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探究
作者: 茆慧敏【摘要】劳动教育是实现五育并举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实践性较强;生物学课堂则为学生搭建了实际操作的平台。初中生物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而且提升了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对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教学;劳动教育;劳动实践
作者简介:茆慧敏(1993—),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
劳动教育有利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初中生物学教学与劳动实践紧密结合,能彰显生物学学科的特征,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习得生物学知识和劳动技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立足教材,激发劳动热情
初中生物学教材是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师将生物学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基本依据。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刻领悟教材编排的内容,以教材为依托,找出教材与劳动教育的关联点;深层次地整合相关内容,并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增强劳动意识,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
生物学概念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而有些生物学概念包含了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劳动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在讲述这些生物学概念时可以渗透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和劳动素养的同步提升。例如,在讲解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22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时,教师就可以围绕生物变异这一概念渗透劳动教育。在学生正确认识生物遗传并掌握相关知识点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旨在让学生掌握生物变异的知识点:“生长在太空环境下的番茄、彩椒等农作物的种子与普通的种子之间存在性状上的差异。科研人员会在它们返回地球后对它们进行选育栽培。请问这些农作物与普通的农作物相比有哪些优点?对栽培有什么不同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包括种植普通番茄和普通彩椒在内的情景,让学生加深对生物变异的了解[1]。在这些情景的辅助下,学生会直观感受到太空番茄、太空彩椒比普通番茄、普通彩椒的个头更大,颜色也更鲜艳。然后,教师可以结合生物学教材上的知识,让学生找出生物变异的原因和特征,实现对生物变异这一概念的理解,同时获取有关番茄、彩椒种植的劳动知识,助力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
初中生物学教材所论述的内容跟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为教师引导学生学好生物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初中生物学教师要立足教材,通过细致的工作,收集课内外的教学资源,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来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设计活动,品味劳动乐趣
初中生物学教师仅仅通过讲课还无法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加之许多生物学知识是以现实生活为根基的,所以教师不能空谈理论,而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并熟练掌握相关理论。在生物学课堂中设计劳动实践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树立学生的劳动意识,并且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25章“现代生活与人类的健康”第2节“关注家庭生活安全”为例,对于发酵技术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对活动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详细了解相关内容,同时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劳动情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明确活动的主题—了解发酵技术,然后寻找家里的发酵食品并做好记录[2]。在此过程中,学生会自觉地对有关发酵技术的资料进行梳理、分类,认识到发酵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感受到食品的来之不易,懂得要尊重每一项劳动成果。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实验,与学生一起探究发酵现象。在实验中,教师可以预先准备一个空瓶子,往瓶中加入适量的温开水,再往瓶中加入一小包酵母粉和一勺白糖,搅拌均匀之后,用一个塑料袋将瓶口密封好。随后,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水中有气泡产生,塑料袋渐渐地鼓起来;等水面恢复平静、教师取下塑料袋后,一股酒味会从瓶口飘出。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为什么会冒出气泡?”“为什么会有一股酒味?”这两个问题,进而懂得酵母菌发酵的基本原理是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使二氧化碳产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之后,在家长的帮助之下制作馒头,深刻体会发酵的奥秘,以此在真实情境之中领悟生物学知识,学会正确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身的劳动观念和意识。
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进行活动设计,是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重要抓手。有些学生随着成长环境的改善,劳动观念、意识逐渐变得淡薄,这不利于其未来适应社会。对此,教师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采用活动的方式来教学,能将劳动教育和生物学教学内容相融合,完成生物学教学的各项任务,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形成更多的认知和感悟。
三、小组合作,锻炼劳动技能
对于劳动技能,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掌握。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则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劳动技能。
以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16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为例,对于有关眼与视觉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对近视形成原因的探究[3]。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的任务包括:1.理解视觉形成的原理;2.回答若移动或调换透镜,物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4人或5人为1组,在小组内进行任务分工,确保每名成员至少有1次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蜡烛、透镜和白纸板之间的位置关系,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做好记录。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基于刚才的探究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如何预防近视?形成近视后,应该用怎样的方法进行矫正?”等问题。在得出问题的答案之后,学生便会清晰地认识眼与视觉的知识,同时也能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
在开展初中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劳动技能。在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进而可以学会沟通和协作。
四、课后实践,丰富劳动经验
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不应局限在课堂,课后学习也很重要。初中生物学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后时间进行充分利用,为学生精心设计、合理布置一些劳动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借助图片、短视频等形式记录劳动的过程,以此提升学生的劳动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劳动经验,让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生学习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26章“留住碧水蓝天”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开展调查走访。在学生开展具体的调查之前,教师需要结合教材来确定调查的内容,如让学生调查学校附近的某一个区域的环境污染情况,或者针对农村的河流、田地周围的植物逐渐消失的现象进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然后,教师可以按照班级实际情况组建村居环境及生物调研团,带领学生进行实际走访。通过与当地居民的面对面交流,亲眼观察特定环境及生物生存的现状,学生可以收集到第一手资料,以便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在调查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帮农户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清理垃圾、拔除杂草等。学生做完这些事情后,可以积累劳动经验,获得丰富的生活体验。在调查结束后,学生需要回顾调查的全过程,对调查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学生通过上述实践,能进一步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自己要做一名保护环境的卫士,从而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展现最真实的自己[4]。
对于课后实践任务,只要初中生物学教师积极引导,讲解到位,多数学生就会认真地对待。这给劳动教育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采用这种探究式的研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巩固所学的生物学学科内容的同时,能享受劳动的过程;也使得原本枯燥的教材知识变得趣味盎然。
五、展示成果,正视劳动价值
在融合劳动教育的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展示劳动成果作为劳动教育的环节之一,能够让学生正视劳动的价值,获得成就感和自我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同时还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这里还以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26章“留住碧水蓝天”为例。在学生完成前期的调查走访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举办调查成果展示会,将会场分为实物展示区和非实物展示区。在实物展示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各自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采集的水葫芦等植物的样品展示出来,同时让学生介绍这些植物的来源和生长现状。如对于水葫芦这种植物,学生可能会提到,水葫芦的原产地是南美洲,起初是作为猪饲料而引进我国的,但它的繁殖能力极强,导致我国的许多河流、湖泊的生态遭到破坏。在非实物展示区,教师则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学生调查走访的成果,让其他学生能从中受到启发,更加重视身边的环境问题,进一步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可见,借助多种成果展示形式,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同时也会激发对辛勤付出的劳动者的敬佩之
情[5]。学生通过参与成果展示会,不仅能够形成自主探究生物学问题的意识,培养自身的钻研精神,还能够懂得珍惜劳动的果实。
值得注意的是,在展示学生的成果时,无论采取哪种措施,出发点都应该是一致的,即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自身参与劳动的价值,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热情,形成热爱劳动的品质。
结语
总的来说,初中生物学教学可以将生物学原理和劳动实践相结合,且需要渗透多种知识,具备趣味性。劳动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要环节,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初中阶段,将生物学教学和劳动教育紧密融合,目的就是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让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获得更多的劳动经验,助力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和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梦婷,董正武.以提升劳动素养为主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探索:以生物的特征部分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4(26):81-84.
[2]龚磊.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跨学科实践探究[J].教书育人,2024(16):21-23.
[3]黄慈恩.用劳动点亮生命,用生物开启智慧: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融入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J].知识文库,2024,40(6):175-178.
[4]孙佳欣.劳动教育与初中生物学融合的实践教学探索:以“绿色植物的一生”项目化学习为例[J].中学生物学,2024(3):49-51.
[5]吴春燕.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分析[J].考试周刊,2023(52):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