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日语专业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调查及优化路径研究
作者: 齐平[摘 要]为把握日语专业混合式教学的现状,寻找优化路径,文章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的本科生进行了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改革满意度较高,学习效果和课程设计是影响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了优化混合式教学路径的建议,包括设置合理的评分及监督体系、有效开展参与型线上活动、加强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等。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满意度;日语学习者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3-0045-03
2016年《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校内校际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方式方法变革。本研究将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的本科生进行调查和访谈,以了解日语专业混合式教学的现状,并寻找混合式教学的优化路径。
一、 研究设计
本次研究分两个步骤进行。首先对日语专业二、三年级的学生共82人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第一部分为满意度调查,共9题,采用利克特三级量表的形式进行题目设置,选项设置为“同意”“不确定”“不同意”;第二部分深入探讨学生喜欢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特别是线上教学形式,该部分为8道利克特三级量表题和2道多选题。其次,本研究使用在线SPSSAU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抽取被调查对象中的5人进行半开放式的访谈,调查包括学生对目前的混合式教学有哪些满意的地方,以及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等。问卷设计参考了已有的一些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及满意度调查研究成果[1-3] 。
二、 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
(一)满意度调查
1.因子分析
为探索满意度调查的因子个数,以及各因子的权重分配情况,笔者对量表题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显示9个指标峰度绝对值小于10且偏度绝对值小于3,说明数据可进行参数检验。经检验,数据KMO值为0.755,大于0.7;Bartlett球形检验的近似卡方值=206.494,数值较大,且显著性p值=0.000,说明数据间的相关性较强,适合做因子分析。
因子旋转后提取特征根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 9个指标可以归纳为3个因子。因子的累积解释率为66.086%,各因子的方差解释率(即各因子的权重)为26.964%、24.552%、14.570%。通过表1的因子载荷系数可以看到,各指标均有对应较高的因子载荷量,说明该指标可归纳为此因子。即因子1由指标T1、T2、T3来说明,命名为学习效果;因子2由指标T4、T5、T6、T7来说明,命名为教师与课程;因子3由指标T8、T9来说明,属于网络设备环境。结合权重可以看到,影响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满意度因素中,学习效果所占权重为26.964%,比教师与课程所占的权重稍高一些。
2.平均值及满意度得分
对问卷中满意度部分的量表题进行赋值,“同意”为3分、“不确定”为2分、“不同意”为1分。通过SPSSAU平台的描述功能可得到总体满意度得分为2.473分,各项指标得分均大于2分,说明学生总体上对混合式教学比较满意。各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为网络设备环境、教师及课程、学习效果,说明学生对网络设备环境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教师及课程,最后是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
(二)混合式教学形式调查
调查问卷的第二部分针对线上部分的教学形式做了调查,调查分为8道单选题和2道多选题。
学生对线上教学形式的赞同度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T11如果有加分等鼓励,我更愿意参与线上活动”“T14线上小测试能巩固所学知识点”“T16比起线下,分组任务我更愿意在线上打分和评价”。对于“T10比起传统课堂活动,我更愿意参与有线上功能辅助的课堂活动”表示同意的受访者占47.56%,不确定的占32.93%,不同意的占19.51%,说明学生对现有课堂活动的线上辅助形式一半人表示认可,另一半人表示不确定或不认可。对于 “T12线上发放的资料我会花时间去学习”,表示同意的受访者占42.69%,不确定的占41.46%,不同意的占15.85%,说明可能有一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看资料的意愿,例如“与线下课堂内容是否重复”“需要多少时间”“教师是否会检查”等。对于“T17线上几分钟之内的视频我愿意看”,选择5分钟的占39.02%、选择10分钟的占42.68%、选择15分钟的占18.30%,可见学生更愿意观看10分钟以内的视频。
对于多选题“T18你认为哪些线上功能对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最被认可的依次是“弹幕”“讨论”“小测试”“抢答”“分组任务”“随机选人”等。对于“T19你认为线上学习对你的帮助有什么”,调查结果为:选择“利用碎片时间学习”的占27.75%、选择“根据自己学习进度,查漏补缺”的占25.11%、选择“巩固线下知识”的占24.23%、选择“学习更多知识”的占22.47%。
(三)访谈结果
通过与参与调查的5名学生进行访谈,笔者了解到,相比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线下教学,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更为满意,但离“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
通过各种平台发放资料和提交作业是最为常用的功能,学生较为满意,但学生希望资料能更丰富,并能有效利用。访谈结果表明:一是大部分学生是大学入学之后才开始学日语,对日本的国情、习俗文化等了解较少;二是部分专业课,如日本文学史、日本概况、日本历史等课程周课时量少,学生希望能补充更多线上内容;三是对线上的资料内容,教师在课堂上不检查的部分,学生看得较少,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过的部分,学生也不会看。
学生十分肯定一些组织得有效的线上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如加分设计、弹幕、讨论、抢答、分组任务等。但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到,抢答在多选题T18的选项中仅排在第4位,说明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对课堂活动的加分设计,而不是抢答这一活动形式。
访谈中,学生提出了希望课程设计能多一些互动环节。目前,学生认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的互动环节较少,而在课外学生回应教师互动的积极性并不高。为提高学生课外回应教师的主动性,学生建议教师可以在发布课外问题、讨论、测试等时设置一定的分数奖励。
(四)调查结论
1.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改革满意度较高
从满意度调查的得分可以看到,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效果满意度较高,得分为2.473分;学生对网络设备环境的满意度最高,得分为2.561分;学生对教师及课程的满意度较高,得分为2.460分,认为“现有课程的线上内容与资源丰富”的得分为2.537分,认为“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知识储备丰富”的得分为2.524分;认为“对混合式教学的学习效果较为满意”的得分为2.398分,认为“对混合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很满意”的得分为2.573分。混合式教学是今后发展的趋势,我们应积极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满意度。
2.学习效果、课程设计是影响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学生满意度在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及课程、网络设备环境三个维度依次增高。说明对混合式教学的满意程度主要取决于学生有没有从课程中获得收获,产生满足感。而学习效果与教师有没有将线上和线下教学活动合理结合起来以及课程活动设计是否有效息息相关。通过访谈了解到大部分课堂活动依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希望能更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提升混合式教学效果的路径
(一)设置合理的评分及监督体系
通过调查和访谈都可以看出,学生们非常在意分数,课程的评分体系设计与课堂活跃程度息息相关。而许多针对在线课程满意度的研究也将评分规则纳入评价指标中,如Cole、Shelly和Swartz等将“清晰的课程导航及评估规则”纳入“课程结构”维度中[4]。大部分学习平台对各项学习任务都有设置分数及权重的功能,如超星学习通等。在学期开始分配好各项作业及任务的分数,明确任务的具体目标,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有效开展参与型线上活动
比起线下,有一些活动形式学生更倾向在线上完成,例如分组任务的相互打分。这样避免了面对面评价的尴尬,无疑在心理上更加安全和自在。对于“T15比起线下,我更愿意参与线上话题讨论”,选择同意的受访者占比45.12%,不确定的占比32.93%,不同意的占比为21.95%,显得有些犹疑不决,这可能与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关。据访谈了解,线上话题讨论一般都安排在课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在不影响成绩的情况下,很少有学生愿意花时间完成,而线下的讨论环节即时发起即时完成,更有效率,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话题内容、讨论形式、评价形式等选择合适的方法,有效地开展活动。
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比传统教学更能活跃课堂气氛(T1),具体形式有弹幕、讨论、小测试、抢答、分组任务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采用这些形式以获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三)加强线上线下互动交流
混合式教学改革虽然提供了课堂内外互动的新工具,但并不是所有的混合式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通过访谈我们得知学生希望有更多的互动交流,不仅是线上的,也包含线下的。学生认为课堂上的互动环节较少,大部分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加强师生互动、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学习知识、活跃课堂气氛、拓展课堂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是很重要的。艾雪黎把师生课堂互动分为三种类型: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和知识中心式[5]。很明显,学生希望的互动形式是参与更多、分享更多、收获感更强的学生中心式或知识中心式,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活动,让课堂活动既能达到课程目标,使学生获得知识满足感,同时也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情感交流。
四、结语
教学模式的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需要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观念的转变。本研究仅从现状和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并未对教师和学生的态度与能力准备情况进行研究。但可以看到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方向是肯定和满怀期待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方法上进一步学习探索,打造更有效、更有活力的课堂。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明,桑小双.高校学生对混合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认知及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8(5):57-64.
[2] 方宇波,蒋中林.基于CoI中文版量表成人混合式学习实践研究[J].成人教育,2020,40(7):77-84.
[3] 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3):13-24.
[4] COLE M T, SHELLEY D J, SWARTZ L B. Online instruction, e⁃learning, and student satisfaction: a three year study[J]. Th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 2014,15(6):111-131.
[5] 亢晓梅. 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4):42-46.
[6] 梁为,张惠敏,陈浩,等.基于学习者满意度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10):112-118.
[责任编辑: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