟社会支持不仅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利他行为,也会通过自我肯定和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间接影响利他行为。已有关于利他行为研究中,研究群体大多为大学生,缺少对高中生群体利他行为的研究,因而本研究将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考察自我肯定和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利他行为之间的作用机制,以进一步阐明领悟社会支持、自我肯定、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和利他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提高青少年的利他行为提供研究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抽取广东省广州市某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测量,通过班主任对高一高二学生发放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58份,样本中高一学生268人,高二学生590人,男生350人,女生508人。

(二)研究工具

1.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该问卷由 Zimet 等编制,黄丽、姜乾金、任蔚红[22]引入国内并做了一定的修订,分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三个维度,共有12题目,量表釆用“极不同意”到“极同意”7点计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所领悟到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bach α系数为0.87。

2.自我肯定量表

采用Goldberg编制,李虹、梅锦荣[23]修订的自我肯定量表进行测量,该量表由9道题组成,采用“是=1”到“否=0”2点计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肯定程度越强。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bachα系数为0.71。

3.情绪调节策略量表

采用王力、陆一萍、李中权[24]修订的情绪调节量表,包括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个维度,共 10 个项目,采用“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7 点计分,分数越高表明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频率越高。在本研究中分量表的Crobachα系数分别为0.775和0.640,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0。

4.利他行为量表

该量表由李艳芳[25]编制,包含五个维度:利他行为责任性、尊重和关心他人、关心和关注自己、利他行为表现、利己性行为与观念,共 22 个题目,采用“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7 级计分,总分越高,表示利他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五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均在0.6~0.75之间,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为0.82。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26.0软件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采用ProcessV4.0扩展组件插件进行中介模型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收集数据采用自我报告法,因此,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对领悟社会支持、自我肯定、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和利他行为等变量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经旋转的因素分析得到11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17.90%,小于40%的临界值,表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对领悟社会支持、自我肯定、情绪调节策略与利他行为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领悟社会支持与自我肯定呈显著正相关,r=0.33,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呈显著正相关,r=0.29,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策略呈显著负相关,r=-0.13,

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利他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32,p<0.01;自我肯定与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呈显著正相关,r=0.21,p<0.01;自我肯定与利他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22,p<0.01;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与利他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15,p<0.01;表达抑制策略与自我肯定和利他行为的相关不显著。接下来本文将重点分析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

(三)回归与中介效应分析

对主要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以领悟社会支持为自变量,利他行为为因变量,自我肯定与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为中介变量,控制性别和年级变量,采用Bootstrap法抽取5000个样本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设置99%的置信区间,使用Hayes编制的SPSS宏程序PROCESS的模型6检测,结果表明:领悟社会支持对利他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3,p<0.001),领悟社会支持对自我肯定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4,p<0.001),领悟社会支持对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6,p<0.001),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对利他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0,p<0.001),自我肯定对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2,p<0.001),为下一步中介效应检验提供了依据。回归分析详见表2。

中介效应检验(见表3和图1)显示:领悟社会支持对利他行为的直接效应量为0.23,占总效应量的71.88%;由自我肯定与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产生的间接效应的Bootstrap99%置信区间都不包含0,表明自我肯定与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在社会支持对利他行为的影响中都起显著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均为0.04,占领悟社会支持对利他行为总效应的12.50%;同样地,自我肯定和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的链式中介效应也显著,链式中介效应值为0.01,占领悟社会支持对利他行为总效应的10%,表明领悟社会支持能对高中生利他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也能通过自我肯定与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和链式中介产生影响。

四、讨论

(一)领悟社会支持对利他行为的影响机制

本研究发现,在控制性别、年级的条件下,高中生群体的领悟社会支持和利他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对利他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说明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利他行为倾向越高,与以往研究在不同群体中得到结果一致[26],支持了本研究的假设1。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交互的,包括相互奖励活动的交换,个体之间的社会交往遵循互惠的社会规范,即个体获得帮助会产生感激的心理体验,并试图以某种方式回报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体验到的社会支持是影响利他行为的重要变量[7]。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主观意识对行为具有调节作用。个体领悟社会支持越多,在主观意识上感知到的支持越多,这为促进亲社会行为发生提供了良好环境[27],而当个体感知到融洽的人际环境和亲密的组织关系时,会促使个体产生利他行为[28],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感受来自各方支持越多的高中生,更愿意向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努力回馈社会,激发更多利他行为。本研究还发现男生的利他行为显著多于女生,与人们的认知存在偏差,可能与男高中生高度关注自身社会形象有关,出于维持个人良好社会形象,表现出更多利他行为。

(二)自我肯定、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利他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本研究进一步发现,领悟社会支持通过多种途径对高中生利他行为产生促进作用。

首先,自我肯定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利他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说明领悟社会支持对高中生的利他行为作用可以通过自我肯定的中介作用实现,研究假设2得到验证。自我肯定是由感知到自尊下降而诱发寻求自我价值完整性的行为,可以缓解由感知自尊下降带来的心理状态失衡。感知获得社会支持多的个体往往对自我价值的评价较高[29]。当面临不利环境时,领悟社会支持高的个体更能感知到他人提供的帮助,对自我的能力与价值的评价更积极,倾向于对自我进行肯定,这可以提高信息的接收能力[30],能更好感知与理解他人的处境[31],换言之,领悟社会支持提高了个体自我肯定水平,进而促进高中生的利他行为。

其次,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说明领悟社会支持对高中生利他行为的影响可以通过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实现,支持了本文研究假设3。个体拥有良好的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在认知上更倾向于对他人的帮助作出积极归因,产生感激的情感[32],更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即领悟社会支持能力有助于个体使用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从而产生更多的利他行为。此外,本研究发现表达抑制情绪调节策略与高中生利他行为无关,而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对高中生的利他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可能原因为表达抑制情绪调节策略只是控制了个体情绪状态不发生改变,具有短时效应,只能暂时缓解当下情绪体验,而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是个体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认知来改变情绪状态,具有长期效应,与前人研究一致[20]。另外,本研究发现女生比男生更多使用认知重评或表达抑制的情绪调节策略,以往普遍认为,女生的内心情感体验更丰富与细腻,因而内部心理体验与外部环境更容易产生冲突,需要更多使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来帮助自身评价情绪事件,以保持情绪的稳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