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旅融合发展道路

作者: 潘炫历 潘玫达 保嫣然 左贵旭 王欣怡

茶文旅融合发展道路0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本研究在了解重庆市巴岳山茶文旅融合基本情况的前提下,进一步探讨重庆市巴岳山茶文旅融合发展现状与困境,从农户生产销售与面向旅游者两个角度提出新时代具有特色的茶文旅协同发展策略,以期推动当地茶文旅高质量融合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茶文旅融合;巴岳山

中图分类号:F592.7;TS97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重庆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旅融合发展,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等措施,重点支持一批龙头企业打造茶旅融合基地,使全市茶旅融合得到快速发展,茶旅融合已成为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农村、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1]。

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本研究聚焦于重庆市巴岳山茶文旅融合发展情况,对目前巴岳山茶文旅融合现状及效果进行调查分析。根据相关文献、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提出建议,将有利于重庆市巴岳山茶文旅融合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乡村地区传统工艺振兴,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巴岳山位于重庆市大足区、铜梁区、永川区交界处,平均海拔778 m,是“重庆小十景”之一。山上土质沙壤,日照时间长,温差较大,雨量充沛,云雾缭绕,乃产茶之佳地。巴岳山周边拥有众多旅游资源,如大足石刻、巴岳山玄天湖度假区、邱少云烈士纪念馆、铜梁龙舞、永川茶山竹海旅游景区、永川黄瓜山等,对游客的吸引力较高。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资料来源于“关于茶文旅融合发展的生产调研问卷”课题组于2022年7月对重庆市巴岳山茶文旅融合发展情况的调查。课题组成员随学校“三下乡”服务团队于2022年夏季下乡调查,并积极发动各“三下乡”团队学生协助完成了对农户的有效调查问卷320份,重点对调研地大足区、铜梁区、永川区的农户和相关机构进行了深入访谈。采用软件SPSS 13.0对数据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对调查中的实地考察和个案访谈资料进行定性研究。

(三)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调查地的调查对象农民偏多,年龄主要集中在28~45岁,占总人数的40.1%,收入来源集中于务农,每月收入为2 000~5 000元,占总人数的50.6%。大部分问卷对象或者其朋友都接触过茶文旅产业,认为附近的茶文旅融合紧密;约一半的问卷对象认为阻碍茶文旅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地方没有充分发挥优势;还有一些人觉得资金支持和加强宣传是政府扶持茶文旅融合发展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二、重庆市巴岳山茶文旅融合概述

(一)重庆市巴岳山茶文旅融合发展条件

1.优质天然的茶叶产业

重庆市巴岳山山高林密,气温适宜,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具有得天独厚的沙质土壤条件,对茶树生长有利,造就了丰富的茶叶资源与较高的自然品质。山内植被繁茂,森林覆盖率达80%,被称为“大足绿肺”,所产物绿色天然。

巴岳山也是我国古老茶产区之一,是我国最早的贡茶——水南茶的主产地,山林间随处可见错落有致的茶园。同时,巴岳山中仍保留着采用古法种植的茶园,“鸡茶共生”的特色模式,即用鸡去除害虫、用鸡的排泄物回归茶田,实现了经济、生态的良性循环。这也是巴岳山所产茶甘甜醇香、清新绿色的重要原因。

2.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

巴岳山因其峰峦奇秀、重岩叠嶂、云雾缭绕的特点而得以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喀斯特地貌造景极其丰富,沟壑壮美,主要景观园区有巴岳寺、玄天宫、飞来石、黄桷门等。

3.悠久厚重的文化底蕴

巴岳山特色地方文化独具魅力,除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外,真武庙、三丰洞等更是道教传说、佛家思想的典型代表。自古巴岳出名茶,巴岳山的茶文化更是别具一格。走入茶厂,深入了解茶的制作工艺;走入窑洞,细心感悟茶具精巧的制作工艺;走入茶馆,用心感悟品茶步骤,这些都是巴岳山独有的味道。

(二)重庆市巴岳山茶文旅融合发展现状

1.以重庆市巴岳山村民视角分析当地茶文旅融合发展现状

首先,在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业融合程度方面,现阶段当地确已实行茶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村民普遍认为二者融合度较高,此类村民占总人数的78.8%;认为二者融合度一般,但仍存在缺陷的村民占16.2%;认为二者融合度较低的村民占总人数的5%。可粗略推算该地茶文旅融合发展态势较好,但仍存在部分问题亟待解决。

其次,在文化宣传意识方面,现阶段仅有14.7%的村民有茶文旅融合发展的意识,并投入了实践;43.1%的村民有过想法,出于某种原因并未投入实践;共有42.2%的村民完全无该想法,仍持有传统的茶叶种植售卖观念。总体看来,该地区并未深入落实茶文旅融合发展。

再次,在茶文旅融合发展后巴岳山村民收入情况方面,大部分当地村民的月收入已达到2 000~5 000元,占调查总人数的79.1%;月收入为5 000(不含5 000元)~10 000元的村民占总人数的19.7%,比例相对较大;月收入在10 000元以上的人数较少,只占总人数的1.2%;没有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下的村民。从整体情况上看,茶文旅融合发展后,该地村民的人均收入有所提高。

2.以消费群体视角分析巴岳山茶文旅融合发展现状

在了解巴岳山基本情况后,136名受访者完成问卷填写,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是否有意愿体验巴岳山茶文旅融合的旅游方式。图1数据显示,约有67.6%的受访者仍很期盼参与当地此种方式的旅游;但是仍有32.4%的受访者不愿参加,对此表示无兴趣,相对而言所占基数较大。

茶文旅融合发展道路0

第二,受访者不愿参与巴岳山茶文旅融合旅游的原因。表1数据显示,地处偏僻,交通设施不便是绝大部分受访者不愿参与巴岳山茶文旅融合的主要原因;其次方式单一,没有地方特色且景区开发力度小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相对而言,价格高并不占据主导地位;在他们当中,对此类旅游完全不了解的人数少之甚少。

茶文旅融合发展道路2

第三,受访者对巴山茶文旅融合的旅游满意度。表2数据显示,受访者对巴岳山茶文旅融合的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对于“巴岳山茶文旅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问题中,有37.4%的人认为交通问题有待解决;23.1%的人认为应加强开发旅游资源;另有19.1%的人认为应加大对巴岳山旅游的宣传力度。

茶文旅融合发展道路3

三、重庆市巴岳山茶文旅融合发展困境

(一)资源挖掘深度不足

现阶段,巴岳山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当地相关企业并未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挖掘深度不足,未能充分结合当地茶产业打造出具有巴岳山特色的茶文旅融合产品,在内容、形式、吸引游客的方式、目标客户的定位上与其他地区是一致的,可复制性强,很难产生竞争优势[3]。

(二)旅游要素配比失调

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旅游服务水平不高。一是交通配置条件还需进一步提高。最近的高铁站大足南站离巴岳山也存在一定距离,交通配置还不够完善,游客进入巴岳山的交通成本较高;同时,旅游地公路交通网络与周边区县之间的快速通道建设不够完善,区内旅游景区与周边的旅游中转城市缺少快捷的直达班车。二是旅游基础设施还需补齐。巴岳山附近吃、住、购、娱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问题日益凸显。百度地图数据显示,巴岳山景区2 km范围内有特色餐饮7家、民宿酒店10家、购物场所0家、娱乐场所18家,这些设施不能满足游客多维度的需求,容易降低其旅游体验,使其停留时间短。

(三)宣传方式单一

巴岳山主要存在茶文化旅游品牌效应不足、产品单一等现象,未深入打造具有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当地多数农户不会使用直播平台或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巴岳山当地与茶产品相关的文创、产品包装几乎没有,导致游客对茶产品的购买兴致不高,当地的茶产品销量不佳。

(四)专业人员匮乏

虽然铜梁区人民政府有意引进专业人才,但是茶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的人才仍较为缺乏。一方面,大部分茶文旅项目经营者是当地茶农,他们虽然掌握了茶叶种植技术,但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主动参与茶文旅规划发展的能动性不强,且当地茶农使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较差[4];另一方面,铜梁区茶文旅融合项目管理人才较少,提供策划和营销模式的人才也较少。

(五)资金不足

文旅产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项目越大,投入就越多。巴山部分茶农对于打造巴岳山茶文旅产业是比较看好和支持的,但由于自身缺乏资金,且无法预测收益而放弃。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是比较多的,这对于基层党委政府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巴岳山所位于的铜梁区经济并不发达,2022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为733.63亿元,位于重庆市19名,因此巴岳山茶文旅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资金短缺。

(六)同质化严重

铜梁区人民政府对于巴岳山茶文旅融合发展加大了投入力度,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发展战略,缺乏统一的规划,导致当地茶文旅融合缺乏巴岳山特色,同质化严重[4]。例如,游客进入巴岳山游玩多为拍照摄影及购买当地茶产品,这与其他地区的茶文旅融合发展并无太大差别。部分文旅融合发展较好的地区,以采摘蔬果、体验特色农家菜等项目为主,这就大大凸显了当地特色对游客的吸引力,并且不可替代性强,在多数地方都不可复制。因此,巴岳山开展茶文旅融合应当适当借鉴,打造具有巴岳山特色的茶文旅融合项目。

四、重庆市巴岳山茶文旅融合对策

(一)对策一:农户生产销售的角度

1.加强巴岳山绿色茶叶的生产与销售

巴岳山茶农在种植、生产茶叶过程中,应注重生态可持续的概念。巴岳茶好喝,不仅因为其富含硒元素和锶元素,更是因为当地在对茶的种植养护过程中,深入贯彻着绿色发展理念。相关政府部门应监督巴岳山茶农打理茶园坚持不用除草剂,采用生物杀虫的方式杀灭茶树害虫;并采用现代科技,科学消灭害虫。总之,相关部门应结合现代科技与巴岳山的土壤优势,助力当地生产、销售绿色无公害的茶叶,提高茶叶的经济价值。

2.探索多种宣传模式推广巴岳山茶文旅项目

巴岳山应在新形势下借助新媒体平台,宣传当地的古茶文化,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完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风文明,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在营销宣传方面,巴岳山要依托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将相关农户培养为本土的直播销售人员,增加电商卖茶的可持续性;借助抖音、微博等互联网平台,打造高质量且具有特色的宣传视频,并借助当地融媒体平台和新闻媒体,增加品牌的公关影响力。

3.强化巴岳山茶文旅的品牌效应

高品质的产品能吸引消费者的青睐,当地首先应通过打造茶叶特别包装、制作融合巴岳山特色的文创产品等来丰富巴岳茶在消费者心中的综合形象;其次要根据目标市场的的需求制作相关文创产品,围绕农旅融合发展思路,注重整个过程的茶文化输出,提高品牌的文化附加值;最后可以茶文化产业园区模式为指导,注重品牌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提高经营者对茶文化的认识,将茶文化与品牌营销结合起来,强化品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

(二)对策二:面向旅游者的角度

1.举办特色茶文旅活动

相关部门及企业应围绕巴岳山茶,以乡村为依托,以茶文化为基础,以茶产业为核心,举办特色茶文旅活动,如品茶会、文化节等,力图将巴岳山打造为美丽茶村,助力其发展茶文旅融合产业,推动乡村振兴与茶农致富增收,带给旅游者与众不同的茶文旅体验。

2.加快建设茶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

茶文旅融合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条件是基础设施建设,游客到景区吃饭、购买茶叶停车不方便,这是阻碍旅游发展最大的“硬伤”。因此巴岳山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加快建设进度,并配套相关住宿和饮食设施,为巴岳山的茶文旅融合发展夯实基础,满足旅游者的基本需求。

3.提高巴岳山茶文旅的耦合协调度

在巴岳山茶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把当地的茶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纳入重庆旅游总体规划和全国文化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突出统筹、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加快推进巴岳山茶文化与其他业态的融合与协调发展,将重庆市的茶产业与当地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资源整合优势[5],提高旅游品质,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服务,以此增强目标群体黏性,提升旅游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周宏达.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旅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以山东省曹县为例[J].中国商论,2023(3):37-39.

[2] 张浩,王渊博.传承重汽精神 做好“山水”文章:关于龙水湖、巴岳山沿线文旅产业发展的思考[EB/OL].(2022-09-02)[2023-04-10].https://www.txdzw.com/gy/ hyxw/content_42645.

[3] 孔德华,汪辉.健全产业链 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J].江苏农村经济,2022(11):38-41.

[4] 许亭玉,李凤.重庆市铜梁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路径[J].乡村科技,2022(18):46-49.

[5] 董琳.旅游-生态-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统计与决策,2022(12):122-125.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