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前儿童开展身体活动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

作者: 张利芳 杨斌

我国学前儿童开展身体活动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0

[摘 要] 积极的身体活动对于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影响我国学前儿童身体活动的主要因素,运用自编《我国学前儿童身体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在上海、辽宁、湖南、云南、湖北和广东等地对1 419名幼儿教师和748名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采用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运动环境、知识宣讲、家长参与、教师知识和教师态度是学前儿童身体活动开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

[关键词] 学前儿童;身体活动;家长;教师;运动环境;体育素养

稿件编号:20230209008;作者第一次修改返回日期:2023-04-27

*基金项目:教育部文人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21YJC890045);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9YBA034)

**通讯作者:杨斌,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E-mail:[email protected]

学前期是培养儿童健康行为以实现未来积极生活方式的关键时期,[1]学前儿童的积极身体活动对于其全生命周期健康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影响我国学前儿童身体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和阻力尚不明确,学前儿童身体活动不足的原因和产生机制缺少研究数据解释,这些问题的破解是科学制定我国学前儿童身体活动促进政策、推动幼儿园内外学前儿童身体活动充分开展的前提条件。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对幼儿园教师(包括幼儿园管理者)的调查在幼儿园国培项目开展期间进行,发放并收回问卷1 500份,剔除无效问卷81份,保留有效问卷1 419份,涵盖上海,沈阳,长沙,昆明,武汉和广州等省会城市的幼儿园,其中包括公立幼儿园1 047所,私立幼儿园338所,公办私营幼儿园34所。同时由教师向幼儿家长代发放问卷800份,剔除无效问卷52份,保留有效问卷748份;被有效调查的家长中父亲249位,母亲482位,其他(祖辈)17位。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调查工具为《我国学前儿童身体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内源结构又细分为《幼儿家长问卷》和《幼儿园教师问卷》两个子调查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问卷拟合情况较好(χ2/df=3.12,CFI=0.962,TLI=0.951,RMSEA=0.081,SRMR=0.043),说明问卷整体效度较好;问卷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78,说明问卷整体信效度较好。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软件SPSS 22.0对样本数据进行相关的预处理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学前儿童身体活动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多项Logistic模型的似然比检验结果显示χ2=493.65(P=0.000<0.001),且其广义决定系数Nagelkerke⁃R2等于0.384。这些检验结果表明多项Logistic模型的拟合度良好,说明本研究中多项Logistic 回归可行并且有意义。多项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如下。(1)“非常支持”和“不支持”相比较的回归结果表明,运动环境(P=0.005<0.01)和知识宣讲(P=0.003<0.01)均在1%显著性水平上对幼儿参加体育活动获得“非常支持”有负向影响;家长参与(P=0.034<0.05)在5%显著性水平上对幼儿参加体育活动获得“非常支持”有负向影响。综上可知,在对学前儿童身体活动“非常支持”层面上,运动环境、知识宣讲和家长参与为关键性制约因素。(2)“支持”和“不支持”相比较的回归结果表明,运动环境(P=0.000<0.01)、知识宣讲(P=0.001<0.01)、家长参与(P=0.001<0.01)和教师态度(P=0.000<0.01)都在1%显著性水平上对幼儿参加体育活动获得“支持”有负向影响,可见,在对学前儿童身体活动“支持”层面上,运动环境、知识宣讲、家长参与和教师态度为关键性制约因素。(3)“一般支持”和“不支持”相比较的回归结果表明,运动环境(P=0.000<0.01)、知识宣讲(P=0.000<0.01)、家长参与(P=0.000<0.01)和教师态度(P=0.000<0.01)都在1%显著性水平上对幼儿参加体育活动获得“一般支持”有负向影响;教师知识(P=0.024<0.05)在5%显著性水平上对幼儿参加体育活动获得“一般支持”有负向影响。可见,在对学前儿童身体活动“一般支持”层面上,运动环境、知识宣讲、家长参与、教师态度和教师知识为关键性制约因素。(4)“不太支持”和“不支持”相比较的回归结果表明,运动环境(P=0.007<0.01)、知识宣讲(P=0.000<0.01)、家长参与(P=0.000<0.01)和教师态度(P=0.000<0.01)都在1%显著性水平上对幼儿参加体育活动获得“支持”有负向影响。可见,在对学前儿童身体活动“不太支持”层面上,运动环境、知识宣讲、家长参与和教师态度为关键性制约因素。综合上述多项Logistic 回归结果分析可知,运动环境、知识宣讲、家长参与、教师知识和教师态度五个方面的因素,成为学前儿童身体活动支持与否的关键性制约因素。

三、讨论

(一)运动环境对学前儿童开展身体活动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户外自然玩耍可以有效促进儿童的身体活动并减少儿童肥胖症的发生。这与本研究提示的运动环境对学前儿童身体活动的重要影响一致,国内外均有学者尝试改善幼儿园和社区的儿童身体活动环境以增加其身体活动量。如:Herrington S提出,改善幼儿园的自然游戏空间为不同年龄和能力的儿童提供更多样化的游戏形式;[2]Lin EY和Timperio A通过研究社区建成环境、邻里关系和学校距离等对儿童身体活动的影响发现,对于新西兰白人、毛利人、萨摩亚人和其他太平洋岛国的父母来说,“人员危险”是让孩子独自外出最常见的担忧因素,而对于亚洲和印度父母来说,“交通危险”是他们最关心也是最担心的问题。[3][4]如是,运动环境对于学前儿童身体活动的重要意义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样化的研究。其中,我国学者更为关注幼儿园的活动环境,而如何构建学前儿童友好型的社区环境和城市交通环境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二)知识宣讲及家长参与

知识宣讲也是影响学前儿童身体活动的关键制约因素。Veitch J认为父母的鼓励、支持和榜样作用对增加学前儿童身体活动有重要意义。[5]Khanom对61个家庭进行访谈后发现,家长更期待得到直接的帮助而不是仅仅告知(help not tell),宣讲的内容应该涵盖有关儿童身体活动的“原因或重要性(why)”“活动方式(how)”和“活动场地(where)”等信息,并通过家长共同参与的身体活动来支持社区参与和社会互动。[6]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我国的教育现实就是,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对智育的,同时中国家长对幼儿的“过度保护”非常突出,这都严重阻碍了学前儿童身体活动的充分开展。周侨丽对西安市10家城区的幼儿园进行了调查,有36.4%的家长出于安全考虑不愿意孩子参与体育活动。[7]周亮认为以重智主义、功利主义与过度保护主义为代表的不当育儿观念是压在我国幼儿体育发展上的三座大山。[8]因此,在提升学前儿童身体活动水平上,如何纠正中国家长的认知态度和强调家长参与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必要性。

(三)幼儿园教师的体育素养和态度

本研究显示,幼儿园教师对学前儿童身体活动的知识水平和态度对儿童身体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诸多研究显示,幼儿教师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陶小娟认为,我国绝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没有接受过体育教育的专业培训,这导致幼儿园在开展身体活动课时往往显得十分业余。[9]王凯珍也认为,我国幼儿体育存在对幼儿体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体育教师数量不足、教师专业性水平低等问题。[10]目前,我国幼儿体育师资缺口大,幼儿园教师对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组织和创新能力有限,导致学前儿童身体活动量不足。如,王晓芬对福建省1 039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认为现在幼儿教师对体育游戏课程价值感知高,但特征把握不全面,教学组织能力有限。[11]学前儿童身体活动相关知识的宣讲有利于普及学前儿童、家长以及幼儿园教师等群体对学前儿童身体活动的正确认知,提升幼儿园教师指导学前儿童科学进行身体活动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利于推动家长参与和亲子活动。

四、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基于教师和家长的视角进行实证调查,探究我国现阶段影响学前儿童身体活动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促进我国学前儿童开展身体活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研究结果发现,运动环境、知识宣讲、家长参与、教师体育素养和教师态度是影响我国学前儿童身体活动开展的关键性因素。

据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身体活动的开展,应加强针对学前儿童身体活动的科学性研究,建议如下:一是要研制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前儿童身体活动指南,并在幼儿园和幼儿家长群体中积极宣讲;二是创设有利于学前儿童身体活动的幼儿园、社区和家庭活动环境,并加强安全防范和安全教育,以消除家长对学前儿童身体活动安全性的普遍担忧;三是要继续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体育素养和对学前儿童身体活动的认知和态度等。

参考文献:

[1]ASHRAFUNNESA K, EVANS B, LYNCH R, et al. Parent recommendations to support physical activity for families with young children: results of interviews in deprived and affluent communities in South Wales (United Kingdom)[J]. Health Expectations,2020,23(2):284-295.

[2]HERRINGTON S, BRUSSONI M. Beyond physical activity: the importance of play and nature⁃based play spaces for children’s health and development[J]. Current Obesity Reports,2015,4(4):1-7.

[3]LIN EY, WITTEN K, SMITH M. Social and built⁃environment factors related to children’s independent mobility: the importance of neighbourhood cohesion and connectedness[J]. Health Place,2017,46(3):107-113.

[4]TIMPERIO A, REID J, VEITCH J. Playability: built and social environment features that promote physical activity  within children[J]. Curr Obes Rep,2015,4(4):460-476.

[5]VEITCH J, HUME C, SALMON J, et al. What helps children to be more active and less sedentary? Perceptions of mothers  living in disadvantaged neighbourhoods[J]. Child Care Health Dev,2013,39(1):94-102.

[6]DUMUID D, OLDS T, LEWIS L⁃K, et al. The adiposity of children is associated with their lifestyle behaviours: a  cluster analysis of school⁃aged children from 12 nations[J]. Pediatr Obes,2018,13(2):111-11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