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父母教育卷入和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作者: 刘家琼 程刚
摘要:为探讨父母教育卷入和心理韧性在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生活满意度间的作用,选取565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父母教育卷入问卷、心理韧性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进行了横向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育卷入、心理韧性和生活满意度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父母教育卷入和心理韧性在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生活满意度间存在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
关键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育卷入;心理韧性;生活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3-0018-06
一、引言
近几年,积极心理学成为研究热潮,其中生活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LS)这一积极心理学的重要变量也受到了重点关注[1]。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人根据自己选择的标准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总体性认知评估,是衡量个体主观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2]。
研究发现,高中阶段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如果经常体会到积极满意的感受,那么他基本上也会积极对待学习和生活,并且有良好的身心体验[3],如果经常体会到消极不满的感受,则容易产生抑郁等负面影响[4]。由此可见,对生活满意度进行研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目前,社会阶层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越高的中学生,往往其生活满意度也越高,即家庭SES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水平[5-6]。家庭 SES指家庭所拥有的有价值资源在其所处社会中的层级排名,它体现了个体占有资源的差异,代表了家庭物质环境有效、稳定的综合性指标,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
中学生家庭SES如何影响其生活满意度,在此过程中会有哪些因素发挥中介作用?通过梳理文献后发现,根据家庭压力模型的理论来看,个体的家庭SES之所以影响生活满意度水平,往往是由于家庭的经济状况会影响家长对待子女的教育态度和能力,尤其是家庭SES比较低的家长,会承担较重的生活压力,他们不得不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以保障生存,相对来说更容易在生活中遭遇负性经历,这些家庭的父母和子女的互动和交流是较为缺乏的,即这些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卷入是较少的[8]。
父母教育卷入(Parental educational involve-ment)是一个多维度结构,是父母为了促进孩子取得更高学业成就的一种积极行为,代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支持程度,包括父母的教育期望和态度,以及在家庭和学校中做出的促进孩子取得更好学业成就和心理发展的各种行为,如父母对孩子的学业辅导、沟通交流和发展期望等[9]。现有实证研究发现,高家庭SES的父母通常在与孩子交流时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教育方式[10],SES越高的家庭则父母教育卷入水平也越高[11-12]。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父母教育卷入水平越高的家庭,往往其子女的数学焦虑水平越低[13]、问题行为和抑郁情绪越少[11,14-15]。而焦虑、问题行为和抑郁情绪都是衡量心理健康的指标,生活满意度也是心理健康的指标之一。
因此,本研究推测父母教育卷入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鉴于此,本研究推测父母教育卷入在中学生家庭SES与生活满意度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发现生活满意度的形成会受家庭 SES和父母教育卷入的影响,但从生态系统理论模型的观点来看,家庭SES和父母教育卷入都属于外部因素,它们还需要通过内部因素对个体产生作用。
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指出,微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这四个由内而外的重要相关系统会影响到个体生理与心理的生存与发展[16]。而在个体的内部因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心理韧性(Resilience)[15]。
近年来,心理韧性作为一种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内源性因素和个体自身具有的积极心理品质,不仅能够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还能够帮助个体积极应对不利处境,以获得有利于个体健康成长的积极结果,故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17]。心理韧性指的是个体在面对生活压力与经受挫折时的有效应对和良好适应[1]。现有研究发现心理韧性越高的个体,其生活满意度也越高[17-18]。同时,研究发现父母教育卷入与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教育卷入越多的个体,其心理韧性水平也越高[19-20]。
由此本研究推测心理韧性可能在父母教育卷入与中学生生活满意度间存在中介作用。
此外,程刚、王阳茜、黄云等[19]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在西南地区抽取了两所高中阶段学校的595名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探讨父母教育卷入和心理韧性在中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班级同伴地位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家庭SES、父母教育卷入和心理韧性这三个研究变量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并且父母教育卷入在中学生家庭SES与心理韧性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故推测,在本研究中,父母教育卷入在中学生家庭SES与心理韧性间也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家庭压力模型与生态系统理论,可以发现父母教育卷入和心理韧性可能在中学生家庭SES与生活满意度间存在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虽然已有研究分别探讨了四个变量间的两两关系,但尚未有研究采用链式中介模型来系统探讨四者之间的关系。故本研究拟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父母教育卷入和心理韧性在中学生家庭SES与生活满意度间的链式中介作用,基于现有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1)中学生家庭SES 、父母教育卷入、心理韧性与生活满意度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2)父母教育卷入和心理韧性在中学生家庭SES与生活满意度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贵州省的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的部分学生作为被试参与问卷调查,经学生及学生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用实名制调查方式发放问卷。
调查包括两个部分:学生完成部分是按班由学生集体填写心理韧性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后当场收回,测试时间在30分钟内;监护人完成部分是由学生带给监护人填写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和父母教育卷入问卷后统一收回。
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74份(回收率95.667%),剔除无效问卷9份,得到有效问卷565份(有效率98.432%)。在性别上,男生246人(43.540%),女生319人(56.460%);在年级上,初一年级72人(12.743%),初二年级120人(21.239%),初三年级77人(13.628%),高一年级76人(13.451%),高二年级133人(23.540%),高三年级87人(15.398%)。被试年龄范围是 12~19 岁(M=15.945,SD=1.882)。
(二)研究工具
1.中学生家庭SES评估
本研究中的中学生家庭SES是参考程刚等[6]的评估方式来进行评估计算,从中学生父母的家庭年收入、职业以及文化水平这三个方面来评估计算中学生的家庭SES。首先,发放问卷收集中学生父母的家庭年收入、职业以及文化水平信息,并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标准对中学生父母的文化水平进行赋值[21],采用李春玲[22]编制的职业声望指数对中学生父母的职业进行赋值。其次,分别取中学生父母的职业以及文化水平中的最高值来代表相应变量的得分。最后,补齐缺失值,并运用公式计算出家庭 SES值。
在本研究中,中学生家庭 SES的得分范围在-1.47~4.11之间,得分越高表明其家庭SES越高。
2.父母教育卷入问卷
本研究中的父母教育卷入是采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的父母教育卷入问卷来进行测量[23]。该问卷共包含7个项目,主要用于测量父母与子女的互动水平。使用5点计分法,指导被试在每一个项目的五个选项中选择最能表示自己真实感受的选项,如:和孩子讨论学校里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从不或几乎不,2=每年1~2次,3=每月1~2次,4=每周1~2次,5=每天或几乎每天。总分越接近35分则表示父母与子女的互动水平越高,总分越接近7分则表示父母与子女的互动水平越低。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35。
3.心理韧性量表
本研究中的心理韧性采用于肖楠和张建新[24]翻译修订的心理韧性量表(CD-RISC)中文版来进行测量[25]。该量表共包含25个项目,由坚韧、自强、乐观三个维度构成,其中坚韧维度有13个项目,自强维度有8个项目,乐观维度有4个项目。使用5点计分法,指导被试在每一个项目的五个选项中选择最能表示自己最近一个月内真实感受的选项,0=从不,1=很少,2=有时,3=经常,4=几乎总是。总分越接近100分则表示心理韧性水平越高,总分越接近0分则表示心理韧性水平越低。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90。
4.生活满意度量表
本研究中的生活满意度采用Diener等[26]编制、邱林和郑雪[27]编译的中文版来进行测量。该量表共包含5个项目,使用7点计分法,指导被试在每一个项目的七个选项中选择最能表示自己真实感受的选项,1=强烈反对,2=反对,3=有点反对,4=既不赞成也不反对,5=有点赞成,6=赞成,7=极力赞成。总分越接近35分则表示生活满意度水平越高,总分越接近5分则表示生活满意度水平越低。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725。
(三)数据分析
采用SPSS22.0对中学生家庭SES、父母教育卷入、心理韧性和生活满意度这四个研究变量进行数据录入、描述统计以及相关分析等;并采用Mplus 7.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来进行中介效应分析,采用偏差校正bootstrap方法检验父母教育卷入和心理韧性在中学生家庭SES与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效应的显著性。在Mplus 7.0中设定抽取 5000个 bootstrap 样本,当bootstrap 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 0时,则说明参数估计值显著;当bootstrap 95%的置信区间包含 0时,则说明参数估计值不显著[28-29]。
(四)共同方法偏差控制
共同方法偏差(Common method biases)是指因为同样的评分者或数据来源、同样的项目语境、测量环境以及项目本身特征所造成的校标变量与预测变量间的一种人为的共变[30]。本研究中,中学生家庭SES得分是根据父母自我报告的人口统计学信息换算得出;父母教育卷入是由父母自评,采用5点计分方式收集;心理韧性由学生自评,采用5点计分方式收集;生活满意度由学生自评,采用7点计分方式收集。本研究采用的测量形式和计分方法均不相同,共同方法偏差对本研究测量结果的影响较小,故不再进行共同方法偏差统计控制。
三、研究结果
(一)中学生家庭SES、父母教育卷入、心理韧性和生活满意度的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
表1列出了中学生家庭SES、父母教育卷入、心理韧性和生活满意度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皮尔逊积差相关距阵。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学生家庭SES、父母教育卷入、心理韧性和生活满意度这四个变量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162~0.323,p<0.01)。
(二)父母教育卷入和心理韧性在中学生家庭SES与生活满意度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为了有效控制测量误差,采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检验父母教育卷入和心理韧性在中学生家庭SES与生活满意度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根据吴艳、温忠麟[31]等的建议,当研究目的是检验变量间的结构关系而不是考察变量的测量结构时,可以使用打包法以降低误差,提高共同度。本研究中所有变量均为潜变量,中学生家庭SES变量由中学生父母的家庭年收入、职业以及文化水平表示,将父母教育卷入随机打包成三个项目包,心理韧性由坚韧、自强、乐观三个维度来表示,并将生活满意度随机打包成两个项目包。测量模型由中学生家庭SES、父母教育卷入、心理韧性和生活满意度这四个相关的潜变量组成。结果表明,本研究模型拟合良好:χ2/df=3.510,SRMR=0.047,RMSEA=0.067,CFI=0.962,TLI=0.944。如图 1所示,除了家庭SES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效应不显著外(p>0.05),其他路径系数均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性水平(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