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理念下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创新实践与研究

作者: 陈彩秋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五育并举” 成为重要的教育理念。幼儿园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阐述“五育并举” 理念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 “五育并举” 理念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策略,强调持续推进劳动教育创新实践的重要性。

【关键词】“五育并举”理念;幼儿园;劳动教育;创新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德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4年度课题“‘五育并举’视野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NDKY24-12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彩秋(1979—),女,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五育并举” 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劳动教育作为 “五育” 之一,对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幼儿园实施劳动教育,能够助力幼儿培养劳动习性及品德,对其全面成长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关于劳动的教导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诸如教育内容的单调重复及规范化问题。因此,如何在“五育并举”的理念指导下,对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实践进行创新,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关键研究

议题。

一、“五育并举” 理念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以劳树德

通过劳动教育,教师可以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品德和价值观的塑造,有助于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劳动所得,同时能够培育其责任意识与协同工作的能力。比如,幼儿通过参与植物种植活动,不仅能够协同照料生命,还能亲身感受劳作的辛勤与成果的甜蜜,进而学会珍视每一份劳动的产出[1]。

(二)以劳增智

劳动教育对提升幼儿的智力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思考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及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可以发挥想象与创造能力,创作出风格迥异的作品。

(三)以劳强体

实施针对幼儿的劳动教学活动,能有效提升其身体健康水平。幼儿通过参与涉及手、脚及思维的实际操作活动,能够促进身体各部分的配合与运动技能的发展。比如,通过参与玩具整理和教室清洁等实际活动,幼儿可以锻炼身体,从而提升身体健康水平。

(四)以劳育美

劳动教育还能培育幼儿的审美能力。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幼儿得以接触自然之美,同时培养艺术创作的兴趣。比如,幼儿在参与植物栽培的过程中,可以观察植物成长的自然规律,从而体会生命发展的美学价值;在体验手工艺创造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制作色彩斑斓的艺术作品,从而体会艺术创造的

乐趣。

(五)以劳创新

劳动教育能够唤醒幼儿的创新思维。在劳动的过程中,幼儿有机会尝试各种新方法与技巧,最终形成具有独特性的作品。比如,科技制作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展示和锻炼创新思维的平台,使他们能够设计出与众不同的科技作品。

二、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劳动教育内容单一

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主要对幼儿进行自我照料及基础手工技能的培养,但对劳动的广泛含义和集成性质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幼儿阶段,幼儿通常仅能独立完成如穿衣、叠被等基本自我照顾活动,而对于像耕种、饲养、家庭清洁等类型的劳动体验则较为缺乏。

(二)劳动教育形式化

部分幼儿园安排的劳动教育活动往往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探索劳动教育的真正意义[2]。在部分幼儿园中,幼儿仅仅参与了形式上的劳动活动,却未能深入领会劳动的本质及重要性。

(三)劳动教育缺乏系统性

在幼儿园中,劳动教育的实施往往缺乏与整体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融合,导致劳动教育活动的设计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不应仅限于特定的时间或单独的活动,而应渗透在其日常的生活与知识获取过程中。

(四)师资水平有待提升

部分幼儿园教师在劳动教育的理念和内容上掌握不充分,不能熟练运用专业的教育手段和技巧。同时,部分幼儿园缺乏对教师的专项培训,导致整体师资水平有待提升。

三、“五育并举” 理念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思路

(一)在劳动中培育高尚品德

举办如“劳动最光荣”的主题活动,使幼儿理解劳动的重要性与价值,进而培育他们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之情;组织幼儿观看记录劳动楷模行为的影片,借此机会让他们理解和学习这些楷模的精神品质;组织幼儿参与一些他们能够完成的工作,塑造其承担个人义务的认知。

(二)在劳动中提升智慧才能

劳动是智慧的源泉。在劳动中,幼儿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潜能,提升智慧。比如,在植物的栽培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植物从一颗种子成长为成熟植物的整个流程,并在此过程中学习如何妥善照料植物,能够对成长有更深刻的感悟[3]。

(三)在劳动中锻造强健体魄

劳动不仅是生活的必需,更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劳动教育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如在清洗双手、整理个人物品等日常劳动过程中,幼儿能够培养爱干净、维护整洁环境的良好习惯。

(四)在劳动中感悟美好人生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园内自然景观,诸如花园与草地等场所,指导幼儿参与各项园艺活动,从而引导他们领略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教师还可以将艺术创作与劳动活动相融合,指导幼儿利用废弃物品创造出具有艺术价值的物品。这一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五)在劳动中激发创造活力

为了激发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创造性思考,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劳动项目,如科技制作和手工艺术活动,让幼儿运用回收物资,开展小型创作活动,从而在劳动过程中培育其创新精神,激发其创造活力。

四、“五育并举” 理念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师资培训

幼儿园应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研讨会等活动,让教师深入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掌握劳动教育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师的劳动教育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如种植、手工制作、科技制作等方面的技能;同时,鼓励教师在劳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结合幼儿的特点和兴趣,设计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

(二)优化课程教学

幼儿园应根据 “五育并举” 的理念,制订明确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将劳动教育与幼儿的德、智、体、美、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优化课程设计[4]。具体而言,幼儿园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包括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种植养殖劳动、手工制作劳动、科技制作劳动等,同时充分利用幼儿园内外的资源,如家长资源、社区资源等,整合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的劳动教育体验。

以“小小种植园”课程为例。种植前,教师带领幼儿认识不同植物的种子,如圆圆的黄豆、弯弯的豆角籽。种植时,幼儿拿着小铲子,在教师的指导下松土、挖坑、播种、浇水。他们专注地完成每个步骤,感受劳作的乐趣。日常照料中,幼儿每天观察植物生长情况,用简单绘画记录变化,比如长出新叶子、长高了。到了收获季,幼儿们兴奋地采摘果实,交流种植感受。通过这一完整种植过程,幼儿在亲近自然、体验劳动的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观察力、耐心与责任感,实现了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营造劳动教育氛围

教师应在幼儿园内创设丰富的劳动教育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感受劳动的氛围。比如,通过幼儿园的宣传栏、班级公众号等渠道,开展劳动教育宣传活动,让家长和社会了解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通过家长会、家长讲座等形式,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劳动教育活动,引导家长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和品德。

以“班级小管家”活动为例。教师将班级日常事务细分为整理图书角、摆放玩具、照料植物等,让幼儿自主选择负责的项目,成为 “小管家”。小明选择当“图书角小管家”,每天入园后,他认真地将散落的图书分类摆放整齐,耐心地把折角的书页抚平。在这个过程中,小明学会了按类别整理物品,培养了责任心。通过轮流担任“班级小管家”,幼儿在日常劳动中,逐渐养成主动劳动的习惯,体会劳动给班级环境带来的正向变化,在班级中营造了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增强了自我管理与集体服务意识 。

五、“五育并举” 理念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未来发展展望

(一)深化劳动教育内涵

教育改革持续深化,使得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含义不断丰富。劳动教育作为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未来将特别强调创新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如幼儿园组织 “爱心义卖会”,让幼儿将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种植的蔬菜等进行义卖。在准备义卖物品的过程中,幼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培养了勤劳的品质。在布置义卖场地时,幼儿发挥创意,进行色彩搭配和装饰,提升了审美素养。通过义卖活动,幼儿学会关爱他人,体现了德育的核心价值。

(二)拓展劳动教育形式

未来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应不断拓展形式、丰富内涵,除了自我服务的劳动、手工艺品的制作等传统形式,还计划融入结合“五育”理念的制作活动,通过多元化的劳动实践体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5]。

如幼儿园开展 “美食小达人” 活动,让幼儿参与简单的美食制作。教师给幼儿介绍食物的来源和营养成分,培养他们珍惜食物的意识,属于德育的范畴。幼儿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步骤进行操作,这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推动了智育发展。搅拌食材、揉面团等活动也让幼儿的身体得到锻炼。当幼儿看到自己制作出的美味食物时,会产生成就感,同时他们也能欣赏到食物的色彩和形状之美,由此实现了美育目标。

(三)加强劳动教育评价

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对幼儿成长至关重要。评价的内容应全面多元,涵盖劳动技能(如幼儿使用工具的熟练度)、劳动成果(如整理后的图书角是否整齐有序)和劳动习惯(如能否坚持完成劳动任务);同时,着重考量劳动态度,观察幼儿参与劳动时是否积极主动。此外,在品德方面,关注幼儿在劳动中是否懂得分享、互助。教师通过日常观察、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幼儿在劳动中的问题。如发现幼儿劳动技能欠缺,可调整教学策略,增加实操指导;若发现幼儿劳动态度不积极,则可以尝试用奖励机制激发幼儿热情。通过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不断优化教学,教师可切实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助力幼儿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五育并举” 理念下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创新实践与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通过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可知目前幼儿园劳动教育还存在部分问题。而 “五育并举” 理念为幼儿园劳动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为了保障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幼儿园需要做好加强师资培训、优化课程教学、营造劳动教育氛围等方面的工作。展望未来,幼儿园劳动教育将不断深化内涵、拓展形式、加强评价,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康利霞.“五育”并举视域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意义与路径[J].甘肃教育研究,2024(9):14-16.

[2]方旭成.五育并举视域下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J].家长,2024(19):177-179.

[3]陈颖.爱上劳动,点亮未来:浅谈如何构建“接地气可操作”的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课程体系[J].当代家庭教育,2022(11):42-44.

[4]郑国,赵雪莲.新时代幼儿教育“五育并举”的困境及实施路径[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2,41(4):73-75.

[5]马雪琴,马富成.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课程化:价值、困境与实现路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1,35(12):30-3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