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 晋奕璇 许亚茹 王腾 吴闯闯 王亚楠
摘 要:文旅融合发展是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方式创新、服务内容拓展以及激发全民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梳理洛阳市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中现有的嵌入旅游景区、嵌入旅游酒店、助推研学旅行、拓展旅游服务4种融合模式,进而分析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落实政策支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打造公共图书馆文旅品牌、推动文创产品创新和建设文旅复合型人才队伍的策略,以期为推进洛阳市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洛阳市
中图分类号:F592.7;G258.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河南科技大学2022年度SRTP项目“洛阳市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现状与对策研究”(2022366)。
引言
文旅融合发展对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国家高度重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将文旅融合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工作之一,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和意见[1],并强调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要做强文旅融合,发展中国特色文化产业。
洛阳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在开展文旅融合、促进文化旅游发展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洛阳市内公共图书馆积极响应,依托自身馆藏特色,开展了不同系列文旅融合活动。洛阳市政府在2022年6月发布了《洛阳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进一步促进了洛阳市文旅融合的发展。但洛阳市公共图书馆处于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初期,如何把握发展机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其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一、洛阳市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现状
笔者实地调查洛阳市多家公共图书馆,结合文献梳理发现洛阳市公共图书馆现有以下4种文旅融合模式。
(一)公共图书馆嵌入旅游景区
公共图书馆嵌入旅游景区的一体化模式,是通过公共图书馆服务范围的延伸及其相关功能的拓展,形成的新的旅游内容和形式,符合当今发展环境下文旅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和要求。公共图书馆入驻景区,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景区的文化品质和影响力,还能够激发游客的阅读热情,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覆盖到旅游景区[2]。
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于2020年5月在重渡沟设立分馆,该馆配置的资源有绘本、美食、旅游地理、生活休闲类图书2 000余册,电子图书2 000种,电子期刊100种,名师讲座数字化资源300集等,以及最新的数字化阅读设备、朗读亭、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体验设备等。
2022年5月,洛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与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景区共同打造了“博物馆+图书馆”的文博融合新模式,目前配置图书3 000余册,涉及文化、历史、科普、绘本等多学科、多年龄段的读物。
洛阳市自2018年起开始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城市书房,统一命名为“河洛书苑”。截至2022年12月,洛阳全市已建成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城市书房200多座,其中,建立在龙门石窟景区东北服务区和西北服务区的龙门城市书房,充分发挥和汇聚龙门特色文化,延伸出了“城市+景区”“居民+游客”“线上+线下”3种城市书房发展的新模式。
(二)公共图书馆嵌入旅游酒店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国内不少地方已推行了“图书馆+酒店”的模式,打造了集诗词阅读欣赏、区域文化服务和旅游住宿于一体的公共空间,目的是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相互促进,助推文旅融合。
2019年,洛阳国宝铂瑞酒店在五楼建立了席殊书屋,融合本地河洛文化,为游客提供了新的“阅读+住宿”的体验模式。席殊书屋以“阅读的力量”为主线,长期开展了深度阅读思考会、名家沙发论坛等延伸阅读活动,让游客在游览的同时,也能愉悦地享受阅读的乐趣,不仅使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得以延伸,而且使旅行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3]。
(三)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发展,研学旅行已经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参与者可以在阅读中学习,在旅行中体验,通过阅读书籍、知识分享等活动,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4]。公共图书馆作为研学旅行的目的地,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笔者通过走访洛阳市各公共图书馆发现,其以开展主题研学活动为主,如洛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既有在馆内开展的主题研学活动,也有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外出研学活动(见表1)。
(四)公共图书馆与旅游多方面融合
1.依据本地文化要素建设旅游文献馆
洛阳市图书馆在一楼建设了具有洛阳当地旅游文化特色元素的旅游文献馆,馆中设有带有洛阳特色的景观灯箱和唐三彩文创产品,电子屏中轮播《嵩县爱你》《奇境栾川》等文旅宣传片。馆内整合了世界旅游、国内旅游、旅游攻略等旅游文献资料4 000余册,充分展示了洛阳及各地的旅游景观和文化,为广大旅游爱好者提供了一处集阅读、休闲、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专题空间。
2.建设文化旅游数据库
洛阳市图书馆建立了地方资源库,包括洛阳黄河文化平台数据库、洛阳工业遗产档案数据库等,还通过拍摄带有地方特色的视频来宣传河洛大鼓、靠山黄等曲艺,实现了以地方特色资源为主题,反映区域内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的城市风貌。
3.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旅融合活动
近年来,洛阳市公共图书馆举办了多次文旅融合活动,如洛阳老城区图书馆开展了“悦享读书会”活动,洛阳市图书馆开展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旅融合活动,洛阳市图书馆在凯旋路馆一楼主题展厅开展的黄河文化活动、河洛大讲堂·洛图讲坛活动以及特色牡丹文化系列活动。
二、洛阳市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来源单一
《洛阳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图书馆、城市书房、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的功能整合和融合联动,促进文化空间与旅游空间双向赋能、文旅空间与社会空间多维互通、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互补共建,把文化场馆打造成为居游共享空间等。但是,洛阳市各公共图书馆未能及时根据规划出台相应对策,导致政策在落实上存在一些偏差。
此外,根据洛阳市洛龙区、老城区、涧西区等地的公共图书馆的“预算公开表”可以看出,洛阳一些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来源较为单一,90%以上的经费收入来自政府财政拨款,对财政拨款的依赖程度较高。洛阳市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建设、馆藏图书保护、管理软件开发等均由财政部门提供资金支持,单一的资金来源使得洛阳市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保障力度不足,导致文旅融合与自主创新发展受到制约。
(二)文旅融合度低,品牌意识不足
根据洛阳市图书馆官网相关数据,截至2023年3月15日,洛阳市市区共有公共图书馆114家,其中涧西区33家,洛龙区38家,西工区17家,老城区13家,瀍河区13家,文旅融合活动主要集中在洛阳市图书馆和洛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展,仍处在探索阶段。

首先,洛阳市公共图书馆对当地优秀文化内涵的挖掘不够深入,未能将地方文化充分传播出去。虽然洛阳市图书馆目前已经开展了6项品牌活动和各月读者活动,但是单场人数为15~30人,群众参与度不高。其次,各区公共图书馆各自发展,较少开展品牌共建共享工作,资源开发分散、品牌效应不强。
总的来说,洛阳市公共图书馆未能深入挖掘当地旅游文化特色,从文旅融合的角度对当地文化进行宣传的次数较少,并且其阅读服务供给与当地旅游场景的融入不深,还未形成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
(三)文创产品类型单一,创新性不足
洛阳市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但文创产品仅有洛阳市少儿图书馆开发的主题笔记本、书签、台历、帆布袋、节气挂图,种类较为单一。现有的文创产品仅以古籍文献、图书馆建筑样式为创意元素,以古籍仿品、生活用品为主要表现形式,缺乏大胆尝试,导致文创产品的用户群小及其与时代元素的融合不足,缺乏创意。
(四)文旅融合复合型人才缺乏,制约融合工作开展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工作的深入开展,不仅需要懂文化创新的复合型人才,还需要其能够进行旅游项目运营。而洛阳公共图书馆的综合型人才匮乏,制约了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工作的开展。首先,洛阳市公共图书馆近几年新招聘人员的专业比较广泛,但图书馆管理、旅游管理等文旅相关专业的人才较少。其次,相关员工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不强,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需要。再次,新人到岗后才逐步开始学习相关知识,使得文旅融合工作的开展不太顺利。
三、洛阳市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策略
(一)落实政策支持与拓宽经费来源渠道
按照《洛阳市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统一部署,首先洛阳市公共图书馆应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结合当地文化和旅游资源,为旅游者提供他们需要的、感兴趣的多元化的旅游服务,如城市文化解说、文学创意主题游等,加快建设文旅融合名城,打造公共图书馆文化地标。其次,洛阳市政府仍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同时对文旅融合的经费进行严格管控,实现来源、去向的公开化、透明化[5],还要从公益的角度回报社会,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
(二)打造公共图书馆文旅品牌
洛阳市公共图书馆要想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应该以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和旅游特色为基础,形成一区一特色、一馆一品牌,从根本上提高公共图书馆文旅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洛阳市公共图书馆可以仿照青岛市图书馆打造的“青岛文化大讲堂”等服务品牌建设孟津区“黄河文化”品牌、栾川县“伏牛山水”品牌、洛龙区“国花牡丹”品牌等,以促进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
(三)推动文创产品创新
在文旅融合发展视角下开发文创产品,需深入挖掘河洛文化的内涵,将河洛文化融入旅游产品中,结合洛阳市公共图书馆藏文献中的黄河文化、牡丹文化等元素,以现代化、趣味的形式,推出相关实物文创产品,如河洛文化文创书籍复制品、图书馆盲盒、图书馆建筑拼图等。
除此以外,在设计文创产品时也应融入科技元素,如开发数字文创产品。数字文创是融合科技和文化,以文化信息和创意内容为内涵而形成的数字化产品[6]。图书馆可将馆藏图书结合数字文创,研发小程序,如提供图书馆馆徽、馆标等元素,让用户自己动手制作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创产品,以满足自身的需求。
(四)建设公共图书馆文旅复合型人才队伍
随着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建设公共图书馆文旅复合型人才队伍对于图书馆的文旅发展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在招聘人才方面,洛阳市公共图书馆要积极吸纳高校文旅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其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促进员工与国家图书馆或其他优秀图书馆的人才交流,如定期派遣图书馆馆员去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再次,在人才管理方面,要定期开展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活动,建立职称评定制度和奖惩制度等,提高专业人员的待遇,推动职工成为复合型文旅人才。
四、结语
本文在实地调研洛阳市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上,将其文旅融合现状总结为4种模式,然后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推动洛阳市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茜.湖南省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21:7.
[2] 单红波.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模式与路径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9(3):136-139.
[3] 鄢莹.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典型实践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9(1):111-114.
[4] 单红波.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模式与路径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9(3):136-139.
[5] 符佳佳.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路径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5):106-109.
[6] 赵宇波.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的优化建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12):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