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策略探究

作者: 戎文东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素养中的两大核心,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阅读和写作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在教法上具有创新和突破,还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为了有效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标;语文素养;读写结合

作者简介:戎文东(1977—),男,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城东镇西场初级中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落实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读写结合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这种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能读会写”,自主解决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了提升语文课堂质量、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教师需要借助阅读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借助写作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一、以读促写,为写作蓄势

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课内外文本,逐渐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积累写作素材。

(一)注重语言积累,为写作筑基

写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反映,而优秀的写作需要以大量的语言积累作为基础。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坚持阅读、不断积累,为写作打下基础。

在平时的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的积累。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将自己认为精彩的词语和句子圈画起来,然后在旁边进行标注,通过收集整理,形成自己的语言储备。以《雨的四季》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并整理文中的典型词语,如写春天的有:娇媚、柔软、芳甜;写夏天的有:热烈、粗犷、争先恐后;写秋天的有:端庄、沉静、静谧;写冬天的有:莅临、蜜情、柔和。这些词语典雅而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够体现雨在不同季节的不同特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这些词语进行实际运用,如用这些词语进行造句等,以此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

除了上述的方法,学生还可以通过品读文本进行积累。学生能够通过品读领会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积累语言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品读语言的方式分为朗读和阅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为了增强朗读的效果,学生需要保证语速、语调、重音、停顿的协调一致,形成正确的语感,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其中,语感是学生写作的重要因素,而语感的形成源于语言的积累。以《沁园春·雪》的教学为例。这首词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收尾,教师应指导学生以高昂的语调朗读这句话,并重读“今朝”一词,让学生感受作者内心的豪情和坚定的自信。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写作时通过在结尾点题来增强文章的力度。阅读是另一种品读语言的方式,通常是指阅读纸质文本。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为例。“雪地捕鸟”是这篇文章较为精彩的一段情节,描写生动有趣,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阅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具体而言,教师将这段话中的动词替换成空格,让学生填空,然后引导他们对照课本,感受作者用词的奥妙。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真切体会推敲文章语言的重要性。此外,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仿照“雪地捕鸟”的情节,记录生活中的精彩片段,重点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由此可见,学生能够通过品读实现语言积累,从而为后续的写作打下基础。

(二)注重写法积累,为写作添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解读阅读材料,分析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写作技巧,进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利用不同作品让学生了解各种写作的技巧、积累写作素材。以《范进中举》的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范进在中举前后的形象来让学生领悟文章的主旨,让学生明白人物描写有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何作用,对表现主题有何帮助[1]。在范进中举前,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胆小、卑怯的人物形象;在范进中举后,作者同样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了范进圆滑世故的形象。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范进一前一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如此一来,教师带领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让他们学会如何塑造人物形象,从而逐渐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再以《湖心亭看雪》的教学为例。该篇文章的景物描写具有典型性,内容简短,内容丰富,白描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分析文中的景物描写,然后带领学生赏析。学生通过赏析发现,文章的意象众多,并且写景的顺序明确,从远到近、由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描绘了一个辽远、空旷、白雪苍茫的冰雪世界。如此一来,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描写手法的作用,并学会在写作中恰当地采用描写手法,从而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二、借读练写,为写作示范

为了提升写作能力,学生需要在阅读的基础上加强写作练习。用阅读指导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这种方法通过仿写、续写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够引导学生迁移知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用阅读指导仿写

仿写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仿写的形式丰富,有句式仿写、文章结构仿写、写作顺序仿写等。在进行仿写训练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确模仿的重点,从训练目的出发,进行合理的选择[2]。例如,在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依照“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进行仿写;在教授《背影》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照该篇文章的结构进行仿写。值得注意的是,《背影》一文开篇点题,通过“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引出“父亲的背影”;第二段到第六段通过回忆来详细、具体描述父亲的背影,通过“车站送别”“望父买橘”等片段,刻画出一个朴实坚强、疼爱儿子的父亲形象;结尾再次提到背影,用背影收束全篇,在结构上使开头和结尾形成照应,真切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在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细致地观察自己的父亲或母亲,然后依照《背影》进行片段或全篇的仿写,以此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用阅读指导改写

改写是指对原文进行一定形式的变换,通过改变文体、叙事角度等进行再创作。值得注意的是,改写的前提是要尊重原文,所改写的内容要符合原文原意,这不仅需要学生充分阅读、深入理解,还需要学生注重语言运用的效果。以《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教学为例。针对该篇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语体角度改写课文,将文言文改写成现代文,适当地丰富陈元方这一人物形象,同时利用友人的形象增强人物对比的效果,从而突出陈元方聪慧、知书达理的人物形象。再以《老王》的教学为例。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故事情节,用质朴的语言描绘邻居老王和他们一家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段;在作者的眼中,老王是一个孤苦伶仃而朴实、善良的劳动者。在老王去世之后,作者深感愧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调整叙事的角度来进行改写,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讲述故事,领悟多角度叙事的奥妙[3]。这样改写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够让他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此外,学生还可以对文章篇幅的长短或对某一个片段、镜头等进行改写。如《春》展现了春花、春风、春雨等画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其中一幅画进行改写,完成之后比较原文,感受原文语句的生动性和准确性,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写作能力。

(三)用阅读指导续写

在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的结尾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的结尾往往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为学生的续写提供素材。如《变色龙》的结尾写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直走了。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考奥楚蔑洛夫到达其他地方后,还会发生哪些事情。《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是一个见风使舵、欺软怕硬的人,学生在续写时需要突出表现他的“善变”特点。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推选代表进行展示。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续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他们写作水平的提升。

(四)用阅读指导扩写

扩写是在扩句的基础上形成的写作练习方式。扩句是指在句中添加适当的字词,使得句意更丰富、语句更生动。用阅读指导扩写是指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对已有的文本进行适当扩句。以诗人李白的《送友人》和《赠汪伦》的教学为例。通过阅读,学生了解到《送友人》通过刻画环境、渲染氛围,表现作者与友人临别时的惜别之意,是一首风格独特的送别诗,节奏明快,热忱中又显乐观。在理解《送友人》的基础上,学生扩写《赠汪伦》,从写作背景、表现手法、细节添加等角度思考,同时发挥想象和联想,增强《赠汪伦》的扩写效果。此外,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以用于开展扩写的训练的文章[4]。如学生可以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将《夸父逐日》扩写成一篇小说。阅读指导下的扩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重要的平台,还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

三、以写促读,为阅读助力

以写促读是指以阅读教学为目标,采用适当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以写促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以点评促阅读提升

点评是帮助学生内化阅读学习的有效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一篇文章的内容、写作技巧、主题思想、谋篇布局等方面来进行点评,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开头的眉批、中间的段批、全文的总批记录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如何点评,再让学生尝试练笔[5]。以《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为例。教师利用该课让学生学会如何点评:从文章语言来看,语言简练,间或插入对偶句式和设问句;从文章内容来看,叙事简洁,心境复杂:苦闷之中带着乐观豁达;从谋篇布局来看,先叙事,后写景,最后点题;从作者对时事态度看,作者没有沉沦,而是逆境中彰显乐观旷达。在学会点评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自主点评《桃花源记》。在点评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从语言、内容、结构等角度进行点评,有的学生就作者的人生态度通篇点评。点评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点评,也可以合作集体点评。通过点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二)以读后感促阅读深入

读后感是在阅读基础上的总结和反思。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阅读情况选择读后感的篇幅和写法,学生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要求与阅读文本的内容相契合,能够表现真情实感。所以,写好读后感是实现以写促读的有效途径。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读写结合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应有机结合阅读和写作,实现以读促写、借读练写、以写促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积极写作。

【参考文献】

[1]陆宇杰.读写结合:初中语文微习作训练的有效途径[J].语文世界,2024(27):54-55.

[2]黄若兰.思辨性“读写结合”,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J].语文世界,2024(27):80-81.

[3]纪兰.群文阅读中的读写结合有效策略[J].中学语文,2024(23):25-27.

[4]陈江南.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设计:以《梦回繁华》为例[J].中学语文,2024(23):68-70.

[5]王恒.苦学深读,力学笃行: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学习任务群实现读写结合[J].试题与研究,2024(19):7-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