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融合下旅游专业研究生前沿课程建设研究

作者: 孙瑞红 叶欣梁 闫国东

产学研融合下旅游专业研究生前沿课程建设研究0

[摘 要]旅游高等教育将产学研深度融合,既能满足服务产业发展的需要,又能提升旅游高等教育的质量。旅游专业研究生前沿课程旨在通过传授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使研究生了解并掌握旅游产业和学科研究的发展前沿,拓宽国际视野,激发科研兴趣,培养创新能力。文章先通过文献回顾述评以往的旅游专业研究生前沿课程建设的要点、方法、内容等,并结合旅游学科发展现状和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探讨了旅游专业研究生前沿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建设内容,对该类课程的建设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更多前沿性课程,展示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前瞻性,并通过提出更多有趣的课程议题培养研一学生的质疑、探索能力。二是采用举办学科前沿讲座的形式,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培育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其日后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根据国家发展战略要求构建内容新颖、实践性强的案例课题库,帮助研究生树立大局观,拓宽学术视野。

[关键词]学科前沿;课程建设;研究生教育;旅游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2-0235-05

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2019年全球旅游总人次为123.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8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6.7%。我国旅游发展充满活力,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幸福产业,在推进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和总目标的实践进程中担当着发现美、塑造美、传播美和分享美的重大使命。建设现代化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供求升级和建设现代化服务业的客观需求,离不开对旅游产业前沿的了解和对相关研究前沿的学习。旅游研究成果最终要为实践服务,紧跟全球旅游研究前沿发展步伐,可以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国内相关研究的水平并指导国内旅游实践,从而助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旅游业的现代化进程。国际旅游前沿动态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当前旅游学科研究发展的新动向、新成果、发展趋势及热点问题等,能对旅游发展动态和前沿趋势做出灵敏的判断。同时,给研究生开设相关专业前沿课程,不仅可以解决研究生课程与本科课程的衔接问题,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提高其前瞻性,而且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兴趣及创新能力。

一、文献综述

研究生课程应能反映研究方向与行业最新发展的结合现状和发展趋势。从国外来看,教师在做课程教学设计时会加入大量前沿的内容[1-2],授课时不使用固定的课本,而把最新科研成果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如将使用Finslerian向量电子方法对各向异性和超材料媒体进行的研究作为一年级研究生的高级主题[3]。国内研究生课程在不断改革与发展,不仅把学科前沿知识融入课程教学,而且积极开设专业前沿课程。国内研究生前沿课程的研究最早出现于2004年,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萌芽阶段(2004—2010年):朱翠玲对“生物医学工程前沿”课程提出建设性意见[4],研究生课程体系是此时研究的关键词[5-6],侯静等关注到学科前沿与基础教学融合问题[7]。二是发展阶段(2011—2018年):研究从具体课程出发,集中于对研究生前沿课程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8-11],旨在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三是快速增长阶段(2019年至今):着重探讨教学模式的创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12]、讲座式授课[13]、建立高质量课题库[14]等有利于达到新时代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开展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旅游学科学术型或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有关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的研究集中于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热点为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及创新能力培育。(1)我国旅游管理研究生培养起步较晚,与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水平一流的国家相比,明显存在招生规模不大、目标定位模糊、课程体系的特色不鲜明等问题[15],因此胡志毅等、李夏和王帅辉通过对比国内外培养模式,为我国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出建议[16-18]。上海财经大学参考国际一流高等学校旅游管理教育与学科建设的经验, 提出其旅游管理教育与学科发展的设想[19]。王淑华以郑州大学为例,从多方面提出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建议[20]。(2)目前的课程体系存在与现代旅游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21],亟须优化课程体系。钟楠从优化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方面提出改革意见[21],谢朝武等认为应从培养定位、价值取向、体系分野和学术个性等四个方面进行课程体系改革[22] 。有学者借鉴国外培养模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特色化的[23]、产学研深度融合的[24]、多元化的[25]培养模式。(3)创新能力培育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有研究指出实行校企联合[26]、强化旅游实践创新练习[27]、建设科研创新实践平台[28]及强化旅游科研意愿[29]等可有效提高旅游管理研究生的实践、科研创新能力。国外相关研究集中在对旅游管理研究生教学方式的探讨,如通过优化研究方法推动教学效果的提升[30],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开展跨课程教学合作[31],针对国际研究生在相关学科领域进行语境化教学[32]和教师作为主持人开展真实的学习[33]等,以及对研究生学习方式[34]、学习需求[35]、遇到的问题与制约因素[36]等的探讨;目前主要集中于旅游管理研究生国际化课程建设及旅游管理国际研究生的教育研究。

综上,研究生前沿课程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发挥着激发研究生科研兴趣、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的作用。由于国外旅游管理研究生培养起步较早,许多课程已经将学科前沿融入课程内容,并且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模式,而国内的相关教育尚在改革摸索中。在研究生前沿课程方面,研究集中于总结教学经验及针对具体课程的更符合现代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模式。在旅游管理研究生教育方面,缺乏针对旅游类前沿课程建设的探讨,而且从不少高校为旅游管理研究生所开设的课程来看,只有个别高校开设旅游发展前沿专题讲座选修课[37],这说明此类前沿课程尚未得到应有重视,笔者所在学院根据本院的办学定位认为有必要开设国际旅游前沿动态课程。本文从课程建设的设想、目标、内容三方面对这门课程进行阐述,以期为开展旅游管理研究生前沿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国际旅游前沿动态课程建设设想

国际旅游前沿动态这门课程在产学研视角下,结合旅游学科特点,探究旅游管理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新模式。课程以研究生为中心,立足促进旅游管理研究生有效学习,促进新兴技术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深度应用,不断优化师生课内外互动机制。通过先统一讲解理论基础知识再进行专题讲座的方式设计课程内容,最后辅以教案讲解分析,让研究生能够更为透彻地了解课程内容。国际旅游前沿动态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因而教师在做课程体系设计时会突出课程的研究性、创新性与前沿性特点。教学内容设计突出研讨性,开展启发式、研讨式与探索式教学,并将课程划分为基础、专题和案例三个部分,如图1所示。通过对当前旅游前沿性课题的探讨,让研究生能够系统把握旅游相关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

三、国际旅游前沿动态课程建设目标

在人才培养方面,课程教学以讲授的方式为主,并结合案例教学、与实践联系、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通过不断更新课程内容,让研究生了解当前国际旅游发展趋势,使其能够掌握旅游发展规划与开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区域旅游空间的功能分区等内容,为其今后进行旅游管理的相关研究、从事相关行业的规划开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并在学习旅游专业知识的同时根据社会变化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理论方面,课程通过不断完善教学资料与教学框架来建设我国国际旅游发展研究高水平的参考资料库,不断丰富旅游管理教育教学理论。在课程方面,通过改革与建设,充分调动师生的创新积极性,注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力争把国际旅游前沿动态课程建设成具有完善的教学体系与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师资团队与丰富的理论成果的优质课程,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水平。

四、国际旅游前沿动态课程建设内容

国际旅游前沿动态课程作为一门新开设的专门面向旅游管理研究生的旅游前沿课程,通过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教学来推动课程建设目标的实现。因而在课程建设上紧跟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对课程的教学模式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理念建设、教学方法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优化探索。

(一)课程教学模式建设

课程教学模式主要包括线下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网络教学这三种。线下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和案例穿插的方式,让研究生对所学内容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灵活运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讲授、板书、推导,运用多媒体工具开展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主要是以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作为研究对象,积极引导研究生了解邮轮旅游的形式、邮轮旅游对国际旅游发展的影响、学习理解旅游者行为规律等。在网络教学中,注重通过开展情境教学来实现,并提供教学课件。

(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教学重点突出专业基础、学术前沿以及实行宽口径的教学思路,因而确定使用吕佳颖编著的《国际旅游业》一书作为课程教材进行教学,同时结合教材配套使用相关案例材料与补充材料。为满足研究生研究性学习与自主性学习的需要,本课程在网络平台上提供了课程相关网络学习资料,包括有关书刊、视频等。在课件制作方面,考虑到网络学习的碎片化问题,本课程还在专业团队的协助下制作了相关课件,使得课程知识更加凝练、系统,帮助研究生将碎片化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计划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以学科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学科有关的最新进展与新知识。这些知名学者包括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陈明祥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孙晓东老师、青岛大学的张言庆老师、皇家加勒比亚太主席刘淄楠博士、《旅游学刊》的张凌云老师、南开大学的徐虹教授等。

(三)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国际旅游前沿动态作为一门前沿性的理论课程,要求教师对本学科领域比较熟悉,能够结合旅游行业实际发展动态进行教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旅游教学团队在年龄构成上主要以中青年为主;在学历与职称方面,有7名教师为博士,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3名,且大多数教授均有着丰富的海外学习经历,因而对旅游相关领域的教学比较有把握。我们这个旅游教学团队在年龄构成以及学历与职称方面都比较符合该课程的建设需要。同时在目前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尽量有计划选拔一些责任心强的青年教师进行旅游学专业进修,积极为每位教师创造专业培训机会,推动整个教师队伍提升教学水平。

(四)课程教学理念建设

国际旅游前沿动态课程教学根据研究生教学规律来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并根据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的要求,处理好一般能力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传授知识与提高素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继承与创新以及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科学地做课程教学设计。通过学习其他高校开展此类课程的经验,除了开展前沿课程教学还增加前沿讲座,探索更适合研究生培养要求的学科前沿理论课程教学模式。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随着当前旅游行业发展的变化而改变的,因而在实践教学安排上更加侧重于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能力、综合思维能力。

(五)课程教学方法建设

该课程专门针对旅游管理研究生进行教学,在教学内容、方式与手段上不同于传统的旅游管理本科教学,它更加侧重于培育研究生专业信息搜索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传统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往往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而该课程通过将案例教学与系统讲授相结合、小组讨论式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1.将案例教学与系统讲授相结合

教师在国际旅游前沿动态课程教学中注重将案例教学同系统讲授相结合。结合每个章节的具体内容,提供相关案例材料给研究生进行交流讨论,帮助研究生理解消化所学内容,培育其开放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具体的理论问题尽量具体化、形象化,避免笼统地说教。不管是基本的概念还是发展动态,都尽可能地举出实例,帮助研究生加深理解与消化。

2.小组讨论式教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