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然 趣游戏”
作者: 朱晨美智【摘要】“亲自然”教育是指在大自然中开展幼儿教育互动的一种教育理念,有研究表明,回归“亲自然”教育理论能够让幼儿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以“亲自然”教育为研究背景,将游戏化教育理念与“亲自然”教育结合起来,探讨“亲自然”游戏化课程的应用价值与教学原则,并站在生态教育发展的要求下,提出几点“亲自然”游戏化课程的开展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的研究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亲自然”;游戏化课程;教育实践;绿色发展
作者简介:朱晨美智(1993—),女,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幸福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科学领域中指出,幼儿园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是“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从绿色发展理念及幼儿教育纲领性文件中不难发现,“亲自然”教育理念是当前幼儿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其课程的实践对于幼儿园生态教育的开展有重要的价值作用[1]。
一、“亲自然”游戏化课程开展的价值与原则
(一)“亲自然”游戏化课程开展的价值
1.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基准,关注幼儿的成长健康。而3—6岁的幼儿身心都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所接受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正向的、健康的引导能够促进幼儿更全面地发展。通过游戏化的形式,幼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亲身体验和探索,从而增强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并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的动力。另外,在自然环境中,幼儿可以观察和探索各种自然现象和生物,如花草树木、昆虫鸟类等,这些观察和探索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2]。因此,“亲自然”游戏化课程的开展可以增强幼儿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全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帮助幼儿接触自然环境
健康、社会、语言、科学和艺术,构成了幼儿全面发展的载体。教师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然的环境,让幼儿的学习环境更加温馨美好。通过“亲自然”游戏化课程,教师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愿意主动融入自然环境中。这种参与不仅能够提升幼儿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同时,游戏化的课程设计能够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和互动机会,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去感知和探索自然。这种亲身经历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感官发展和动手能力的提升,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可见,“亲自然”游戏化课程的开展能够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之心,帮助幼儿更好地接触自然环境。
例如,笔者将幼儿园的桂花树作为“亲自然”游戏化课程的重点内容。首先,笔者引导幼儿观察桂花的特点、学习桂花的结构,从中了解桂花的生长过程。其次,笔者向幼儿介绍桂花的文化内涵,讲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中秋传统美食等,带领幼儿做桂花饼、桂花香囊、桂花汤圆等,衍生丰富的课程内容,从而拓宽幼儿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最后,笔者组织“汉服桂花游园会”活动,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赏桂花,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和爱护自然的意识。在观赏的过程中,笔者还借助桂花讲解季节变化的原理,引导幼儿感受季节变化,体验季节更替的魅力。
幼儿园是培育幼儿生态意识和环保行为的重要场所。通过以上的实践案例,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亲近自然,增强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通过参与自然界中的各种活动,幼儿不仅能够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还能够培养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
(二)“亲自然”游戏化课程开展的原则
1.体验原则
在开展“亲自然”游戏化课程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幼儿的个人体验感,重视幼儿个人经验的积累;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具体而言,“亲自然”游戏化课程的开展应该着重关注幼儿的亲身体验,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互动体验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奥秘,从而增强他们对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鼓励幼儿探索和发现,让幼儿能够主动探索和发现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游戏原则
“亲自然”游戏化课程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以幼儿为中心,通过游戏化的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课程。在游戏原则下,“亲自然”游戏化课程应该鼓励幼儿自由探索自然环境,发现自然界的奥秘和规律,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该强调幼儿与自然环境的互动,鼓励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培养其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基于游戏原则,教师可以设置多种自然环境下的体验活动,如野营、徒步、观察动植物等,让幼儿从不同角度感知自然,丰富其生活经验[4]。
二、“亲自然”游戏化课程的开展对策
(一)以“情感交流”为基,创设自然环境,提高幼儿游戏兴趣
情感是联结兴趣的重要线索,只有对一个事物有了情感,才会产生兴趣,从而去研究探索。因此,在“亲自然”游戏化课程的开发中,教师可以加强幼儿与自然的情感交流,以“情感交流”为基础,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让幼儿在自然环境的支持下对活动产生兴趣。要想创设良好的自然环境,场地和材料是两个必不可少的支持因素,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如下两点策略。
1.开辟“亲自然”游戏场地
“亲自然”游戏化课程就是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游戏,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天然的户外场地,开发“亲自然”游戏场地。
从园内视角来看,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开拓自然游戏的场地,比如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菜园基地”,在园内选址,建造一块田地让幼儿体验种菜。首先,教师带领幼儿查阅相关资料,从种植选育开始,让幼儿了解种菜的知识。其次,教师让幼儿利用木条、麻绳等,制作种植需要用到的工具。最后,教师带领幼儿开展种植活动,让幼儿合作解决种植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温度的控制、土壤湿度的控制、病害虫的防治等。借此一系列活动,幼儿与大自然了进行亲密的接触,对于知识的学习也会更加有兴趣。
以紫甘蓝的种植为例。“紫甘蓝为什么有紫色的菜汁呢?”通过幼儿这样一个好奇的提问,笔者带领他们开展了紫甘蓝的种植,让幼儿亲身体验种植和收获的乐趣,同时了解紫甘蓝的生长过程。在种植紫甘蓝的过程中,笔者安排幼儿定期浇水,并引导他们观察紫甘蓝的变化和生长情况;在收获的时候,引导幼儿亲自参与其中,体验种植过程的辛苦和收获所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感。通过种植紫甘蓝,幼儿解开紫甘蓝紫色菜汁的秘密,了解到这是因为它体内含有一种名叫花青素的水溶性植物色素。
从园外视角来看,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相对安全、环境良好的生态公园,组织幼儿在生态公园中学习、游戏,创造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首先,教师可以在生态公园内进行一些科学知识的教授,比如组织幼儿认识植物,带领幼儿收集不同的植物样本,分析这些植物的特点、了解这些植物的用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其次,教师可以“野外生存”为主题,在生态公园中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如野外应急演练,让幼儿掌握一些实用的野外自救知识,提高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在生态公园中组织一些团队合作的游戏活动,如搭建野外庇护所、寻找隐藏的宝藏等。通过在生态公园中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和教育项目,教师可以让幼儿与大自然更加亲密地接触,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同时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2.精选“亲自然”活动资源
“亲自然”游戏化课程的顺利开展与课程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因此,在“亲自然”游戏中,如何选择游戏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材料的选择应该尊重幼儿的“亲自然”感受,避免“预制”材料、“假”材料,而是让他们根据游戏的要求选择更多“接地气”的材料,如花朵、莲藕、落叶、松果等,让幼儿在走进自然、拥抱自然、爱上自然的过程中,增强实践意识和探究意识。
在进行户外游戏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定点投放材料,让幼儿通过完成任务活动的方式去寻找材料,最后收集材料、完成任务。比如,教师可以组织“拯救自然”的游戏活动,在森林公园区域内定点投放塑料袋、泡沫板、矿泉水瓶等污染环境的代表性物品,让幼儿通过做任务的方式获得线索,进而找到目标物品,所有目标物品收集完成且速度最快的小组获得胜利,得到“环保小卫士”的称号。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幼儿能够积累环保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亲自然”游戏化课程的有效性。
(二)以“自主行为”为辅,开拓精创游戏,提升科学个性化价值
在“亲自然”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从情感体验、情感行为两个方面引导幼儿,以“自主行动”为辅助,构建游戏体系,个性化定制游戏活动,让“亲自然”游戏活动体现出科学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亲自然”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基于此,笔者提出了以下两点策略。
1.个性化定制游戏活动
个性化定制游戏活动是非常关键的。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有不同的发展水平,而同一年龄层次的幼儿发展能力也不完全相同,因此考虑幼儿的个性化差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去定制游戏行为活动内容十分重要。这样能够确保每个幼儿都能获得良好的指导,在活动中有效提升能力。比如,教师在开展“亲自然”游戏活动的时候,可以组织户外手工活动,让幼儿在自然户外的公园观察春天,通过制作标本、绘画、黏土等手工活动,完成“记录春天”的游戏活动任务。每个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长处选择记录方式,不局限于教师提出的方式,只要完成任务,合理即可。这样的游戏活动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幼儿的自主性,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对于幼儿而言,可以选择的方式更多,创造的空间就会越大,游戏活动也会更有趣。
2.增强游戏科学价值
科学是幼儿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亲自然”游戏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也要注重游戏科学价值的开发,设计科学探索类的游戏,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通过参与一系列有趣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幼儿可以主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这样的游戏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也能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洞察能力,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一次小型的昆虫观察活动,为幼儿提供放大镜、昆虫图谱等材料,让他们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通过这样的观察活动,幼儿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更好地体验大自然,对大自然产生敬畏之心,同时了解科学知识。科学探索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也做到了尊重幼儿个性,有利于他们未来健康积极地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自然资源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成长有重要影响。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园户外活动、自然资源,构建“亲自然”游戏化课程,创造更丰富、新颖、多变的户外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魅力,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帮助幼儿树立绿色生态理念,让幼儿在自然中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郑黎丽.幼儿园亲自然园本课程的构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9(6):89-92.
[2]徐春燕.亲自然自主体验课程下户外游戏的开展策略 [J]. 文理导航(下旬),2020(9):87-88.
[3]夏惠华.例谈实施幼儿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J]. 当代家庭教育,2020(25):78.
[4]胡坚.课程游戏化视域下户外“亲自然”游戏活动的创设 [J]. 当代家庭教育,2022(4):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