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郑小玲

【摘要】古诗文是语文学科重要教学模块,基于学习任务群开展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发挥学习任务群的助学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古诗文学习热情,培养其阅读、鉴赏能力,体现古诗文教学价值。文章首先分析学习任务群与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结合的优势,其次简述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要求,最后从古诗文学习任务群设计角度出发,提出不同类型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策略,旨在运用学习任务群理念创新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形式,发展学生学科素养。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兴发感动’理念下的小学诗教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ZX23—77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郑小玲(1987—),女,福建省泉州市晋光小学。

古诗文教学的价值在于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感知,培养其文化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使其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步发展学生语文阅读理解等重要学习能力。将学习任务群作为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基底,能够为学生学习语文古诗文提供完整的教学支架,有利于教师依据古诗文教学特点和学生能力发展规律合理设计学习任务群,辅助学生阶段性提升古诗文学习能力。

一、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优势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群与小学语文古诗文的结合,通过以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为教学形式,取代了以背诵和默写为主的教学方式,减轻了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负面情绪,有助于以新颖的教学过程培养其古诗文学习兴趣。在学习任务群导向下,学生将经历探索、思考等体验古诗文魅力的过程,增强学习古诗文的热情及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培养自学意识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手段应多元化,将古诗文内容经拆解、分散、整合等过程,以学习任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导其通过自主收集资料、整理信息、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古诗文创作背景、理解古诗文内容、感悟古诗文内涵,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又可指导其掌握正确的古诗文学习方法,挖掘古诗文学习潜能,提高自学效率[1]。

(三)发展创新思维

以小学语文古诗文为教学内容设置的学习任务群,任务内容和任务形式均具有创新性,需要学生运用自身的想象能力,结合古诗文内容提出具有创造性的想法和观点,展现个人对于古诗文的独到理解,突破传统思维定式[2]。在学习任务群的驱使下,学生能够体验到古诗文学习的新意,有助于自身创新思维的养成,进而提高创造学习能力。

二、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要求

(一)目标与价值一致

学习任务群作为创新性的课程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载体,其教学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3]。古诗文是语文学科课程重点内容,对应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要课题,同样是围绕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这一要求的教学内容。用学习任务群呈现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内容,教师应明确统一教学目标,认识共同价值,即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明确具体教学导向,促进学习任务群与古诗文教学的有机融合,以发挥实质性的教学

效用。

(二)内容与方法适配

学习任务群在类型上划分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且各类学习任务群的具体教学要求各有侧重。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应当以古诗文内容为依据,结合细致的教学安排,合理选择相应类型的学习任务群,组织开展具有侧重的古诗文教学活动,体现古诗文内容与学习任务群的相互适用性,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保证适配性,并在任务群设计形式方面积极创新,完善古诗文教学支架。

三、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

(一)理解诗意,设计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学习古诗文,理解诗意是基础。构建小学语文古诗文学习任务群应从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入手,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服务。教师以古诗文的语言材料为依据,设计阅读理解型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认识古诗文中的生僻字,理解古诗文内容含义,帮助学生扩充语言文字知识储备,为学生后续深入探究古诗文内容、完成高难度学习任务奠定基础[4]。

结合《春夜喜雨》的内容,教师可布置如下学习任务。

【任务一】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字词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以分组的形式朗读古诗,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同时让学生找出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如“知”“乃”“潜”“润物”“晓”“红湿处”等。学生运用注释,认识“知—知道,指雨知时节”“乃—于是,就”“潜—秘密地,偷偷地,指静悄悄的”“润物—指植物受到雨水滋润”“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丛”,结合字词含义,初步感知《春夜喜雨》的内容。

【任务二】再读古诗,代入字词含义,理解古诗意思。

运用积累的字词含义,学生将其代入古诗中,尝试将《春夜喜雨》翻译为白话文:春雨仿佛知道春天的到来,及时下了起来。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就此,学生了解本诗主要描写春雨时节的自然景象,既描绘了春夜雨景,也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在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引导下,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古诗内容、了解诗词大意,由此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便于后续对古诗内容做进一步探究。

(二)深度解析,设计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古诗文教学的本质为文学阅读,学生应通过整体感知、细节探究的过程了解古诗文的深层内容,积累古诗文学习经验,提高阅读学习能力。在学生初步理解诗意后,教师应设计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布置指向古诗文内容深度解读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进一步深入探究古诗文意境内涵,掌握正确的古诗文学习方法。

【任务一】了解诗人杜甫及《春夜喜雨》的创作背景,分析诗人创作意图。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采用分组学习方式,搜集整合资料。根据资料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春夜喜雨》是饱经战乱之苦的杜甫结束颠沛流离生活,于成都定居后所创作的一首诗词。综合资料内容,学生大胆猜测:杜甫创作《春夜喜雨》的意图在于赞美太平生活,也是对自己开启新生活的纪念。

【任务二】分析《春夜喜雨》蕴含的思想情感(提示:可以从诗题和创作背景切入)。

根据任务提示,学生结合古诗创作背景及诗题中的“喜”字,不难推测:《春夜喜雨》的“喜”体现在杜甫看到绵绵春雨,联想到国家的安宁,不禁自喜,遂写下这篇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喜悦之情。

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驱动下,学生从多个角度对古诗内容进行深度探究,挖掘诗词对应的历史背景及蕴含的思想情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且掌握了一定的古诗文学习技巧。

(三)审美鉴赏,设计思辨型学习任务群

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现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古诗文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素养的关键。教师应设计思辨型学习任务群,依托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思辨,找寻古诗文中美的元素,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古诗文意象魅力,提升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

《春夜喜雨》以写景为主,教师结合诗句内容设计任务,引导学生把握意象,感受古诗美的韵味。

【任务一】赏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两句,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从审美角度分析诗人的写作手法。

学生把握诗句中的“知”“潜”等动词,认为诗人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灵性,与诗句末尾“润物细无声”一句前后呼应,使“春雨滋润万物”的景象更为灵动,使人不禁向往,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景象。

【任务二】反复朗读“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两句,分析诗句中的景物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这两句诗营造的氛围。

学生抓住这两句诗中的“野径”“江船”“红湿处”“锦官城”等景物,结合“黑”“明”“湿”“花”等体现景物特点的字词,在脑海中勾勒出雨中野外、江上两处及锦官城繁花盛开的景象,从中体会诗句营造的美感,同时也感受到诗人在看到这幅景象后不禁流露出的喜悦之情,体会古诗文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审美角度切入,学生在任务驱使下能够准确把握诗词中美的意象,掌握鉴赏古诗文的技巧和方法,从中获得美的感受,了解古诗文的文化底蕴,进而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

(四)开拓视野,设计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在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古诗文为主体教学内容,并结合古诗文特点积极拓展相关教学资源,构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提高学生的古诗文内容探究深度,挖掘其古诗文学习潜能。教师应探寻古诗文与其他领域知识的联系,利用拓展型任务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促使学生进一步深挖古诗文底蕴内涵,拓宽学习视野,丰富学习体验[5]。

结合《春夜喜雨》的内容,教师在构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时,可以引入其他学科的内容,设置跨学科学习任务。

【任务一】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从科学角度分析“三月雨,贵似油,四月雨,好动锄。”这一俗语的含义。

【任务二】运用音乐领域知识,尝试为《春夜喜雨》编曲,体现其韵律特点。

在拓展型学习活动中,学生运用科学知识,了解诗词内容创作的科学依据及相关农耕知识和地理知识;运用音乐知识,创新古诗词学习方法,直观感受古诗在韵脚编排设计方面体现出的智慧,深入了解古诗文化的特点,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取得良好的跨学科学习成果。

(五)专注语用,设计综合型学习任务群

古诗文是经语言文字高度凝练形成的智慧和艺术结晶,其展现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色彩是学生需要重点把握的学习内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致力于锻炼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应依据古诗文特征,设计语用学习任务,结合阅读解析与实际应用,构建综合型学习任务群,引领学生创造性运用古诗文语言内容,积累丰富的语言表达经验,促进其古诗文语言知识的内化,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任务一】再读诗词内容,体会诗人将情感寄托于景物上的写作特点,仿照《春夜喜雨》的创作方法,用写景的方式表达某种情绪。

学生可以整理与《春夜喜雨》具有相同特点的古诗文,如《天净沙·秋思》,通过对比分析,发散思维,了解不同景物对情绪的衬托作用,如用美景衬托喜悦之情,或用凄凉之景衬托悲思之情,丰富语言表达内容。

【任务二】学习《春夜喜雨》运用的修辞方法,以某种景物为例,运用相同的写作手法进行文章创作。

运用《春夜喜雨》中的拟人方法,学生可尝试抓住景物特点,用拟人的方式赋予植物灵性,使文章内容更为生动、形象,熟练掌握相关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经验。

教师依据《春夜喜雨》内容设计综合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古诗文中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语言建构和表达,将古诗文与现代文融合,促进学生语言技巧的内化与迁移,培养其综合学习能力。在学习《春夜喜雨》的过程中,学生品析古诗词,结合诗人生平,从一首诗到了解一个人。

结语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息息相关。教师应遵循学生能力素养的发展规律,从基础性学习任务群入手,逐步提高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古诗文学习潜能;丰富过程性体验,采用多项教学措施相融合的策略,高效达成通过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以开辟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新路径。

【参考文献】

[1]王春菲.聚焦任务群 赋能古诗教学新课堂: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研究 [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 2023(12): 63-65.

[2]孙磊.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 [J].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2023 (12): 52-53.

[3]郑荣友.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3 (14): 16-18.

[4]王玲燕. 浅议深度学习视域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学习任务群 [J]. 考试周刊, 2023 (25): 57-60.

[5]张长巧.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3(4): 24-2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