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调查研究
作者: 刘在花
摘要:学习满意度是学生满意度最重要的方面,既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质量的主观感知和评价,也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解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的现状与特点,对1251名3~6年级流动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84.41%的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较低;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流入地时间不足1年的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最高;父母学历越高的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越低;学生干部学习满意度显著低于非学生干部;学习成绩越好的流动儿童,其学习满意度越低。基于此,教育工作者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全力提高教学质量,引导流动儿童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
关键词: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现状;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3)30-0013-07
一、问题提出
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流动儿童教育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确保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372.41万人。其中,在小学就读的有984.11万人,在初中就读的有388.30万人[1]。虽然我国流动儿童的入学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他们存在学习适应不良、逃课、旷课、学业困难和辍学率较高等问题[2],值得高度关注。
二十大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3]。“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4]。学业问题是当前我国流动儿童教育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教育研究者应优先关注和探讨的重要研究课题。促进学生的学业是学校的基本使命之一,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家长等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学生满意度与教育质量密切相关,学生满意度测评可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5]。学习满意度是学生满意度最重要的方面,它既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质量的主观感知和评价,也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促进教学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影响深远[6]。
学习满意度指的是一种对学习的满足感、愉悦感的测度或者衡量[7],包括课程教学、文化氛围、教育环境、教育服务和教育活动等多方面内容[8]。学习满意度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因学习需求得到满足而获得的一种感觉和态度[9]。学习满意度可以有效预测生涯规划、学习成效、学习动机、教学效果和心理健康等[10],被视为学习质量的主体性评价,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11]。重视学生的满意度体验,深入考查学生的学习经历和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理应成为我国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任务。
我国关于学习满意度的研究起步较晚,直至21世纪初,个别学者才关注这一领域。2010 年后我国关于学习满意度的相关研究开始增多[6]。截至目前,我国学习满意度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大学生,对中小学生学习满意度的研究较少,而对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的研究更是罕见,急需开展相关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拟调查当前我国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的现状与特点,为提高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确保流动儿童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北京、上海、武汉,采用方便取样各选取1所打工子弟学校的3~6年级流动儿童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60份,回收问卷1251份。其中,男生705人,女生546人;3年级288人,4年级297人,5年级330人,6年级336人。
(二)研究工具
参照学习满意度相关文献和专家意见,结合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现状,自编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量表。该量表为4点量表,共38个条目,包括课堂环境、教学技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庭关系、学业成就6个维度。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分半信度系数为0.87。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项目3、4、25的因素载荷低于0.3,删除这三个项目后,再次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各项目在其所属维度的载荷处于0.33~0.76之间,说明整个量表具有较好的项目结构效度。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整体拟合指标为:χ2/df=4.10(<5),NFI=0.97,TLI=0.97,CFI=0.95,RMSEA=0.05(<0.08)。可见,自编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量表信效度较高,适用于流动儿童。
三、研究结果
(一)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现状
因为每个维度的题目数不同,所以表1中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是流动儿童在各维度上所有项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最高分4分,最低分1分,中点分即中位数为2.5分。
表1显示,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家庭关系、学业成就、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课堂环境和教学技能。从整体上看,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总分低于中位数,即2.5分。单一样本t检验表明:流动儿童家庭关系满意度最高且显著高于中位数,而学习满意度其他维度及总分显著低于中位数2.5分。其中,教学技能满意度最低。本研究统计了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总分低于中位数2.5分的人数所占百分比,结果表明:84.41%的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总分较低。
(二)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发展特点
1.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的性别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流动儿童对教学技能、同学关系、家庭关系和学习满意度的总体评价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流动男童对教学技能、同学关系的评价和学习满意度的总体评价高于流动女童,而其对家庭关系的评价却显著低于流动女童。
2.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的年级差异
F检验表明,不同年级流动儿童在教学技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业成就和学习满意度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多重比较发现:在教学技能上,6年级得分显著高于3~5年级,4年级得分显著高于3年级;在师生关系上,6年级得分显著高于3~5年级,5年级得分显著高于3年级;在同学关系上,6年级得分显著高于3年级和5年级,4年级得分显著高于3年级和5年级;在学业成就上,6年级得分显著高于3年级和4年级,5年级得分显著高于3年级;在学习满意度上,6年级得分显著高于3~5年级,4年级得分显著高于3年级(篇幅所限,多重比较表省略,下同)。总而言之,3年级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最低,6年级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最高。
3.流入地时间不同的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的差异
F检验表明,流入地时间不同的流动儿童在教学技能、师生关系、学业成就和学习满意度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4)。多重比较发现:流入地时间不足1年的流动儿童在教学技能、师生关系、学业成就和学习满意度总分上显著高于流入地时间在1~10年的流动儿童;流入地不足1年的流动儿童教学技能得分显著高于流入地10年以上的流动儿童;而流入地不足1年的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总分显著高于流入地10年以上的流动儿童。流入地时间10年以上流动儿童师生关系得分显著高于流入地时间1~10年的流动儿童。总体来看,流入地时间不足1年的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最高。
4.父亲学历不同的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的差异
F检验表明,父亲学历不同的流动儿童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庭关系、学业成就和学习满意度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5)。多重比较发现:父亲学历为高中和大学以上的流动儿童,其师生关系得分显著低于父亲学历为高中以下的流动儿童;父亲学历为大学及大学以上的流动儿童同学关系得分显著低于父亲学历为高中以下的流动儿童;父亲学历为高中和大学的流动儿童家庭关系得分显著低于父亲学历为高中以下的流动儿童;父亲学历为大学及大学以上的流动儿童学业成就显著低于父亲学历为高中及高中以下的流动儿童;父亲学历为大学以上的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总分显著低于父亲其他学历的流动儿童;父亲学历为大学以上的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总分显著低于父亲学历为高中的流动儿童。从整体上看,父亲学历越低的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越高,而父亲学历越高的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越低。
5.母亲学历不同的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的差异
F检验表明,母亲学历不同的流动儿童在教学技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业成就和学习满意度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6)。多重比较发现:母亲学历为大学以上的流动儿童教学技能得分显著低于母亲学历为高中以下和大学的流动儿童;母亲学历为高中的流动儿童教学技能得分显著低于母亲学历为高中以下的流动儿童;母亲学历为大学及大学以上的流动儿童师生关系得分显著低于母亲学历为高中以下的流动儿童;母亲学历为高中及高中以上的流动儿童同学关系得分显著低于母亲学历为高中的流动儿童;母亲学历为大学及大学以上的流动儿童学业成就显著低于母亲学历为高中或高中以下的流动儿童;母亲学历为大学以上的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总分显著低于母亲学历为高中和高中以下的流动儿童;母亲学历为大学的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总分显著低于母亲学历为高中以下的流动儿童。整体上讲,母亲学历越低的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越高,而母亲学历越高的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越低。
6.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的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担任学生干部与未担任学生干部的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存在差异(见表7)。除家庭关系外,担任学生干部的流动儿童在学习满意度其他维度及学习满意度总分上显著低于未担任学生干部的流动儿童。
7.学业成绩不同的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的差异
F检验发现,学业成绩不同的流动儿童在学习满意度各维度及其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8)。多重比较揭示,学业成绩优秀的流动儿童在课堂环境、教学技能、师生关系、学业成就、学习满意度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学业成绩等级的流动儿童,学业成绩优秀的流动儿童其同学关系得分显著低于学业成绩中等和差的流动儿童,学业成绩优秀的流动儿童家庭关系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学业成绩等级的流动儿童;学业成绩良好的流动儿童课堂环境、师生关系得分显著高于学业成绩中等的流动儿童;学业成绩良好的流动儿童教学技能、同学关系、学业成就和学习满意度总分显著低于学业成绩为中等和差的流动儿童;学业成绩差的流动儿童家庭关系显著低于学业成绩良好和中等的流动儿童;学业成绩中等的流动儿童学业成就显著低于学业成绩差的流动儿童。从上述结果不难发现,流动儿童学习成绩越好,其学习满意度越低。
8.独生与非独生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的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除家庭关系外,独生和非独生流动儿童在学习满意度其他维度和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9)。独生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流动儿童。
四、讨论与分析
(一)84.41%的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较低
学习满意度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包含学习环境、师生关系、学习结果等方面,是一个综合的主观感受,是对学习质量的一种自我综合评价,是学生对自己学校生活的一种比较主观的感受[11]。本调查表明,84.41%的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总分较低。这反映出绝大多数流动儿童对自己学习质量的自我综合评价较低,对自己学校生活的主观感受较差。本研究结果与曹新美调研结果不一致[12],可能是由于调研对象、调研时间、样本量等不同所致。例如,本研究取样范围更广,样本量更大。
在学习满意度各维度上,流动儿童家庭关系满意度最高,这说明,流动儿童亲子关系比较好,家庭比较和睦。流动儿童对教学技能的满意度最低,提示被调研学校要加强教学评价,增加学生对学习的感受回应,高度重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帮助教师尽快掌握专业知识,努力增长专业技能。研究表明,体育教师教学关怀可以有效预测学生运动动机与学习满意度[13]。这启示我们:教师除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外,还要更多地关心流动儿童,努力改善流动儿童师生关系,引导流动儿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
(二)不同亚群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
1.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的性别差异显著
流动儿童学习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流动男童对教学技能、同学关系的评价和学习满意度的总体评价高于流动女童,可能是因为男生的创造性思维、思维层次和精致性以及看待问题的准确性优于女生[14-15]。流动男生对家庭关系的评价显著低于流动女生,可能是由于性别角色、性格特点等差异让父母对他们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例如,女生大多比较听话,男生大多比较调皮,所以即使同一家庭之中,父母对男女生采取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也可能迥然不同,从而导致流动儿童对家庭关系的评价产生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