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压力视角下的青少年学生抑郁防控体系建设

作者: 李朗

摘要:因学习压力引发的青少年抑郁已成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建构青少年学生的抑郁防控体系,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压力、减少致郁风险尤其必要。从防控体系框架搭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反馈评价机制构建、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等层面,提出建构学习压力视角下青少年学生的抑郁防控体系建设策略,对于青少年学生抑郁防控体系的组建与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学习压力;抑郁防控;评价机制;社会支持系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16-0009-05因学习压力引发的青少年学生抑郁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构建针对此问题的青少年学生抑郁防控体系,并通过防控体系及早预防、及时发现有抑郁风险的青少年学生,可从防控体系框架搭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反馈评价机制构建、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等层面进行全局规划设计并切实开展工作。

一、全面做好顶层设计,搭建防控体系框架

借鉴《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1]中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要点,在顶层设计上形成“党政领导、卫计牵头、部门联合、社会参与、机构支撑”的组织机制与统筹体系,根据对学习压力下青少年学生抑郁防控的实际需求,形成由预防教育与疏导体系、心理测评与预警体系、心理辅导与服务体系、心理治疗与康复体系所搭建的四大工作体系,构建具备综合性、多元性并实现高效联动、深度协同的体系框架,以学习压力下青少年抑郁防控体系的创建作为青少年抑郁防控的重点工作和青少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

预防教育与疏导体系由学校主导、学生参与,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学习压力预防教育体系。根据学生身心、思维与认知发展特点,对在校学生开展理性学习认知、学习压力排解、自我情绪管理等教育,让学生形成对学习与成绩的正确认知与理性态度,掌握排解学习压力、放松身心的常用策略和简易方法;

第二,生命价值普及教育体系。通过文学、美术、音乐、游戏等多元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学会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关爱生命;通过参观婴儿房与安宁疗护病房,让学生感受生命诞生的美好与生命可贵的价值;

第三,学习压力来源控制体系。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积极梳理并科学分析学生学习压力来源,缓解学生考试焦虑、寻找学生学习问题来源、分析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克服学习阻力并提升学习成绩,坚强学习意志、树立学习信心;

第四,学习压力心理疏导体系。心理辅导教师针对学生实际问题,采用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引导学生宣泄学习压力、释放不良情绪,构建应对学习压力的心理屏障,避免负性情绪对其身心的损害。

心理测评与预警体系由学校与医院分别主导,共同建构。

常规心理测评与预警体系,由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依托学习压力与心理测评系统中的预警指标体系,以及通过构建校级心理辅导教师、院级心理辅导员与班级班主任、心理辅导委员构成三级观察机制,针对有心理异常的学生向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发出初步预警。

心理健康普查与预警体系,则由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身心医学科的专业心理医师组成普查小组,结合压力量表和临床焦虑抑郁量表对学生实施心理普查,迅速筛查出因学习压力存在抑郁风险或产生抑郁问题的学生,通过临床量表筛查、危险评估发出科学预警。

心理干预与服务体系由学校主导,心理学会辅助构成。

学校心理辅导室,通过本校与外校心理辅导教师,为了缓解学生因学习压力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对高抑郁风险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对存在问题、主要原因、辅导要点、辅导效果等进行重点记录。

心理学会则搭建起由高校心理学专业教师、心理治疗师、心理服务机构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线上线下心理服务平台,对学习压力下高抑郁风险的青少年提供公益心理服务,让学生正视学习压力,以积极心态面对压力,缓解心理问题。

心理治疗与康复体系由精神专科和综合医院精神科、心身医学科专业医师主导,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

心理治疗体系,由专业精神医师根据患者性格特质与症状特点,进行心理、仪器、药物等系统的抗抑郁治疗,通过连续治疗缓解或消除青少年患者因学习压力激发的躯体与心理障碍。

心理康复体系,则在医师的指导下,通过青少年学生的自我努力,以及家庭支持系统、学校与社会关怀,让学生逐渐回归健康心理,加强心理弹性,强化其正视与处理学习压力的心理能力。

二、多元吸纳防控人才,构建复合培养模式

(一)学习压力视角下的青少年抑郁防控,需要大力充实各类防控体系的人才力量

在预防教育与疏导体系中,除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外,可引入班主任、专职辅导员、思政教师等作为学习压力与青少年学生抑郁防控人才,通过专业培训让他们具备四个维度的辅导能力:

1.青少年心理学、人际传播学的理论辅导;

2.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的知识辅导;

3.叙事交流与人际沟通的技能辅导;

4.生命价值与理想信念的人生辅导。

通过他们将培训所学融入课程教学、参观体验,能够预防青少年负性情绪的累积,减少、避免其心理的亚健康状态。

在心理测评与预警体系中,对于常规心理测评的测评系统提供方,可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学校心理预警系统各层级人员,掌握预警指标体系与危险评估模型的内涵,让其具备挖掘信息、科学分析的能力;心理健康普查与预警体系除原有精神医学专家外,可引入心理学专业与医学统计学的硕、博士学生,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的流程、方法与技巧等应用培训,让他们结合自身心理学、统计学知识对获取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敏锐发现与识别有异常心理、抑郁风险的青少年学生。

心理干预与服务体系,可引入并培育大量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服务者,将心理咨询与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工作结合,帮助学校、社区、家庭关注青少年学生压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心理异常的青少年重点群体进行个别心理疏导,舒缓、解决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压力。

心理治疗与康复体系,可鼓励更多精神专科医院与综合医院医学专科或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医护人员,通过系统学习并通过心理治疗师资格考试,对青少年抑郁的心理障碍、心理问题进行专业咨询与专门治疗。

(二)学习压力视角下的青少年抑郁防控,人才培养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形成独特模式

第一,构建由各分体系组成的倒T形宝塔结构。其中,T形结构的底部(横向部分),由青少年心理学、青少年教育学、医学心理学、人际传播学等理论基础,以及基本心理测评与数据分析方法、心理咨询与辅导方法、心理治疗与康复方法等基本技能构成,掌握这些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可构建心理专业人才广博的知识根基与开阔的理论视野;T形结构的纵向(竖向部分),则注重该体系所需专业知识的深度与精度,分别建构各个体系的知识模块与技术要点,在通识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探索专业知识。而宝塔的塔尖部分,由青少年心理教育与抑郁治疗的前沿知识构成,以引领青少年抑郁防控人才紧跟学科知识与专业发展,并将前沿知识消化性吸收,反哺于实际的学习压力与青少年抑郁防控工作。

第二,形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的复合型培养模式。集合线下集训、直播研讨、专业督导、实践演练等多维方式,全面提升青少年抑郁防控人才的专业素养与实际能力。其中,线下集训的课程模式,根据各防控体系所需的知识结构进行科学设计,教授识别青少年抑郁、疏导青少年心理、治疗抑郁青少年的工作理论、工作方法与工作技术,课程设计凸显问题意识,注重应用性与可行性;直播研讨的课程模式,则集中各青少年抑郁防控体系遇到的典型案例、代表问题进行线上讨论,分享彼此针对学习压力下高抑郁风险青少年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技巧策略、存在问题与经验教训,在交流共享中发展心理抑郁防控技能;实践演练,则在专业导师的督导示范下参与面对青少年学生的实际心理咨询服务,逐步掌握青少年心理沟通、辅导、治疗的路径与方法,助力心理抑郁防控技能的快速培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