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燃烧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析

作者: 郑凯 贾千航 邢志祥 李忠玉 欧红香

[摘 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各高校都在大力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消防燃烧学是消防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下较易于融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的课程。文章初步探索了消防燃烧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思路及具体措施,提出了以“1+1+X”竞赛模式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以期为其他课程的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防工程;课程思政;消防燃烧学;以赛促学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13-0067-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点亮了指明灯[2]。消防燃烧学是消防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任课教师应将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将授业解惑与思政引领相结合。

一、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

课程思政是一种将意识形态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形式。它通过将政治教育纳入高等教育教学和改革的各个方面,以及整合涉及意识形态的专业知识,力求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并且通过教学渗透的方式来开展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是创新性地将意识形态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这也符合高等教育的育人本质。高校工作者要充分领悟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核心,并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想和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三全育人”的教育协同作用[3]。

思政课程是意识形态和政治类的纯理论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而课程思政则是一种以专业课程为基础的意识形态与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提升其政治素养,潜移默化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学生。这样一来,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也能隐性地接受人文素养、民族认同感和价值导向等的教育。这不仅彰显了思政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而且实现了专业课程教书育人的功能,从而达到多层次的思政教学目标。

二、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因此,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尤为重要。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其思政教育不容忽视。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0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要充分发掘高校课程当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有机结合,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有机统一。

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比以前更加多维和广泛,其人生观正处于成形期,其生活理想和政治信念逐步形成。

作为大学生真正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站,高校培养具有专业技术和坚定政治信念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尤其重要。这就要求高校在各类课程教育当中,打破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各唱“独角戏”的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将学生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材。

三、消防燃烧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探索

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比较关注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而不够重视其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因此,教师应当将知识的传播和价值观的塑造相结合,注重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育人,并且深入挖掘课程体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4]。

消防燃烧学是消防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计算多、公式多、原理性强且难度较大,纯理论教学效果较差。但当代大学生有着活跃的思维和强烈的好奇心,在课堂中开展竞赛能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从“被动接受”逐步变为“主动吸收”,这样学生的学习自然事半功倍[5]。在竞赛中,学生的求胜心理将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学习消防燃烧学的相关知识,开阔学习视野,增强专业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

(一)课前准备

教师在编制教学计划时,既要认真设计教学内容,又要深入思考教学目的。

教师在研读课本内容后,要对学生的相关知识基础进行初步了解,进而制作与教学需求和课堂需要相匹配的教学资源,并设计课堂讨论的内容、主题及课堂竞赛习题。

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甚至分享学科知识,以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并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以形成协同效应[6]。

(二)课中竞赛

1.兴趣培养与能力提升相结合

在课程思政定位的指引下,围绕“立德树人”的基本目标,结合工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战略,课程竞赛题目采用“1+1+X”模式,即“1道概念题(较易)+1道计算题(较难)+1道案例分析题或课堂研讨题”。

2.专业知识与思政素养相结合

如果竞赛题目注重思政教育而不结合专业教育,会导致“知识情景体验”的缺乏;相反,若专业教育脱离了思政元素,则会忽视隐含在专业知识背后的文化、情感和方法论的培养,导致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后劲不足[7]。

3.个人竞争与团队合作相结合

竞赛题目中的概念题与计算题采用个人作答的方式,这是因为学生自我价值彰显的需要在竞争状态下更容易被激发,这也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个人的智力与体力,从而激发出其个人潜力,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案例分析题和课堂研讨题采用团队合作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性学习。团队竞赛由小队长带领团队,学生们求同存异,发挥各自特长,形成个体独立学习、内部合作学习和外部竞争学习的新型课堂学习结构。这样,可以从团结、责任、拼搏三方面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课后延伸

教师课后在线推送学习资源,与课程思政内容相结合。

1.将时事新闻与知识点相结合,加入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比如,几乎每年冬天都有新闻报道小孩向下水道扔鞭炮,导致井盖被炸,周边财产受损,有时还会造成人员的伤亡,而这种情况在夏季却比较少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爆炸五边形和预混气体爆炸极限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以短视频等形式将燃烧爆炸领域的前沿知识发布在云班课平台上

教师可以短视频等形式,将燃烧爆炸领域的前沿知识发布在云班课平台上。

3.开展科学家专题课程思政

在云班课平台“资源”板块中,结合上课所讲知识,增设科学家专题栏目,介绍火灾爆炸领域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以及生活趣事。

4.发布关于经典火灾爆炸案例的案例分析与研讨

例如,英国国王十字车站大火的成因是什么?为什么地铁站的大火会突然猛烈发展?以此引导出与“烟囱效应”类似的“壕沟效应”,让学生从传热学和流体动力学的角度分析“壕沟效应”的成灾机理,并辨析“壕沟效应”与“烟囱效应”的区别,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

5.讲解学习方法与引导学生未来生活规划

高校许多学生对学习和未来就业等存在困惑,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手段提供指导,关心并引导学生,让学生从教师这里得到一种支持感,这有助于课程思政的开展。

四、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

(一)课程思政的实施前提——整体统筹顶层设计

学校教务处应制定相应的保障性文件,各二级学院也应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提供有效的教学方式改革办法,并对试点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继而形成一套全方位的课堂教学改革体系。此外,还要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

1.确立课程思政目标

教学大纲是按照教学资料所编制的课程指导文件,要切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是一线教师教学工作的首要参考依据,更是审查学生学习表现、评估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8]。消防燃烧学课程任课教师应基于教学大纲明确基本的课程思政理念和思政教学目标,并对照专业培养计划中的毕业要求[9],挖掘教学内容,寻找思政教育与课程的结合点,积累思政素材,设计开展思政教育的教学环节[10]。

2.渗透消防奉献精神

当代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且家庭经济条件也不差,相当一部分学生欠缺吃苦耐劳的精神。消防工程相关工作任务具有高危险系数、高强度和高技能要求的特点,并且对参与工作的人员的精神意志与奉献精神要求比较高。因而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时应主动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利用典型的具体火灾案例、英雄事迹、国内国际消防救援发展基本特点等内容,增强学生对从事消防工程相关工作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并通过课程实践,引导学生树立奉献精神与爱国、爱民族的情怀,实现学生专业知识能力与道德水平的双提升。

(二)课程思政的重要方式——协同拓宽育人途径

在高校中,专业课具有传授专业知识的显性教育效果,而专业知识中又蕴藏着丰富的隐性思政教育资源[11]。因此,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深挖思政元素,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结合[12-13]。但该如何科学地挖掘相关资源,是专业课切实有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

高校应积极举办专业教师岗位培训以及老教师经验讲座,使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好专业课程的特点和优点。与此同时,教师应通过与学生及其他教学人员沟通来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然后创新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于理科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偏重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伦理方面的教育,可在教学中为其树立学习榜样。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肖华华教授创新性地提出预混氢气爆炸中的扭曲“郁金香火焰”,为氢气以及掺氢燃料的燃烧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于消防工程专业的学生,也应注重培养其奉献精神。又如,范维澄院士坚持自己的爱好,在火灾安全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和教育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并主持了一系列火灾安全领域国家级重点项目,在国际火灾科学界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课程思政的开展基础——发展结合学校特色

笔者所在高校——常州大学是地方理工类院校,消防燃烧学课程承担着对全系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因为学校具有石化背景,所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穿插化工行业的相关事故案例分析。比如,在液体材料燃烧章节有关“蒸发即燃烧”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出案例:随着我国工业迅猛发展,石化企业数量增多,大多数企业的液化有机物都储存在储罐中,如果发生火灾,很容易造成BLEVE(沸腾液体扩展蒸气爆炸)事故。在此情况下,如果消防指战员对灭火方式判断不明,就可能会造成消防官兵的伤亡。这一案例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国家化工消防安全关系密切。

(四)课程思政的实施关键——切实融入专业教学

讲好课程知识对课程思政的实施至关重要。如果一门专业课的正常专业知识教学学生都不喜欢,那么课程思政的实施将会寸步难行。常州大学消防燃烧学教学团队积极采用一些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是分享科研报告、讲解学科前沿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国内国际经典火灾案例,提高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并深化学生对事故致灾机理的认识;三是采用模拟软件云图,结合生活中的案例等,把枯燥无味的课堂打造成研讨会现场,并启发学生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分小组梳理知识点。在这些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再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就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进一步延续课程思政教学

(一)建立动态追踪机制

常州大学消防工程专业从2020年开设至今,已经成功举办3届竞赛,在专业内甚至学院内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竞赛教学模式需要建立长期的动态追踪机制,形成有效的数据支撑,并建立奖惩体系,为班级内的每个学生建立动态的数据平台,对学生的竞赛前成绩、竞赛成绩、竞赛后成绩和学生的后续个人发展进行跟踪记录。通过比较数据并且分析结果,得出竞赛模式与学生个人发展的内在关系。

(二)建设课程思政平台

常州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当前教学成果为基础,以消防工程专业为着眼点,专注于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专业课中思政元素的发掘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和教学方法,还为学生提供有关政治教育和竞赛精神的培训课程、相关领域的专业指导以及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联系咨询等服务。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