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 与职业压力、核心自我评价、心理弹性的关系
作者: 贾梦楠
摘要:为探寻小学教师自身因素是如何影响其职业幸福感的,为提高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提供参考,使用职业压力感受评分、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量表(自编)、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对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462名公办小学在编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与职业压力感受呈显著负相关,与核心自我评价、心理弹性及其三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核心自我评价、职业压力、心理弹性(乐观性)、心理弹性(坚韧性)四个因素能够预测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总变异的42.6%。从而得出结论:核心自我评价、职业压力、乐观性和坚韧性是影响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职业压力;核心自我评价;心理弹性;小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25-0014-04
一、研究背景
“幸福指数”在2011年的两会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随即“你幸福吗”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教师作为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担负着传递知识、传承文明、培育下一代的重大责任。教师能否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和日常工作中体会到幸福感,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还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香洲区作为广东省珠海市的主城区,有公办小学42所,教师群体庞大,并且每年都源源不断地增加新生力量。在教育一线奋斗的教师们,他们的职业幸福感程度影响着香洲教育的发展。
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潜能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1]。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学特征、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教师自身因素等[2]。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试图挖掘与小学教师个人特质有关的关键因素,以探寻小学教师的自身因素是如何影响其职业幸福感的。
Judge等[3]将四种重要的人格特质(自尊、控制点、神经质和一般自我效能)整合在一起,形成核心自我评价这个概念,指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评价。他们发现核心自我评价与幸福感的相关为0.56[4]。
“教师”被评为21世纪最具压力的职业之一,教师的职业生涯往往伴随着压力、挫折和挑战。Connor等[5]认为,“心理弹性是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是一种宝贵的“反弹能力”。不仅如此,一些专家认为,在没有经历挫折或压力的条件下,心理弹性也能够帮助个体维持健康的心理状况,促进个体提高幸福感[6]。
我们假设教师的职业压力感受、核心自我评价、心理弹性能够预测其职业幸福感。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公办小学在编教师,共462人。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在保证样本尽量覆盖香洲区六大片区的基础上,随机抽取12所学校所得。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见表1。
(二)工具
1.职业压力感受评分
被试根据自己的感受对职业压力打分,分数跨度为1~10分,分数越高代表感受到的职业压力越大。
2.自编“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量表”
该量表由陈娅娟、贾梦楠、钟旺坤等于2019年编制。量表由23个条目组成,包括组织认同、职业认同、自我价值、情绪体验四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得分越高代表被试的职业幸福感水平越高。在珠海市香洲区462名公办小学在编教师中进行施测,量表中四个维度的Cronbach值在0.77~0.83之间,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 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CD-RISC)
使用CD-RISC量表的中文版,由于肖楠等[7]于2007年修订,修订后的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D-RISC中文版量表有25个条目,包括坚韧、自强、乐观三个因子,总分越高代表被试的心理弹性水平越高。
4.核心自我评价量表
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ore Self-evaluations Scale,简称CSES)是由Judge等[8]编制的。杜建政、张翔、赵燕[9]于2012年修订了该量表的中文版,修订后的量表α系数为0.83,分半信度为0.84,间隔三周的重测信度为0.82,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共10个条目,为单因素结构,可以对被试的人格特征进行测量。
(三)调查方法
调查以“问卷星”为主要方式,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问卷填写,共回收问卷462份,无乱答、漏答情况,所有问卷均为有效问卷。
(四)统计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统计方法有相关分析与多元回归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职业幸福感与职业压力、心理弹性、核心自我评价的相关分析
将教师职业幸福感与职业压力、心理弹性、核心自我评价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见表2),教师职业幸福感与职业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核心自我评价、心理弹性及其三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
(二)职业幸福感与职业压力、心理弹性、核心自我评价的回归分析
将教师职业幸福感作为因变量,将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因变量,采用逐步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ɑ入=0.05,ɑ出=0.01),见表3。核心自我评价、职业压力、心理弹性(乐观性)、心理弹性(坚韧性)四个因素进入教师职业幸福感逐步回归方程:y=44.41+0.85x1-1.19x2+0.60x3+0.21x4(F=86.427,p<0.01),并能预测教师职业幸福感总变异的42.6%。
四、讨论
(一)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与职业压力、核心自我评价、心理弹性显著相关
从数据结果来看,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职业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核心自我评价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弹性及其三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越大,职业幸福感越低;核心自我评价越高、心理弹性越高,职业幸福感越高。
一些对其他群体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如苏小丹[10]发现,广东省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与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郭云贵[11]发现,周口市中小学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刘亚晓[12]对企业员工的研究也发现相似结果;姜敏敏、王建良、谭磊等[13]对广东省东莞市277名环卫工人的研究也发现,心理弹性与幸福感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二)核心自我评价、职业压力、心理弹性(乐观性和坚韧性)能够预测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核心自我评价、职业压力、心理弹性(乐观性)、心理弹性(坚韧性)四个因素能够预测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而心理弹性(力量性)没有进入方程中。核心自我评价、心理弹性(乐观性)、心理弹性(坚韧性)能够正向预测职业幸福感,职业压力则反向预测职业幸福感。
Judge等认为,个体的核心自我评价越高,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感受就会越好,对生活和工作的情感也会越积极,其工作满意度也就越高[8]。Ryan和Deci[14]认为具有高心理弹性的个体,即使在逆境当中,仍然能够维持幸福,继续努力,并不断追求目标,努力让自己快乐、有意义地生活。
本研究的结果验证了这些观点。那些具有较高核心自我评价的教师,他们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评价更高,更认可自己,这让他们能够在各种不同工作状态下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感。高乐观性和坚韧性帮助教师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并尽快从挫折中恢复。
这些正能量的、积极的心理状况,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体验到工作中的幸福。力量性没有进入回归方程,可能因为这一特质更多是帮助个体拥有应对挫折的力量和勇气,而不是帮助个体在挫折中保持幸福。
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四个因素能够共同预测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42.6%,可见本次研究所选取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并没有完全涵盖所有。毕竟,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众多且复杂,而本次研究仅仅选取了与教师个人有关的两项关键因素加以探讨,但是教师所处的职业环境、社会环境是如何对其职业幸福感产生影响的,仍需在新的研究中继续探索。
五、结论
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越低、核心自我评价越高、心理弹性越高,则其职业幸福感越高,职业压力、核心自我评价、乐观性和坚韧性是影响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刘次林.教师的幸福[J]. 教育研究,2000(6):21-25.
[2]丁聪.上海市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评价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3]Judge T A,Bono J E.Relationship of core self-evaluations traits-self-esteem,generalized self-efficacy,locus of control,and emotional stability-with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86(1):80-92.
[4]Judge T A,Erez A,Bono J E,et al. Are measures of self-esteem,neuroticism,locus of control,and generalized self-efficacy indicators of a common core construct?[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2,83(3):693-710.
[5]Connor K M,Davidson J R.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J].Depression and Anxiety,2003(18):76-82.
[6]Zautra A J,Arewasikporn A,Davis M C.Resilience:promoting well-being through recovery,sustainability and growth[J].Research in Human Development,2010,7(3):221-238.
[7]XiaonanYu,JianXinZhang.Factor analysis and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with Chinese people[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07,35(1):19-30.
[8]Judge T A,Erez A,Bono J E,et al.The core self-evaluations scale:Development of a measure[J].Personnel Psychology,2003,56(2):303-331.
[9]杜建政,张翔,赵燕.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验证及其量表修订[J].心理研究,2012,5(3):54-60.
[10]苏小丹.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压力、心理弹性与幸福感调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6.
[11]郭云贵.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及其与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7,34(2):148-152.
[12]刘亚晓.企业员工核心自我评价与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13]姜敏敏,王建良,谭磊,等.环卫工人幸福感与心理弹性关系[J].中国职业医学,2018(4):462-466.
[14]Ryan R M,Deci E L. On happiness and human potentials:A review of research on hedonic and eudemonic well-being[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52):141-166.
编辑/卫 虹 终校/黄偲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