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文旅人才现状与培养对策

作者: 熊珞钦 周琳 董丽梅 智元超 韩越

摘 要:近年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迪庆州)政府部门明确指出要以迪庆州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而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不足是当前的严峻问题。本文通过对调研数据和访谈记录的分析得出迪庆州文旅从业人员培养存在不足,根据实际情况为改善迪庆州文化旅游产业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全面提升迪庆州文化旅游行业人才综合素质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建议。

关键词:文旅行业;访谈调查法;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2023年春节期间,云南全省接待游客4 514.61万人次,同比增长244.7%,实现旅游收入384.35亿元,同比增长249.4%。在文旅产业方面,云南拥有天然的生态禀赋,需找准立足点,打好组合拳,营造高质量的营商环境,改善“硬环境”,提升“软环境”。迪庆州拥有世界级旅游资源,旅游业是迪庆最具优势、最具特色、最具发展潜力的主引擎产业,2020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51.01万人次,全年完成旅游业总收入807 979.76万元;2021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33.73万人次,同比增长9.7%,全年完成旅游业总收入948 242.06万元,同比增长17.4%。 同年,全州共有文化、文物事业机构276个,包括艺术表演团体25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7个,文化馆4个,乡镇文化站29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96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4个,

然而,迪庆州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对此展开研究,提出迪庆州文旅人才培养建议,能够推动文旅融合背景下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国内关于文旅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中,梁梅朵提到大多高校课程设置较为局限,师资力量不平衡,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无法培养出既了解文化市场,又懂得旅游市场,还能设计出文化旅游项目的复合型人才[1]。白长虹提出文旅行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更加趋向于跨领域、跨专业、复合型和创新型等方向,要使人才适应行业变化,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2]。毕绪龙提出人才是推动文旅行业融合发展的第一要素,但如今行业人才已经不能满足文化和旅游行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需求,文旅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亟须升级转型[3]。张晶、张维艳提出需要完善文旅人才教育体系,打通人才培养通道,并制定相关人才引进政策[4]。云南丽江市作为全国知名旅游城市,曾在2019年全国旅游城市排名中位列第15,同时也是云南文旅人才建设的标杆。云南省丽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健全优秀文旅人才信息库,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5];又提出先后实施“八个一百”人才工程、“百名文旅人才”专项、“兴丽英才支持计划”“兴丽文旅人才”专项,遴选市内文旅经营管理、文化创意、文旅服务等领域优秀人才,通过项目经费支持、组织进修培训等方式进行重点培养[6]。以上关于文旅人才培养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文旅人才的供给侧高职教育、现实困境、发展方向、在文旅行业中扮演的角色、选拔措施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探究,但目前较少有学者就区域性文旅人才进行实地访谈调查,本文结合区域特性,对调研数据和访谈记录进行分析研究,根据迪庆州文旅人才培养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迪庆州文旅从业人员队伍现状

(一)迪庆州文化行业从业人员队伍现状

如表1所示,迪庆州文化行业从业人员队伍中,男女人数比例接近于1∶1,基本平衡;较多数从业人员的年龄集中在35~45岁,青年从业人员较少,中坚力量群体有待加强;文化程度方面,从业人员多为大专和本科学历,研究生从业人员较少,说明文化行业缺乏高素质的研究型人才,现有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有所欠缺;职称多为中级和副高级,说明从业人员的工作经验较为丰富,履历丰厚。

(二)迪庆州旅游行业从业人员队伍现状

经调查研究,迪庆州目前有450名导游,男女比例相对平衡,整体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学历较低。旅行社除基本行政人员外,其余人员均来自导游,整体人员结构类似。景区景点讲解员持有讲解证者较少,讲解人员原则上要求大专学历,也存在解说能力较强但学历较低的讲解人员。

(三)迪庆州文旅从业人员培养存在的问题

根据访谈调研及对上述迪庆州文化行业从业人员与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资料整理与分析,得出几点该州文旅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现存问题。

1.共性问题

(1)忽视文旅从业人员的培养。迪庆州部分文旅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培养认识不足,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未制定强有力的人才管理制度,导致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缺乏责任感、团队感和荣誉感。

(2)文旅从业人员对待培训的态度消极。迪庆州有些文旅从业人员的学习意识不强,消极对待行业培训,以至于其职业素养参差不齐,降低服务接待能力。

迪庆州文旅人才现状与培养对策0

(3)对文旅从业人员的薪酬吸引力度较低。迪庆州文化行业从业人员的薪资水平偏低,导致高学历、业务能力强的员工流失严重;旅游行业从业人员队伍中导游人员无工资保障体系,工作抗风险能力差。

2.特性问题

(1)工作“人情化”特征明显。迪庆州文化行业从业人员队伍中人员流动比例低,生活圈子常年无变化,日常生活中的“人情”影响行政工作制度施行,导致日常生活领域与公共工作领域没有明显的界线。

(2)旅游淡旺季工作量差别大。迪庆州著名景区云南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滇金丝猴国家公园等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旅游淡旺季分明,相关工作人员存在旺季工作压力大,淡季清闲的情况;相关旅行社淡季在导游管理上较为松散,导致导游无归属感。

(3)文旅从业人员配套服务设施不齐全。迪庆州缺少相关文创产业园,旅游产品研发人才严重不足,旅游文创能力滞后,数据分析人才缺失;较少组织文旅相关技能大赛,导致工作人员存在专业度不足、服务水平欠缺的问题。

二、迪庆州文旅从业人员培养建议

(一)建设迪庆州文旅人才培养体系

迪庆州要建设一套完备的文旅从业人员培养体系,搭建涵盖文旅部门、培训机构、讲师和学员的交叉联动体制,由培训机构负责搭建培训平台,聘请高校与旅游行业培训专家作为讲师,文旅部门则负责整体审核工作,面向文化与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进行长期持久培养工作。

首先,为提升文化行业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当地宜采用“理论学习+实践运用+绩效考评”模式。理论方面由高校管理类专业教师开设和选择培训课程,引导该专业学生系统化交叉学习多学科管理技能;实践方面运用课程知识,结合迪庆州文化行业痛点进行案例分析并研究改善人才培养方案,及时验收学习成果。其次,为提升从业人员的旅游文创产品研发能力和互联网运营技术能力,当地政府部门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给予其扶持资金,鼓励文创产品推陈出新[7]。再次,为提升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与综合能力,迪庆州要采用联合培养模式,一方面由高校专家开展旅游方面的理论授课,强化其基础知识储备;另一方面由旅游行业内资深专家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完善理论体系的同时,增强工作能力。

(二)完善迪庆州文旅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1.政府给予迪庆州文旅人才培养支持

迪庆州相关政府部门应从四方面支持文旅人才培养:一是重视对迪庆州地方专项计划文旅相关专业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制订专项计划人才招收方案;二是联合省高校培养迪庆州定向就业高素质人才;三是联合省内州外文旅部门制订现有文旅从业人员送外培训方案;四是组织州内各村实施导游职业技能培训,选拔地方优秀从业人员。

2.加强师资团队保障

迪庆州文旅行业应将培训学员细分为文化管理学员、旅游通用职业学员和旅游特有职业学员,其中旅游通用职业学员是指旅游市场中开展旅游相关活动的人员,旅游特有职业学员是指需要有较高的旅游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人员,之后根据不同类别学员的需求特征,确定不同的培训方向,组建管理类、旅游类和服务技能类高校专家培训团队,开设相应课程[8]。

一方面,文旅行业要聘请云南文旅行业中从业多年对行业有杰出贡献并适合作为培训讲师的资深专家,通过“经验+案例”的模式传授培训内容;另一方面,文旅行业可以选拔培训中的优秀学员辅助教学,优秀学员可结合自身岗位与培训内容在培训过程中分享心得体会,促进文旅行业信息交流,打破沟通壁垒。

3.完善培训课程体系

迪庆州文旅行业要完善培训课程内容,涵盖理论知识课程、素质能力课程和相关辅助课程。理论知识课程由文旅行业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内容构成,其涵盖旅游学、经济学、管理学、人力资源、交通运营、大数据与互联网等知识点;素质能力课程从全面素质能力提升培养的角度考虑,涵盖思政课、公文写作课、业务能力课、礼仪课、文学历史课等;相关辅助课程主要作为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培养中必要的补充性课程,包含统计学、会计学、旅游法等知识点。

4.建立培训成果验收标准

一是学习成绩检验,构建每类课程考试题库,合理分配考题类型,结合课程培训进展情况进行综合性评分;二是实践能力检验,制定各类培训学员培训后的新工作绩效表,对工作进行翔实记录,由直属领导考核汇总;三是结合实际培训进展情况制定合适的检验周期;四是建立线上检验平台,搭建网络学习平台用于发布课程、学习资料、课堂作业、汇报等,利用线上平台进行信息收集,如周、日小汇报和学习数据统计。

(三)构建迪庆州文旅人才队伍技能资质认证平台

迪庆州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作用,支持和鼓励迪庆州旅游行业协会办好全州导游大赛、经典景区讲解大赛、旅游专业大学生服务技能大赛、相关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大赛等竞赛。表彰一批优秀导游、讲解员、大学生、文旅企业家和相关从业人员,加强对其宣传推广,树立迪庆优秀文旅人才公信力[9]。

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建立完善文旅服务品牌建设、培育和评价体系。搭建迪庆州官方认证的文旅“网红”平台,进一步细化分等定级考核标准,加大对导游、旅行社、旅游民宿等级评定和推广力度[10]。引导旅游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健全品牌运营管理体系,树立行业标杆和服务典范,让服务优质的旅游企业在文旅“网红”平台中脱颖而出。

三、结语

文旅从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迪庆州现有文旅人才较多,但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制约了所在行业的繁荣发展,为此,地方政府部门、文旅企业、高校三方应加强对迪庆州文旅人才的培养,合力建设迪庆州文旅人才培养体系,为文旅人才培养提供保障,确保文旅从业人员进行持续且稳定的学习,循序渐进地增强从业技能,给全州的文旅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梁梅朵.产业融合背景下文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广西教育,2021(31):134-136.

[2] 白长虹.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行业人才培养:实践需求与理论议题[J].人民论坛 学术前沿,2019(11):36-42.

[3] 毕绪龙.从人才培养角度看文化和旅游的关系[J].旅游学刊,2019(4):9-10.

[4] 张晶,张维艳.黑龙江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策略[J].西部旅游,2021(1):15-16.

[5] 云南省丽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云南丽江:因地制宜打好文旅人才品牌[J].中国人才,2021(3):72-73.

[6] 云南省丽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云南丽江:打造文旅人才集聚新高地[J].中国人才,2022(11):82.

[7] 李明.文旅融合背景下行业人才需求与培养体系构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159.

[8] 王莹.文旅融合背景下涉外旅游人才的需求分析及培养策略[J].决策探索(中),2021(8):80-81.

[9] 杜文静,黄德桥.文旅融合下高职导游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21(3):52-56.

[10] 韩泳.以文兴旅 以旅促文 推动云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9(20):49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