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教育价值及其在幼儿园的应用

作者: 肖首珍 陈铮 陈芬 马礼

[摘 要] 传统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开展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教育不仅可以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滋养幼儿的生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应基于幼儿年龄特点,对传统艺术进行创造性转化;立足幼儿一日生活,对传统艺术进行点滴式渗透;聚焦幼儿游戏活动,将传统艺术与游戏进行有机融合;打造全环境支持系统,促进传统艺术教育的家园社协同。

[关键词] 传统艺术;传统文化;幼儿园艺术教育

稿件编号:202304030003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资助课题“皮影和木偶艺术在幼儿园的传承与利用研究”(编号:ND208706)

**通讯作者:陈铮,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幼儿园窑岭园执行园长,E-mail:[email protected]

中国传统艺术因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厚的艺术内涵而受到世人的瞩目。在幼儿园开展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教育,既是传承和繁荣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又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传统艺术的生活性、审美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可以为幼儿心智的启蒙和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支撑。[1]幼儿园要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在他们的心目中播下中国传统艺术的种子,让幼儿从小在与传统艺术的接触中发展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2]

一、幼儿园开展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教育的意义

传统艺术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同时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化形式与形象载体,它是隐性的心态文化与显性的物质文化的结合。[3]将篆刻、泥塑、剪纸、皮影、陶瓷、年画等传统优秀艺术纳入幼儿园教育不仅可以使幼儿园艺术教育资源更为广泛,还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民族文化自信以及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幼儿园开展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教育可以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将优秀传统艺术融入幼儿园教育,可以让幼儿自小在与各种传统艺术的接触过程中感知、欣赏和接纳传统艺术的丰富内涵,激发他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从而让中华传统艺术在幼儿的接纳、创造和推陈出新中得到传承和发展。[4]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是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具有永恒的文化生命力。在世界文化不断交融的背景下,蕴含丰富人文精神的中国优秀传统艺术可以塑造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滋养幼儿的心灵,培育幼儿的民族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走向开放和繁荣。

另一方面,幼儿园开展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教育可以滋养幼儿的生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儿童作为一种社会性存在,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优秀传统艺术教育是个体情感体认不断深化和拓展的过程,其教育价值不仅体现在提升幼儿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上,还体现在促进幼儿心智与思想、道德、人文素养、个性品质、人格等方面的综合发展上。[5]中国传统艺术是一种以艺术为内核的文化表现形式,具有历史、文化、艺术和教育等方面的多重价值,它能让幼儿生命的自然性不断迈向社会性,在拓展幼儿认知、经验和能力边界的基础上滋养幼儿的生命,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幼儿园开展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幼儿园教育受到了广泛重视,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要从娃娃抓起也成了社会的共识,包含传统艺术在内的各类传统文化资源不断被应用于幼儿园课程与教学。[6][7][8][9]然而,由于对教育规律和幼儿年龄特点把握不精准以及对传统艺术了解的不充分,幼儿园开展中国优秀传统艺术启蒙教育时容易出现目标偏颇、内容狭窄以及方式僵化等问题。

(一)实践过程偏离教育目标

优秀传统艺术作为教育资源在幼儿园的应用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在目标上产生了偏移,功利化、表面化和技能化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幼儿园在开展传统艺术教育时忽视了艺术教育的育人使命和内在逻辑,将传统艺术教育当作招揽生源和装点门面的噱头,或者作为应付检查的装饰品,不注重传统艺术育人功能的发挥。有的幼儿园则对优秀传统艺术教育目标的理解浅层化,只注重技能层面的学习,沿用过去的艺术传承方式,让幼儿学习大量与某类传统艺术相关的知识或是以培养匠人的方式让幼儿去模仿、练习传统艺术的技能技巧,进行枯燥的训练。上述对传统艺术价值的理解和目标的设定都忽略了传统艺术教育的真正目标。

(二)课程内容脱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传统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它与特定群体、特定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由于传统艺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其表现形式多样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并非所有幼儿园教师都对中国传统艺术及其教育规律有精准的把握,因此在将传统艺术开发为幼儿园课程时容易脱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10]第一,课程内容狭窄单一。在过去,传统艺术的传承大多通过口传心授、言传身教、心领神会等方式,呈现出家族世代传承的特点,专业性强,传承门槛高。但幼儿园教师并非专业的艺术教师,他们对传统艺术的了解以及开展艺术教育的素养都不高,因而在课程实践中容易将传统艺术局限在有限的几个作品之中,难以通过对传统艺术的全面深刻理解而将艺术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有机联系起来。第二,课程内容来源零散。传统艺术具有一定专业门槛且可供直接参考的教材不多,开展传统艺术传承活动只能靠教师自己摸索,传承内容大都来源于网络资料、短视频或者个别有知识背景教师的经验性内容,这让传统艺术传承与幼儿学习之间的内在逻辑缺失。第三,课程内容的筛选和加工不足。有些教师为了增进幼儿对传统艺术的了解与认识,利用集体活动时间跟孩子讲述传统艺术的起源、种类及艺术特点,介绍传统制作工艺,如让幼儿临摹国画、书法或者学唱京剧、相声、二人转等,这些未经加工和转化的内容脱离了幼儿经验,难以被幼儿体认和理解。

(三)教育方式背离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在幼儿园开展传统艺术教育一定要尊重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的学习特点,要让幼儿在游戏、活动和操作中进行学习,要重视幼儿对传统艺术的情感体验、自主表达和游戏生成,避免出现机械式训练、一言堂、整齐划一等现象。但由于对教育目标定位的不准确以及自身教育素养的不足,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方式的选择上容易背离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11]第一,重知识技能学习而轻情感体验。在实践中,很多幼儿园仍然沿用过去培养匠人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认为这样能增进幼儿对传统艺术的了解并掌握传统艺术独特的表现方式,如让幼儿练习民族舞蹈、学唱传统曲艺、掌握茶艺之道等,这些方式都忽略了艺术的本质是情感与形式的统一。第二,重集体教学活动而轻游戏活动。当前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在开展传统艺术教育活动时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主,与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的融合不够。例如,教师倾向于将锦鸡舞、蓝印花布分别应用于集体的音乐欣赏活动和美术创作活动,小组化、个别化的剪纸、扎染、戏剧表演游戏等游戏活动较少。第三,重教师传授指导而轻幼儿自主表达。在开展传统艺术课程实践活动时,教师仍然以我说你听、我教你做的方式进行一对多的传授指导,以成人的视角去评价幼儿的传统艺术学习结果“像不像”“好不好”,幼儿在枯燥的学习中缺乏自主表达的机会。

三、幼儿园开展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教育的基本策略

要有效开展中国优秀传统艺术教育,幼儿园教师就必须从传统艺术和幼儿两个方面进行统筹安排。教师既要挖掘出传统艺术的教育价值,又要把握好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规律,要将传统艺术的教育要素转化为幼儿能够接受的学习素材,通过生活化、游戏化和儿童化的方式推动传统艺术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传统艺术种类繁多,其在幼儿园的实践方式也各有不同,我们以皮影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为例来阐述如何开展传统艺术教育。

(一)基于幼儿年龄特点,对传统艺术进行创造性转化

幼儿园传统艺术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以幼儿对传统艺术的多维和深层次理解为前提,要通过激发幼儿本能的表现欲望来引导他们将传统艺术转化为适宜自己的艺术形式和学习内容。而要引导幼儿对传统艺术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教师就必须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传统艺术的材料、内容和教育方式进行加工。在材料转化上,教师在开展皮影教育时可以将皮影的制作材料从传统的牛皮替换为塑料胶片,以便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皮影;还可以对皮影台的尺寸和样式进行改造,利用纸箱、KT板等来制作小型皮影台,并对皮影台进行装饰,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在内容转化上,教师要将过去用于宗教、葬礼等不适于幼儿学习的内容进行筛选和改造,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选择那些适宜幼儿学习和表演的经典剧目,或者将幼儿喜爱的绘本改编成皮影剧目来进行表演。

(二)立足幼儿一日生活,将传统艺术进行点滴式渗透

艺术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社会意识形态及其活动,它的传承和发展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传统艺术教育也当立足幼儿一日生活,注重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与日常生活的融合。[12]幼儿园一是可以打造专门的皮影艺术功能室,投放皮影、服饰、奥尔夫打击乐器、手电筒、积木等材料,支持幼儿在功能室围绕皮影艺术开展游戏活动;二是可以在公共区域摆放、悬挂、陈列与皮影艺术相关的内容,如皮影展柜、皮影剧照等,供幼儿欣赏、讨论;三是可以在班级创设专门的皮影表演区,或将成品皮影及制作皮影的材料作为游戏材料,投放到班级区域内,供幼儿开展皮影表演活动和皮影制作活动;四是可以将传统艺术渗透于一日生活各环节,如在盥洗环节利用皮影来充当秩序维护员等;五是可以开展皮影艺术集体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故事情境中多感官地强化对皮影艺术的认识。

(三)聚焦幼儿游戏活动,将传统艺术与游戏进行有机融合

只有体现了游戏精神的艺术才是幼儿钟爱的艺术活动,也只有渗透了审美旨趣的游戏才能使幼儿在此过程中实现人格的自由。[13]在开展皮影等传统艺术教育活动时,教师要注重传统艺术与游戏的融合,相信儿童是拥有不同象征语言的、完整的、有能力的人。[14]第一,与表演游戏融合。教师要坚持以幼儿为本,把剧本内容的选择权、改编权、创作权还给儿童,把皮影戏角色的制作权还给幼儿,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大胆地进行皮影表演。第二,与光影游戏融合。为支持幼儿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小黑屋并投放手电筒、镂空图案、彩色胶片纸、投影设备、帐篷等材料,引导幼儿通过皮影的光影游戏去探究光和影子的关系。第三,与建构游戏融合。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运用手电筒、白布和形状大小各异的积木搭建皮影台,将皮影艺术融入幼儿喜爱的建构游戏,在皮影建构游戏中发展幼儿的专注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幼儿园开展传统艺术教育还要注意与家庭和社区的协同,为幼儿的传统艺术学习打造完备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15]具体来说:幼儿园要协同家庭和社区创设传统艺术教育实践基地,整合艺术教育资源;合作开发传统艺术课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艺术学习环境;建构家园社联动机制,提升传统艺术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虞永平.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2004(01):31-32.

[2陈向荣.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幼儿园课程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2021(06):89-92.

[3]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20:1-16.

[4][14]杨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基本主张[J].学前教育研究,2021(09):1-4.

[5]姜琳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综合艺术课程的行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1-2.

[6]王任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历史演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2-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