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装备性能的实战化教学研究
作者: 王强 贺星 刘永葆 余又红[摘 要]装备性能是提高装备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合理利用武器装备发挥作战最大性能是实战化教学训练中确保军队打赢战争的重要举措。文章着眼于提高装备在实战化教学训练中的使用效益,通过对比分析人员和装备存在的问题,阐述训练装备性能实战化教学应用价值,从建立并完善武器装备性能研究教学体制、开展实战化教学演练、健全装备保养制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队伍水平、扩展装备的应急处置教学方案、增强理论培训和实战考核相结合的实战化教学策略等方面,提出实战化教学训练理念,以期提高装备实战化应用水平。
[关键词]装备性能;实战化教学;装备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2-0019-03
武器装备是海军装备实力的综合保证,其战斗性能的发挥是确保新时代军队打赢战争的重要举措。随着新技术、新装备的大量使用,操纵人员对装备的管理认知能力等方面也须提高,这样才能确保武器装备发挥最大作用。
一、存在的问题
(一)装备性能发挥不完全
目前装备性能综合利用性不足,战斗力发挥效益不完全。装备的使用问题,直接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近年来,我国装备工业发展迅速,新装备不断增加,但在设备管理方面仍存在着以旧观念认识新问题、以旧方法管理新设备等问题。设备管理工作的经验、方法、观念等,都是宝贵的,但要批判地继承,不能照搬。另外,一些管理人员存在经验主义、因循守旧、求稳怕变、瞻前顾后的心态,对新设备管理的特殊性缺乏科学的探讨。同时,缺乏科学、先进的管理思想、机制和手段,缺乏有效的管理创新观念。总之,新的设备管理工作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设备的安全措施与系统较为落后,致使设备易发生故障,导致装备性能发挥不完全。
(二)人与装备融合不充分
武器装备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然而,目前一些管理人员对设备的管理意识不强,对设备规章、条例等方面的认识不多,造成了对设备管理工作的不重视。
通过对一些单位的检查,发现有些单位的负责人只把枪支和弹药的管理看作是武器装备的管理,有些单位设备管理不规范,有些单位领导不注重设备管理。针对这些问题,身为设备管理人员的参谋、助理,要认真学习有关设备管理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制度,并定期向上级提出改进设备管理的意见。
(三)高新装备发展快、人员掌握程度差
装备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装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管理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从平时管理向训练管理、从单一管理向系统管理转变。当前军队装备管理存在效率低、查阅不便、不易保存、易损毁等问题。在信息采集、综合、处理等方面,缺少统一的信息系统、规范的计划、软件的支撑。
二、基于装备性能的实战化教学的几点探索
(一)建立并完善武器装备性能研究教学体制
武器装备性能研究教学体制,要使整个武器系统的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需要合理地使用它。在武器系统教学中,不能只依赖一种装备或一种知识,而是要把它的综合作用发挥出来。从警告、远程射击到精准打击,三者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学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精通多种技术,熟悉各种枪械以及某些特殊的指法,掌握军队指挥与信息技术的全面运用。信息技术指的是指挥知识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指挥知识与信息系统的融合、人与信息系统的融合、融合后的指挥与武器系统的融合。
(二)加强装备的实战化教学演练
只有进行实战化教学演练,才能让军队战斗力更上一层楼。当今世界,世界战略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一轮的军事变革加速发展,国家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战争准备工作日益繁重。要想深入剖析当前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新情况新挑战,必须深刻认识我军担负的重大责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坚持全部心思向实战聚焦、各项工作向实战用劲,有力推进训练与实战教学一体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确保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在新形势下,我军的作战备战工作不仅要进一步强化,更要强化实战能力。军事训练是战时最直接、最有效的准备手段,应根据战时需要,扩大训练的领域和范围,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坚持以实战为目标的训练。要深入分析现代战争的胜利机制,以改革、创新的心态,积极进行实战教学和训练。要坚持依法治军,根据法治观念,转变治军作风,在实际需要上从重从严,把备战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针对当前军队实训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快军队战斗力的形成。把教学和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军事训练的深层次矛盾。创新训练方式,做到以练为战,以战促训,提高综合战斗力。制定灵活的训练方案,加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推进实战化训练,确保训练取得实效。
总之,应完善实战化训练手段,规范训练方法;加强实战培训,保证培训的有效性;通过整合培训内容,改进流程,优化组织方式,简化管理,提高培训资源的转换效率。
(三)健全装备保养制度教学方法,提高装备的可靠性
完善设备维护体系,加强设备可靠性教育。要完善教学设施、仿真培训中心、网上信息平台等,建立健全的教学保障机制。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健全培训内容、学科结构、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强化实习基地,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充实和完善训练内容,优化培训项目,提升教学效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严格的培训流程和绩效评估办法,促使培训质量得到持续提升。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实训教学设备建设。
(四)发挥装备性能,提高教学队伍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
1.培养复合型人才
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将是海陆空电综合作战。近年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已成为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主要形式,军事专业之间的横向连接越来越紧,这对指挥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挥人才必须以军事专业技术为中心,掌握多学科知识,兼备多方面能力,成为既懂政治又懂军事、既懂管理又懂技术、既懂兵种指挥又懂联合指挥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注重需求牵引,提高教学队伍水平,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当前指挥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2.培养智囊型人才
面对现代战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迫切需要培养大批的智囊型人才。一是要具有敏锐的洞察(感知)能力,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并抓住事物的本质,达到理论思维的感知;二是要具有高度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发现许多相对独立的事件之间的联系,并从整体上进行考查、分析和把握;三是要具有过硬的组织策划能力,并具有较强的预测、计划、协调、控制、监督、检查、指导等综合能力,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组织完成好重大活动和任务。
3.培养专家型人才
军事高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快了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客观上需要大量的专家型人才。他们掌握本专业领域的高科技知识,了解其他交叉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发展,能及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善于把高新技术转化为军队战斗力;他们不但能熟练操作、正确维护现役装备,独立解决重大疑难问题,而且精通整个武器系统;他们具有较强的谋划综合性军事活动和组织指挥作战的能力,能创造性地发挥专长,解决部队建设和作战中的重大问题。
(五)保证装备性能,扩展新装备的应急处置教学方案
战争中常常会遇到突发事件,要掌握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范围和趋势,必须牢牢把握对应急设备保障的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强化使命意识,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
做好应急装备保障,是保障军队战斗力、提高应急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取得战争主动权、实现军事目的、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装备行业要加强自身的使命和政治敏锐性,以应对各类突发情况。要强化官兵对部队宗旨、任务的认识,强化“人民为人民”“宁可一天不打仗、不可一天不练兵”的思想,使广大官兵充分认识到突发事件的危险性,认清做好处置突发事件装备保障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做好处置突发事件准备时不我待、人人有责的思想。
2.强化保障准备,提高主动应变能力
凡事都要未雨绸缪,意外事件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随机性,难以预测,但又有其自身的规则。要针对不同的作战任务、设备条件,进行预先的准备和迅速的应变,确保应急救援的能力,并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要不断完善战术,加强日常训练。各级装备保障单位要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装备,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要经常对设备的库存进行配置和调整。应急处理方式需要各种设备齐全、数量充足,突出应急、维修和特殊需要,以保证应急救援力量能快速反应。
3.强化组织指挥,提高整体保障效能
在突发情况下,军队投入大量的兵力、装备、作战准备,需要建立一个具有较高权威性的指挥体系,进行统一指挥,有效地调动人员和各种装备,充分发挥综合保障能力,提高保障时效。在突发情况下,部队的反应速度很快,装备保障工作准备时间较短;但由于情况不能及时明确,装备保障也不确定,指挥人员要具备足够强的应急能力,审时度势,采取灵活有效的组织方式。装备指挥系统是装备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接到命令后,必须启动相应类型、级别的装备保障计划,建立一个精干高效的装备保障组织,统筹协调装备保障工作。
(六)增强理论培训和实战考核相结合的实战化教学策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将学校里学到的先进理论知识转化成战斗力,就必须经过实战化训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让理论得到升华,让战斗力得到提升。2018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军发布训令,全军各级要强化练兵备战鲜明导向,坚定不移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作为中心工作,抓住不放,抓出成效。今天,现代化的战争形态在加速演变,面对党和人民的需求,我们是否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赢得胜利?新时代军队战斗力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我们能否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将军事训练实效化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实践,是我国军队建设的一大工程。在标准、方法、途径等方面,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答案,但“一心一意备战”这一点最为关键。无论做任何事情,军校学员都要以实战为标准,承担战斗重任,通过实战来锻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
三、总结
如何有效地开展训练装备的教学与实践,是我国军事训练理论与实践面临的全新课题。加强训练器材的实用化教学和使用,有助于提高军校学员对训练器材的认知,推动训练器材的使用。要坚持原则,更新理念,开展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对抗演练,探索基于实用化训练装备的对抗训练模式,推动实战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邓鹏,李伟,衡辉.装备课程中实战化教学措施的探索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7):129-130,136.
[2] 田颖.舰载武器装备高海情试验设计与实施[J].指挥控制与仿真,2021(3):58-63.
[3] 张凤晶,谭海峰,范秀英.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实战化教学模式探析[J].现代交际,2020(17):7-9.
[4] 孙晓磊,李光明,郑磊,等.军队院校任职教育装备课程实战化教学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4):162-163.
[5] 秦红燕,张海静,杨腾飞.深化军队院校任职教育实战化教学改革的思考[J].继续教育,2017(4):65-67.
[6] 马强,王文胜,陈重.模拟训练装备的实战化应用[J].装备学院学报,2016(4):108-111.
[7] 魏玉宽.军队任职教育实战化教学模式探析[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5(5):103-106.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