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组织课程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 纪凡荣 宋春花 赵锦锴 卢国华 李琦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研究0

[摘 要]教材不仅要构建中国特色、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还要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文章依据不同时期建筑施工组织相关图书教材的目录及前言等内容,汇总分析了我国与苏联的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发展历程。通过分析对比不同时期的教材内容,提出了建筑施工组织的四项重要工作和四项重要技术,并从政策科技、思政课融入、课程能力、新形态教材及信息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建筑施工组织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建筑施工组织;历史演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2-0034-04

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提出:教材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努力构建中国特色、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建筑施工组织课程作为众多建筑专业的专业课,由苏联引进中国,经过近7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教育课程,相当于美国高校的建设项目计划课程(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Scheduling)。目前对施工组织课程的研究包含:教学模式的改革[1-2]、项目化教学的研究[3]、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等信息化技术的研究[4]、课程建设[5]、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6-7]等。文章主要查阅了知网、超星及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网站,在阅读相关文献的目录、前言等内容后,通过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分析了我国与苏联的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发展状况,归纳提出了建筑施工组织的四项重要工作和四项重要技术,并结合政策导向与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建筑施工组织的发展趋势。

一、苏联的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置

(一)苏联发展建筑施工组织的历程

在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前,有过类似施工组织但不完整的资料。1928年在建设第聂伯河水电站前,德国和美国的公司制定了两个类似施工组织设计的文件,但没有解决经济性问题。1931—1932年期间,一位名为柯诺罗夫的工程师发表了一篇论文,建议像做设计一样预先进行建筑工程的组织设计。在这一时期,苏联重工业人民委员会决定在施工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而在当时其他国家还不知道这种减少工地消耗的方法。根据当时的标准测算,该方法可节约工程费用的20%~30%。

苏联为了收集整理施工的先进管理经验,1931年在莫斯科成立了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研究院,后来改为建筑施工组织与机械化研究院,1932年,该院瓦维洛夫教授组织编制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资料》。同年巴兰纳夫斯基领导住宅建设工业化研究院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暂行设计规范》。苏联的建筑施工组织体系逐步形成。

(二)苏联建筑施工组织课程

苏联最先有的课程是建筑技艺,由于苏联建筑技术的发展,这门课程后分为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工程组织。建筑工程组织也可以叫作建筑施工组织与计划,后来这门课程又分出一门课——建筑工业经济。大约在1929年,卢克尼茨基教授出版了《建筑工程组织》一书,此后又出版了一些相关书籍。

二、我国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发展

(一)我国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古代建筑施工中,也有建筑施工组织活动。我国的古代建筑行业主要指木工行业,其主要分为五个行业,如图1所示。

大木大式建筑铺专门承揽大型建筑工程,大木小式建筑铺专门承揽住宅等小型工程,车铺专门从事车犁等工具的制作,割杂铺专门制作室内的橱柜等,柳叶铺从事雕刻的木匠铺。以大木大式建筑铺组织施工为例,其组织结构主要由大掌柜、二掌柜、三掌柜及工人组成。大掌柜是项目经理兼总工,负责技术和协调。二掌柜是负责设计、烫样(模型)、施工用料用工核算等工作。三掌柜负责采购和施工。工人中的班组长是领头匠人,负责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等工作。工人的组织形式多采用一匠二夫的形式,就是一个工匠加两个工人为一个班组[8]。

古代在组织施工活动时,也有技术指标,如100立方米的木材需要800平方米的场地。并且,《营造法式》中“功限”卷部分提到了劳动定额。过去的工程多是师傅传徒弟,造成建筑施工组织的很多经验没有流传下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般不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就开工建设,结果造成施工混乱,资源浪费。根据1953年基本建设的工作指示,国内借鉴苏联经验,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基本建设司、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设计局、燃料工业部教育司、交通部航务工程总局等开展了施工组织设计相关书籍的出版工作。如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基本建设司根据1953年基本建设的工作指示,参考苏联《建筑施工组织法》和《基本建设经济、组织与计划》两本书,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参考资料》,其内容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概论、建筑工程施工指示图表(横道图计划)、施工总平面图、工地材料供应及仓库管理与工地临时水电供应等内容。这些书籍为规范施工组织活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施工组织的指导办法。如1961年,铁道部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基本建设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办法铁路基本建设设计预算编制办法》;1983年,电力工业部电力建设总局制订了《火力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导则(试行)》。这些规范也为规范施工组织活动和教学提供了依据。

(二)我国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设置

我国建筑施工组织初期的教材,多是翻译苏联的书籍,后期才自主编制了部分教材。在学校应用较早的书是1955年出版的,由波波夫(Г.И.Попов)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燃料工业部教育司和北京矿业学院编译室合译的《矿井建设的经济和施工组织》,这本教材是中等专业学校的教材。1956年出版的由В.М.乌先柯与M.К.别任米夫合著、建筑工程部学校教育局翻译的《建筑施工》中,其第3部分内容是施工组织,这本教材也是中专教材。1957年出版的,由乌霍夫(Б.С.Ухов)著、陈大强译的《工业及民用建筑施工组织与计划》,是一本高等学校教材。1957年后,国内自主编制了相关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编制的部分教材如表1所示。

这些教材基本覆盖了建筑各专业,并且多是团体编制的教材。近30年随着经验知识的不断积累,出现了大量的建筑施工组织教材。部分教材如表2所示。

这些教材的核心词为“施工组织”,通过前缀和后缀不同词语形成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专业教材。学生一般要先修施工技术等课程,最后才能开始学习建筑施工组织课程。该课程一般只设置约32或48个理论学时,特殊专业约为64个理论学时。

三、建筑施工组织课程内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翻译的苏联教材内容涵盖多个方面,甚至包含了财务等内容,如乌霍夫编著的《工业及民用建筑施工组织与计划》教材内容包括一般概念、基本原则、设计与勘查组织、劳动组织、技术定额标定、流水作业、单体及群体进度计划和施工法、仓库业务组织、运输组织、建筑机械总成组织、给水及动力组织、临时建筑、施工平面、财务计划与统计等内容。表1所列教材的内容如表3所示。

这些教材内容涵盖概论、流水施工、进度计划、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总设计、场地布置等内容,另外还涵盖了预算财务及企业管理的知识。可将这些施工组织课程内容归纳为三项重要工作和两项重要技术。三项重要工作为施工中资源需要量、按时间顺序资源的最优安排、将资源最优分布在工地内,两项重要技术为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布置图。

与前期编制的教材内容相比,近年我国所编制的教材内容有了较大改进,表3所列教材的内容如表4所示。

从整个课程内容看,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流水施工、网络计划、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施工组织设计等原有内容。在现行新的环境下,可将施工组织归纳为四项重要工作和四项重要技术。四项重要工作为工作分解、施工中人财物等资源需要量、按时间顺序资源的最优选择与安排、将最优资源应用于项目,四项重要技术为工期定额、进度计划、施工场地布置和BIM技术。

四、建筑施工组织课程发展趋势

(一)课程与政策科技发展实现有效对接

建筑施工组织课程不仅要与工程教育认证、双一流课程等政策对接,还要及时吸收比较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充分反映产业发展状况,在保持原有教材体系的基础上,与装配式建筑等科技发展实现有效对接。

(二)思政课融入建筑施工组织教学

对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设计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将工匠精神、鲁班精神等融入建筑施工组织教学中,能够进一步强化提升思政教育教学的执行落地成效,是课程的发展一个趋势。

(三)基于专业能力的教学体系

课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还要锻炼学生的能力。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是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要提炼出具体的专业能力,围绕能力及课程定位开展教学将是一种趋势。

(四)多种介质综合运用的新形态教材逐步增多

教材不仅仅是教学用书,还包括作为教材内容组成部分的配套音视频资源、图册等教学材料。曹吉鸣主编的《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就是iCourse教材,是一种新形态教材。未来的教材将向适应“互联网+教学”模式、支持案例资源库建设、支持采用线上线下多种教学方法的方向发展。

(五)BIM等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逐步深度融合

BIM在施工组织课程中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目前已经出现了类似教材,如吴瑞主编的《BIM施工组织设计》、陈蓓编著的《基于BIM技术的施工组织设计》,也有的在教材内嵌入BIM知识。现行教材的重点是基于BIM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与施工平面图绘制,与BIM等建设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是一种发展趋势。

五、结语

在当代,知识变化更新迅速,既保证有稳定的知识体系,又将“四新”技术等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引导构建课程的国际话语体系,将是建筑施工组织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鉴古知今,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发展历程,其内容演变可为现行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教学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 毕升.建筑施工组织课程“以赛带训”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21-23.

[2] 郑权.高职“建筑施工组织”课程教学改革:以流水施工与网络计划技术为例[J].中国建设教育,2017(3):11-130.

[3] 王强.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施工组织课程项目化教学探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8):132-133.

[4] 穆丹丹.基于BIM的《建筑施工组织》信息化课程建设[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4):72-73.

[5] 陈云钢,陈德鹏,于清缘,等.土木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课程建设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7-88.

[6] 冯砚,王琦,刘克强,等.“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融入的思政教育元素的教学探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4):217-219.

[7] 胡瑛,任碧波,孙锐,等.中国速度,中国实力:课程思政设计方案[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4):5-9.

[8] 胡银玉.古建筑营造做法[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刘凤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